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叫卖的,在家听婆婆大嫂使唤惯了,这还是她第一次有人问她的主意。
她心里也没底,但看着闺女的样子,自己又来了劲,闺女说行那就行!
“娘,待会天黑了咱就去后河抓几只野鸡,放在院子里圈着,改明儿拔了毛焯水炖熟装起来。”
姚娟点头,起身把宋橘拿来当火印子的苇秆拿了过来粗略扎成了个篮子,也能装不少鸡肉方便娘俩去城里卖。
那玉米面也没有东西装,这苇秆太糙又漏,还没到城里玉米面子就漏完了。
母女俩在屋里翻箱倒柜也没见着一个像样的铁盆。
姚娟闷头干手里的活,把两层苇秆叠在一起又铺了层塑纸袋子,把玉米面倒上去还真挺像样。
俩人在床头合计着,虽然想着简单但去哪搞火炉却是个麻烦事。
铁锅炖这玩意还得用大锅,全带上也不现实。
现在房子里只有这一口小锅,第一次去城里出摊还是先试试水,至于炉灶,有泥有红砖就行,这些东西她手拿把掐,在工地那两天可不是白混的。
等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母女俩悄悄出了院子,门也没锁反正屋里也没啥值钱东西,从老宋家拿来的十三块八宋橘一首揣在身上。
天黑之后野鸡更不好逮,村里没路灯,俩人也没个手电,就这么摸黑往前走。
不过好在八十年代空气质量好,头顶的月亮星星锃亮锃亮的。
姚娟撸着袖子扒拉开苇秆往里走:“橘子,你在这等着,这下边又脏又臭,妈去抓野鸡,这野鸡贼,到了黑下就藏在苇秆里不出来。”
宋橘摇头,先姚娟一步走下去,抓着苇秆巧劲一使,一把苇秆连根拔起。
野鸡慌乱逃窜,无处遁形。
“妈,我也来,咱俩一起更省事。”
俩人一个薅苇秆一个抓野鸡,不一会三只野鸡到手,苇秆倒是被母女俩拔了一大片。
姚娟眼尖,摸到了一窝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