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翊七点二十到的资料室,秦文海跟林莹依旧已经到了。
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科室,杨翊多少也有点不好意思。
他决定,明天还是七点二十五后再来吧,反正提前五分钟也还是最后一名。
“早啊,杨老师。”林莹笑着打招呼。
“早,林老师。”杨翊笑着回了一句,在旁边坐下。
秦文海抬起头来,询问起杨翊的工作进展,“杨老师,十五号柜的资料,整理得如何了?”
“已经完成一半了,剩下的今天应该就能整理出来,下班的时候,我把整理的结果拿给你看。”
“好。”秦文海点点头,又问,“这些资料,哪方面的居多?”
“大部分是文学方面的,其他的,有历史的、地理的。没有研究价值的资料,大概能有百分之三十的样子。”
“这么多啊。”秦文海叹了口气,“这些资料是从几个中学送过来的,学校也不知道是什么资料,保存也不当,损毁了不少。”
好不容易收到的资料,却有百分之三十没有研究价值,秦文海当然难受。
“我们学校有懂德文的么?”杨翊忽然问道。
“德文啊,这有点难找,我们那学校外语系就只有霓虹语、俄语跟英语三个专业,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因为十五号柜里面,还有好些德文资料,我估摸着得有十分之一吧。其他语种的也有,不过要少很多。”杨翊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秦文海诧异道,“你能认出德文?”
这话让杨翊愣了一下,德语又不是什么小语种,并没有什么难认的。
而且德文里面有些特殊的字母,是其他语种没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过随后杨翊也反应过来,他从前身处信息时代,很多语言即便没认真学过,也在网络上有所接触。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不行啊,很多人压根就没见过德文,根本分辨不出来。
“哦,我只见看过一本德文书,里面的一些字母还是挺特别的。”杨翊解释了一句,随即又提前打了个补丁,“除了德文,我还认识一些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当然了,我只是认识一点,没办法做翻译。”
秦文海跟林莹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没想到杨翊除了英语之外,竟然还认识其他外国文字。
虽然杨翊说他只是认识一点,但这已经非常厉害了。
林莹暗叹一声,果然人跟人是有差距的。
她一门英语学得头皮发麻,人家已经开始涉猎其他语种了。
秦文海脸上的笑容绽放开来,像是一朵鲜艳的花。
这个杨翊,简直太适合他们资料室了,完全是老天爷派来拯救他们的嘛。
他笑着说道,“我听说霓虹语专业的徐子兴老师好像会德语,你把那些德语资料分出来,回头我找他问问。至于其他语种的资料,也都分出来,做好标记。”
“好的。”杨翊点头,转身去隔壁房间,处理十五号柜的文件去了。
昨天干了一天,对这些资料更加熟悉了,后面一半资料杨翊处理起来要快一些。
到下午三点钟,杨翊就把十五号柜所有资料都整理完毕。
弄完之后,杨翊就把整理好的资料目录拿给了秦文海。
秦文海拿到目录,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忍不住给杨翊竖起大拇指,“杨老师,你这工作做得真细致。”
杨翊拿来的这份目录,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资料,名目都抄在一份目录上面,但是看着一点都不杂乱,秦文海刚拿到手就能迅速看到资料的关键信息。
属于哪个学科的,哪个时期发表的,资料的页数,是否完整,什么语种……这些信息,都在目录上体现了出来。
被秦文海夸过,杨翊笑了笑,也就是没有电脑跟办公软件,不然他定要让秦文海见识见识什么叫效率。
要是用办公软件做个表格,比他手写的这个要清晰多了,还能自动生成各种非常直观的图表。
“这些资料,我都贴了中文的标题……其他语种我试着翻译了一下,肯定不准确,但是应该还是有点作用。”
秦文海手按在资料上面,感叹道,“太有用了。”
目录上面,也有其他语种资料的标题,很多都不完整,但是看标题能猜出大概的方向。
看到这些残缺的标题,秦文海对杨翊的外语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别是俄语资料,很多标题都挺完整的,说明杨翊的俄语水平要比其他几个语种高。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有一段时间,受政策影响,国内兴起了俄语热,到处都有人学俄语。
俄语学习资料最好找,电视上、广播里,也经常播放一些跟俄罗斯有关的东西,更方便大家学习俄语。
他们师大的外语系,甚至一度被改成了俄语系。
后来再次受政策影响,俄语学习不热了,不过会俄语的人还是很多。
秦文海自己,也会一点俄语,当年他上学的时候,还认识两个俄国的同学呢。
“秦主任,后面我还是想要继续整理归纳资料,等到外语资料都整理好了之后,再着手翻译。”杨翊说了自己的工作计划。
秦文海拿着目录沉思片刻,随后开口道,“没问题,以后咱们资料室成立一个外语小组,你任小组组长,暂时没有其他组员。外语小组的工作,你这个组长自己安排就行,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外语小组成立,但只有杨翊一个人,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有了这个外语小组,以后资料室的工作分工更明确,杨翊的自主性也更强了。
另外,秦文海设立这个外语小组,也是给了杨翊一个虚职,这样能够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
杨翊不是官迷,不至于因为一个组长的头衔就肝脑涂地,不过这个小组成立之后,他干起工作来确实更加方便。
以后外语资料方面的工作,他只管自己安排,有了结果再去跟秦文海汇报即可。
……
之后的几天,杨翊每天白天忙着整理外语资料,晚上又给学生们上英语课,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特别是近几日,资料室又来了一批外文资料,让杨翊有了一些紧迫感。
新来的这些外文资料,装了好几柜子,保守估计,单单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出来,就得花费一个多礼拜的时间。
即便这些资料不需要杨翊翻译,那等到一个多礼拜之后,谁又能保证没有新的资料进来?
有紧迫感的,不仅仅是杨翊,秦文海他们也一样。
新来的资料,外文只占小部分,中文资料才是大头。
这些资料天南地北地送过来,什么科目的都有,整理起来并不容易。
秦文海跟林莹除了要整理资料,还要负责期刊征订、接收、借阅登记等工作,根本忙不过来。
师大现在只有一个校资料室,显然是不够的,秦文海也跟领导提过建议,让每个系组建一个资料室。
学校领导当然也知道,随着学校的资料越来越多,一个校资料室肯定不够,系资料室的成立势在必行。
但现在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嘛!
别说是系资料室了,就是现在给小资料室再拨两个人,都做不到。
要是成立系资料室,多的不说,一个系资料室至少要安排一个人吧?
学校现在哪有这么多人来安排?
好几天,秦文海都愁眉苦脸的。
礼拜六的下午,刚吃过午饭,杨翊又听秦文海在叹气。
他笑着问道,“秦主任,又在操心人手不够的事情?”
“不操心不行啊,看着没整理的资料越来越多,太让人着急了,你瞧我白头发都多了几根。”秦文海说着还朝杨翊拨了拨自己的鬓角。
“要不然,咱们找几个学生来帮忙?”杨翊提议道。
“谁愿意来呢?”
这个方法秦文海也想过,但是不好实行,总不能让学生们打白工吧?而且资料室的工作时间里,学生们大多也都要上课。
杨翊笑道,“我可以让英语班的学生过来。”
“你能叫他们过来?”
“当然能。”
见杨翊如此有信心,秦文海点头,“那你不妨试试。”
杨翊干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当即去找了陈琪他们。
正好他们周六下午的课三点钟前就结束了,杨翊直接在男生宿舍现场招人。
学生们听说能去资料室帮杨翊干活,全都毛遂自荐,热情十分之高。
杨翊最后挑了陈琪跟胡鹏两人,陈琪英语好,胡鹏历史专业知识扎实,其他没被挑到的,都一脸失望,纷纷表示下次一定要跟杨翊去资料室。
大家热情这么高,一方面纯粹是喜欢杨翊,他们就爱跟杨翊一起待着,另一方面,跟着杨翊去资料室,听说能够帮杨翊整理外语资料,这也是一次学习知识的好机会。
从历史系挑完了人,杨翊又从中文系挑了一个同学,那些资料什么科的都有,叫不同专业的学生过来,整理起来效率也高一点。
杨翊带着陈琪他们回到了资料室,直接扑向了那些外语资料。
三个学生,先对资料进行初筛,大概确定语种、时期、科目等基本的信息,然后杨翊再进行细分以及贴标题的工作。
如此一来,外语资料的整理工作一下子快了很多。
从三点半到四点半,只用了一个小时,杨翊就解决了四分之一个柜子的资料。
而且后面半个小时里面,杨翊还把胡鹏分了出去,让他帮助秦文海跟林莹处理中文资料。
胡鹏要做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从那些未整理的资料里面找出历史系相关的,然后再按照研究年代收纳起来就行。
别看这个工作简单,却帮秦文海他们省了很多的事。
几个学生忙得很开心,他们在分析英文资料的过程中,英文水平也在悄无声息地增长。
杨翊贴完标题,他们也会拿过去观摩观摩。
很多原先看不太懂的资料,有了杨翊贴的标题,变得清晰不少。
另外,除了英语之外,他们在资料室也能接触到不少跟他们本系相关的知识。
特别是陈琪,他早就规划好,以后要跟黄安年教授研究美国史。
而他们整理的那些资料里面,有不少都跟美国史有关系。
……
,他为什么一直做建筑工人?”
陈凯歌点点头,“你要这么说,确实也是。”
“你过来,还有其他事情么?”
“也没别的什么事情……哦,对了,之前摄影系的张会君组织了一个《山民》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这个月十二号就截稿了。稿子收上来,肯定要找评委,我想问问,你跟北岛、芒克你们愿不愿意做评委,帮我们看看那些剧本?”
“《山民》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徐晓眉毛一挑,“这事你等我问问,有了答复,还是给你们宿舍打电话。”
她不仅要问北岛跟芒克,还要问问杨翊。
这种活动,找作者本人当评委,那可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