姜宛碧起了个大早,背着满满一篓子鲜嫩的竹笋就往镇上赶去。
今儿个天气不错,她满心盼着能把竹笋都卖个好价钱呢。
到了镇上,集市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姜宛碧先打听了价格后,找了个合适的地儿,把背篓放下,将竹笋整整齐齐地摆出来,和旁边的婶子借了称,学了称重,便学着旁人的样子扯着嗓子吆喝起来:“新鲜竹笋嘞,刚从山里挖出来的,又嫩又鲜,快来瞧瞧呀!”
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小小的,但想着要挣钱,便鼓足了劲儿大声喊起来。
不一会儿,就围过来几个妇人。
“这笋看着是新鲜,咋卖呀?”
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妇人问道。
姜宛碧心里一喜,忙笑着说:“婶子,不贵嘞,三文钱一斤。”
那妇人挑挑拣拣了一番,嘴里嘟囔着:“这价儿可不便宜哟。”
姜宛碧赶忙说道:“婶子,您瞧瞧这笋,多嫩呀,拿回去不管是炖汤还是炒菜,都鲜得很呢。”
旁边另一个年轻些的女子也附和道:“是呀,看着是不错,我买两斤吧。”
有了人开头,陆续又有几个人来买,姜宛碧心里乐开了花,手脚麻利地称笋、收钱。
好不容易把竹笋卖的差不多了,姜宛碧拍拍身上的土,数了数手里的铜板,二十斤,得了60文,心里美滋滋的把剩下的4个竹笋送给了借称的婶子。
她可没忘了今儿个还有重要的事儿要做,那就是去买制作腌笋的原材料。
她先去了盐铺,买了一大包盐,这盐可是腌笋必不可少的。
接着又到卖白糖的地方,称了一小袋白糖,加点白糖进去,腌笋的味道能更鲜美。
然后是酱油,她挑了一瓶成色不错的酱油,想着定能给腌笋上个好看的颜色。
再就是白醋了,买了一小瓶白醋,吃起来口感会更脆爽。
可这古代没有鸡精呀,姜宛碧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