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暗中查探寻真相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丽娜来到 本章:第4章 暗中查探寻真相

    晨光微熹,翰林院的屋檐下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辉。张居正站在档案房门口,手指轻轻摩挲着昨夜藏在布袋中的几份旧档,神情凝重。他已将那份关于边疆军饷拨付的记录反复对照,确认其中确有蹊跷。严嵩的名字如一根细针,扎进了他原本平静的仕途开端。

    他知道,自已已经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走进档案房后,他没有急于翻阅新的卷宗,而是先将昨日整理过的文档重新归类。那些看似无用的残卷、模糊的字迹,如今在他眼中都成了拼图的一角。他的目光扫过一排排木架,心中已有明确的方向——要从这些尘封的纸页中,找出更多与严党有关的蛛丝马迹。

    午后时分,李翰林照例来巡视,见张居正仍在埋头整理,眉头微挑:“张大人倒是勤勉。”

    张居正起身行礼:“职责所在,不敢懈怠。”

    李翰林点点头,却并未多言,只是随意地在屋内踱了几步,目光掠过书架间杂乱的卷宗,最后停在了张居正案头的那堆文书上。他微微一笑,语气轻描淡写:“这屋子,有些年头没清理过了。”

    张居正不动声色:“是啊,许多卷宗都已残破不堪,若能重新誊抄一份,或许对日后查阅更有助益。”

    李翰林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点头离去。

    张居正望着他离开的背影,心头微微一紧。他知道,自已的举动已经开始引起注意。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更加谨慎地行动。每天清晨便进入档案房,趁着天光未明,细细比对各类旧档。他发现,严嵩的势力早已渗透到多个部门,不仅兵部有其党羽,连户部、工部也有多处账目不清之处。尤其是边疆的粮饷、修筑城墙的银两,常常被层层克扣,最终流入私人囊中。

    一次,在翻阅一份嘉靖三十年的奏报时,他发现某位地方巡抚曾秘密上书,揭露某位边将私通严党,挪用军资。然而,这份奏报却被压了下来,没有后续处理的任何记录。

    张居正心中一震,立刻将这份奏报夹入随身携带的书册之中。他知道,这样的证据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他也渐渐察觉到了一些异常。

    最初只是感觉有人在窗外驻足的时间变长了些,后来是在翻阅某些卷宗时,发现它们的位置被人悄悄挪动过。有一次,他在一张书案上留下了一枚小玉坠作为标记,。

    一日午后,他在翻阅一份关于江南税赋的卷宗时,发现其中竟有一份由严党心腹拟定的密函,内容提及如何操控地方官员,以确保税赋能够顺利流入严家私库。

    他心跳加速,迅速将这份密函收好,并在心中默记其中的关键词句。

    然而,当他准备离开档案房时,却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迅速熄灭烛火,躲至窗侧,透过缝隙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灰袍的男子正在门前徘徊,似乎在观察屋内动静。

    张居正屏住呼吸,静静等待那人离去。

    片刻后,脚步声远去,屋内恢复了寂静。

    他缓步走到门边,轻轻推开一道缝,确认外面无人后,才小心翼翼地走出档案房。

    翌日清晨,李翰林照例前来巡视,这次却带来了两名新来的书吏,说是协助张居正整理档案。张居正表面欣然接受,内心却警觉起来。

    果然,这两名书吏每日都在他身旁走动,偶尔还故意询问他在整理哪些卷宗。张居正一一应付,但从不透露关键内容。

    他明白,自已已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而与此通时,高拱那边也传来了消息——朝中有人开始议论翰林院内部的异常,怀疑有人在私下收集严党的罪证。

    张居正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他开始调整策略,不再一味依赖纸质档案,而是转向口风松动的老官吏,试图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某日,他在翰林院的茶房偶遇一位年迈的典簿,对方无意中提起,多年前曾有一位御史上书弹劾严党,结果不久后便离奇暴毙。

    张居正心中一震,追问道:“那位御史是谁?”

    老典簿摇头:“名字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曾负责编纂《皇舆考》。”

    张居正默默记下这个名字,心中隐隐有了方向。

    他知道,下一步,便是找到那位御史留下的笔记或遗稿。


如果您喜欢,请把《名臣张居正》,方便以后阅读名臣张居正第4章 暗中查探寻真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名臣张居正第4章 暗中查探寻真相并对名臣张居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