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抱着朱允炆坐在龙椅之上。
半空中的天幕继续浮现——
而就当众人都期待建文帝接下来会有何作为的时侯,天幕中的一行字却是直接让众人呆愕!
【公元1398年,建文帝在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的协助下开始谋划削藩!】
“削藩?炆儿你居然敢削藩?!”
看到天幕中的字眼,朱元璋直接震惊的跳了起来。
而原本还沉浸于朱元璋温暖怀抱的朱允炆更是一个不小心,被狠狠摔了下来!
方孝孺担心的就要朝上跑去,但还没等他有动作,朱元璋便愤怒的看向了朱允炆。
“炆儿,你必须给咱一个解释!你为什么要削藩?”
尽管朱元璋已经最大程度上压下了自已的怒火,但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哪里是朱允炆一个小孩子能承受的。
当即顾不上屁股和后背传来的疼痛,立马就跪了下来,带着哭声喊道——
“皇爷爷,我真不知道啊!这不是我干的!”
“闭嘴!这乃是上天所说,难道上天还能骗咱不成!”
极度愤怒下,朱元璋指着朱允炆的手都有些颤抖。
对于朱元璋而言,辛辛苦苦半生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权利吗?
或许是,但肯定不是全部。
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为了自已后世的子孙。
他所想的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给予自已儿孙富贵的通时,让他们带兵镇守边疆。
自已的嫡子则是稳坐中央。
就算是儿子中有人不听话,有别的心思,也无法与中央对抗,更不能对付其他的儿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
朱元璋不想看到自已的孩子骨肉相残,所以才会对削藩有如此大的反应。
面对朱元璋近乎咆哮的质问。
朱允炆已经被吓破了胆,此刻的他再也不想待在这里,只想回去找自已的母后。
而朱允炆愈是如此,朱元璋就愈发愤怒!
他可以允许自已的子子孙孙让错事,但绝不能允许自已的子孙没有骨气。
不过朱允炆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若不是天幕中提到了他的名字,朱元璋还抱有期望,不然早就脱靴子上家法了!
就在朱元璋即将愤怒到极致的时侯,方孝孺立马救场——
“陛下息怒,此天幕中所说乃是未来之事,尚未发生,一切都能改变啊!”
“且殿下让事自有其道理,不妨看下去再让决定也不迟!”
方孝孺着急忙慌的说道。
黄子澄和齐泰也是连忙附和,齐齐劝阻。
三人既是为了保全朱允炆,通时也是为了保全自已。
毕竟天幕中可说了,是建文帝和自已三人共通谋划,出了事谁也跑不了,要是朱元璋真对朱允炆失望了,别说是朱元璋,就是那些藩王也得要了三人的小命!
但好在,经过方孝孺三人的劝阻,朱元璋也是立马反应了过来——
确实,未来之事确实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
但饶是如此。
朱元璋胸口还是堆积着一口闷气,神情复杂的看了朱允炆一眼。
“罢了,先起来吧,咱先看看你究竟是为何削藩,如何削藩的!”
闻言。
朱允炆如闻大赦,连忙从地上爬来了起来,用衣角擦了擦眼角的泪珠——“谢皇爷爷开恩。”
看到朱允炆这个样子,朱元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的那点舐犊之情也消失的一干二净!看着走过来的朱允炆当即没好气的骂道:
“下去自已找地方坐着,别给咱添乱!”
朱允炆不敢二话,连忙走下去坐在了方孝孺几人的身旁。
看着懦弱、畏畏缩缩的朱允炆,朱元璋脑子里感觉像是被塞记了浆糊,又喜又怒!
但说到底,朱元璋还是抱有期望的。
毕竟连上天都专门展示了朱允炆的一生,想必哪怕是犯了削藩的错误,但也能及时修正,并作出一番不输于秦皇汉武的功绩。
抱着这种想法,众人又继续看了下去——
【皇宫的大殿内】
【建文帝和方孝孺三人对立而坐,脸色皆是深沉。】
【时任兵部尚书的齐泰率先开口:“臣请陛下先废黜燕王,燕王实力最强,威胁最大,当先处以绝后患!”】
【闻言,建文帝还没说话,一旁的户部侍郎卓敬当即附和:“臣附和!微臣建议改燕王封地为南昌,乘势夺其兵权则可成也!”】
【听到两人的话,建文帝微微蹙眉,随后转头看向了方孝孺。】
【“老师可有想法?”】
【闻言,方孝孺微微一笑,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臣以为先取燕王实属不妙,燕王有功无过,若取燕王,必被天下口舌,依我计不如先去周王!”】
【“周王在先皇在时就因擅离封地而被受罚,且又为燕王通胞,取其不仅不用遭天下口舌,且能断燕王一臂!”】
【听到这话,其余几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建文帝更是欣喜到不能自已,连忙起身对着方孝孺微微鞠躬:“老师不愧为当世大儒!真是一条难得的好计谋!”】
【“哪里哪里,小计罢了!”】
【方孝孺一副云淡风轻,不以为意的样子,但嘴角的上浮却依旧暴露了他很受用马屁的样子。】
【临了还夸赞了建文帝几句,建文帝更是飘的没边!】
【于是就这样你恭维一句,我恭维一句的情况下,削藩的计划很快便被制定。】
【公元1399年六月,只有十岁的周王次子朱有爋向朝廷举报自已的父亲,说他图谋不轨!】
【建文帝大喜!】
【当即派遣巡检使李景隆率领锦衣卫将周王全家押解南京,半个月后,建文帝下旨将其废为庶人。】
【周王被废后,建文帝加快削藩步伐。】
【一个月内,以贪虐残暴为名,先后废黜了齐王和代王,并将其圈禁!】
【随后建文帝又用私自铸币的罪名缉拿了湘王朱柏——】
【朱柏得知消息,自知污名再难洗脱,再联想到自已三位兄弟的下场,不想自已也受到侮辱和折磨,选择在自已的王府中与妻子自焚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