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它就能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奇兵!”
王浩更是大胆地畅想起来。
“用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参与制造的飞机,痛击敌人,我光是想想心头就是激动!”
老成持重的张工提醒道:
“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军事装备的投入使用需要非常谨慎。
原型机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成所有既定的试飞科目。
不过,如果性能优异,未来战场确实是检验其价值的最好舞台。”
就连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苏联工程师,此刻也加入了讨论。
瓦西里这位负责结构强度的工程师说道:
“从理论数据和设计指标来看,这款飞机的攻击潜力不容小觑。
如果能通过严酷的实战检验,那它的名声就打响了!”
陈天宇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朝鲜战场的胜利,以及将自己亲手参与设计的战鹰投入保家卫国战斗的共同愿望,如同催化剂一般,将团队的激情彻底点燃了。
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和对技术成功的渴望,是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动力。
陈天宇清了清嗓子,说道:
“同志们的想法很好,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款优秀的飞机,不仅要在训练场上培养出合格的飞行员,更要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成为保卫和平的利剑。
现在,战局进入相持阶段,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
恰恰相反,我们更要抓紧时间,拿出过硬的产品。
我们手中的每一张图纸,拧紧的每一颗螺丝,都可能关系到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
陈天宇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原本就高涨的研发热情如同火上浇油,燃烧得更加旺盛。
在这样高昂的士气鼓舞下,原型机的制造工作仿佛也注入了灵魂。
每一个环节都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而作为飞机“心脏”的vk-2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开发和测试工作,也在鲍里斯·彼得罗维奇工程师领导的克里莫夫设计局团队手中,如期通过了所有的验收标准。
首批用于装配原型机的vk-2发动机,按时交付到了米高扬设计局的试制工厂。
这在苏联的航空史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要知道,苏联的研发模式是飞机和发动机配套研发,“飞机等发动机”几乎是苏联航空研发领域的常态。
许多雄心勃勃的飞机项目,最终都因为配套发动机的研制滞后或不达标而功败垂成。
vk-2发动机的顺利诞生,无疑为整个中级教练机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当金属本色的第一架原型机送进静力试验厂房,安装好测试设备开始测试时,所有参与项目工程师的心都提起来了。
静力试验是飞机研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静力试验装置将按照设计载荷,对机翼、机身、尾翼等关键结构部位施加力,以验证其结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考验,一旦结构在低于设计载荷时就发生破坏,那将意味着整个设计的重大缺陷,甚至可能导致项目推倒重来。
厂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数据记录仪器发出的轻微声响和负责操作的工程师们低沉的口令。
陈天宇、陆小鹏、张工、刘工等华夏工程师,与格列维奇、沃尔科夫、伊戈尔等苏方专家并肩站立,目光紧紧锁定在那架崭新的原型机上。
随着加载装置的压力缓缓提升,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九十……机身发出细微的呻吟,那是金属结构在承受巨大应力的正常反应。工程师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微微出汗。
“加载至百分之百设计载荷!”试验主管工程师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压力稳定地保持在百分之百,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
原型机依然稳稳地承受着,只是机翼翼尖在巨大的载荷下,微微上扬,展现出优美的弹性形变。
“报告,各部位传感器数据正常,未发现永久变形或结构损伤!”
“继续增加载荷!”
压力继续提升,挑战着飞机结构的极限。
当载荷的缓慢增加到104的时候,飞机变形开始加大,不过现在没有人喊停,载荷仍然在不断地往上加。
随着压力增加到百分之一百零七极限载荷,只听呯的一声巨响,用于静力测试的原型机彻底毁坏。
“乌拉!”
“成功了!”
短暂的寂静之后,厂房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
华苏两国的工程师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尽管从理论计算和无数次的复核来看,让他们都坚信自己的设计能够通过考验。
但是,当冰冷的理论最终在眼前化为坚不可摧的钢铁现实,当承载着他们无数心血与智慧的造物,完美地承受住了严酷挑战时。
那种无法言喻的巨大成就感、自豪感与如释重负的狂喜,依然让许多七尺男儿激动得热泪盈眶。
陆小鹏用力拍着陈天宇的肩膀,激动地说道:
“天宇,成功了!
我们的设计经受住了考验!”
平日里沉默寡言,只专注于结构计算的张工,此刻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他的眼角甚至泛起了点点泪光。
“完美……这结构强度,太完美了!
每一个桁条,每一块加强板,都像我们设计的那样,精准地传递着力量!
以后就算搞结构减重,在没有新材料的情况下,向下减的空间应该也不多了。”
苏方专家们同样喜形于色。
沃尔科夫这位一度对华夏团队能力持保留态度的年轻项目负责人,此刻也由衷地向陈天宇伸出了手:
“陈,祝贺你!祝贺我们!
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始!”
陈天宇紧紧握住沃尔科夫的手,脸上洋溢着自信而从容的微笑。
“对,祝贺我们!”
回应了沃尔科夫后,陈天宇对着现场所有的工程师们喊道:
“为了庆祝静力试验的成功,今天晚上酒水我请,我们来个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