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句,本该是笑点的台词。
在影片的最后,当刘启,决定牺牲自己,点燃木星拯救地球时。
却变成了一颗,最催泪的重磅炸弹。
电影院里,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当最后的最后,地球终于脱离了木星的引力,带着一道,蓝色的长尾,重新踏上那条,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时。
当片尾的字幕,缓缓升起。
影厅里,没有一个人,起身离去。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半分钟。
然后。
“啪!”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鼓起了掌。
下一秒。
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
经久不息!
......
上映第一天。
《流浪地球》的票房,出人意料地,没有成为冠军,甚至只排在了第三。
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唱衰的声音。
“我就说吧,科幻片,在中国没市场。”
“特效是不错,但剧情太硬了,不接地气。”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
一种,前所未有的,口碑发酵的奇迹,上演了。
无数看过了电影的普通观众,自发地,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疯狂地推荐着这部电影。
“哭死我了!今年春节档,不看《流浪地球》,绝对是你最大的损失!”
“这他妈才叫工业!这他妈才叫科幻!什么上海堡垒,给爷爬!”
“杜玉的演技炸了!他把刘启的成长和蜕变,演得太好了!”
“我一个大老爷们,从‘点燃木星’开始,哭到电影结束!”
“我已经买了三张票了,要带我爸妈,我朋友,都去看一遍!我们中国的科幻,需要支持!”
微伯,逗音,朋友圈......
《流浪地球》的相关话题,以一种,病毒式的姿态,席卷了整个中文互联网。
票房,开始逆袭!
第二天,反超第二名。
第三天,登顶!
第四天,单日票房破五亿!
第五天,总票房破二十亿!
一周后,总票房破四十亿!超越了,刚刚下映不久的,《唐人街探案2》。
最终。
它的总票房,定格在了一个,让整个中国电影界,都为之失声的数字。
四十六点八六亿!
新的,中国影史票房总冠军!
属于“中国科幻”的,元年。
被一个,曾经最不被看好的“疯子”,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硬生生地,给砸开了!
而杜玉。
这个,在同一年,连续主演了两部,票房分别位列影史第一和第三的,超级爆款的年轻人。
他的名字,彻底,响彻了整个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