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你,下辈子记得,别惹不该惹的人。”
我把照片塞进她溃烂的指缝。
转身离开时,身后传来她歇斯底里的哭嚎,混合着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
我哼着歌按下电梯键,镜面反射出我灿烂的笑脸。
和前世那个被硫酸毁容的江小雅,判若两人。
7
录取通知邮件弹出的那一刻,我正坐在新公寓的落地窗前。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键盘上,屏幕上的
“恭喜”
二字亮得刺眼。
国内顶尖学府,心理学专业直博。
我摩挲着鼠标,想起面试时教授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创伤后心理重建研究方向?”
“因为,我见过地狱的模样。”
我对着镜头微笑。
公寓是学校提供的博士生宿舍,简约的北欧风格。
衣柜里再也没有被人塞进蕾丝内衣的恐惧。
书桌上摆着新买的香薰蜡烛,能盖过记忆里硫酸的刺鼻味。
偶尔半夜惊醒,我会下意识摸自己的脸。
触手光滑的皮肤,总让我怔愣几秒。
张雨从澳洲寄来明信片,照片上的她站在黄金海岸,穿着长袖泳装遮住手臂的疤痕。
“医生说我能活到
40
岁,比林芝强,对吧?”
她写道。
我把明信片收进抽屉,和另外两人的婚礼请柬放在一起。
整理旧物时,从行李箱夹层掉出一张照片。
512
宿舍全员合影,林芝搂着我的肩膀笑靥如花。
照片背面是她娟秀的字迹:“最好的姐妹,一辈子~”
我用打火机点燃照片,看火苗吞噬她虚伪的笑脸。
灰烬落进垃圾桶的瞬间,门铃响了。
快递员递来一个文件袋,是导师寄来的课题资料。
《论创伤记忆的重构与救赎》
翻开扉页,导师用红笔批注:
“真正的强者,不是忘记仇恨,而是超越仇恨。”
窗外,初夏的风掠过梧桐树梢,沙沙作响。
我打开文档,光标在空白页面上闪烁:
《如何帮助校园暴力受害者心理重建》
博士公寓的落地窗前,晨光像融化的金子般流淌进来。
我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煮一壶花果茶。
水汽氤氲中,澳洲进口的蜂蜜柚子酱在玻璃杯里慢慢化开
这是张雨寄来的特产,她总说能舒缓焦虑。
书桌上,导师批复的论文初稿摊开着,红笔标注的修改意见旁画了个笑脸:
“数据很棒,但别熬到凌晨三点,咖啡渍都滴到附录了。”
心理学系的实验室里,我穿着崭新的白大褂调试设备。
学妹探头进来:“江学姐,您申请的
vr
创伤治疗仪到了!”
机器启动的瞬间,虚拟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欢迎使用
“新生”
系统
——
开发者:江小雅】
这是我设计的程序,能让受害者安全地
“重返”
暴力现场,亲手改写结局。
“学姐好厉害!听说附属中学已经预约试用啦?”
学妹眼睛发亮。
我笑着点头,余光瞥见窗外。
几个女生正嬉笑着走过草坪,她们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像极了曾经的
512
宿舍。
但这一次,没有人会躲在阴影里。
午后,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导师把推荐信推到我面前:
“哈佛的访问学者名额,考虑一下?”
枫糖浆在拿铁里缓缓下沉,我搅动着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