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元夕施元 本章:第149章

    第107章

    太后薨逝

    这个名字,

    对朝上的许多官员而言,是极为陌生的。

    顾安仲站在百官队列,下意识抬头望向谢郁维。

    别人或许不清楚这人是谁,

    谢家一派,尤其是谢郁维,

    同在先帝麾下,

    他自然是认识王溪的。

    行事之前,

    谢郁维就曾提及此人。

    都知道周瑛手里有着先帝留下的人手,

    朝中有,边疆自然也有。

    原边疆主将吕成坊还在时,

    王溪只是他手底下的一名普通副将。

    此人出生平庸,也曾跟随吕成坊出生入死,

    立下汗马功劳。

    吕成坊这人性格直爽张扬,不拘泥于小节,身边的人也大多都是这样的性情。

    唯独这王溪行事内敛,也不擅与人来往,吕成坊那一堆将士中,

    王溪的存在感是最弱的。

    先帝驾崩后,

    吕成坊获罪,

    身边的将士大部分都被严广海清理了。

    像王溪这样寻常不显山不露水之人,反倒活了下来。

    只是吕成坊死后,

    王溪在边疆军中越发不显眼。

    谢郁维知晓的是,因为他是吕成坊的旧部,所以在严广海上任后,

    被多次打压,

    如今在军中担任的都不是什么要职。

    被严广海及其心腹孤立,几乎是触及不到军中要务的。

    谢郁维觉得,

    此人怕是一早就已跟周瑛搭上了线,也是他将军中消息尽数告知,施元夕才能在严广海坐拥二十万兵马的情况下,仍旧拿下了魏家。

    顾安仲的意思,是此人已经被边缘化多年,所能掌握的消息有限,便是能打听到些什么,也不会比他们的动作更快。

    唯一怕的就是施元夕会利用此人身份,扶持对方和严广海对立。

    ……这番猜测应验了,周瑛那边不光要抬举这个王溪,施元夕更是大手一挥,在他们行动前就把武器给了出去。

    这武器若正常送到边疆,王溪已经被边缘化,是绝无可能从严广海手里分得东西的。

    但现在施元夕不按牌理出牌。

    顾安仲面色一沉,迈出队列,直接道:“战局焦灼,大人手里的武器是对战北越的关键。”

    “这位王将军在边疆并无威名,如此草率地将东西交予他,只怕不妥。”

    施元夕道:“王溪是先帝旧部,从前跟随在吕成坊身边,打过无数胜仗。”

    “大人既然清楚这武器霸道,便该知晓武器的去向所影响的,是整个大梁。”

    “边疆情况特殊,此前就将尤为珍稀的改造火铳图纸泄露了出去,以至于影响到了战事,北越迟迟不愿退兵。”

    “又有魏家谋逆一事在前,臣亦是不得不防。”

    施元夕眼眸微晃。

    特殊原因下,严广海所处的位置很难撼动。

    谢郁维这第一步棋,便走得尤为高明。

    严广海是魏昌宏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不为施元夕他们所用,也不可能轻易就听从谢郁维的号令。

    认真说起来,她没出现前,朝中主要对垒的便是谢、魏两家。

    谢郁维多次往军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严广海能心甘情愿地归顺于他才是有鬼。

    他也知道此人棘手不好掌控,所以并没有打算招安对方。

    此时派人站出来,瞧着是在帮助严广海拿施元夕手里的筹码,可实际上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彻底激化两边矛盾。

    双管突击步枪这样强势不讲道理的武器,施元夕绝不可能因为谁的一句话,一番请命就将东西拱手送出去。

    施元夕入朝时间短,对严广海这个人的秉性不了解。

    这人骄傲自满,好大喜功,仗着有点功劳便在朝中作威作福。

    就算是如今靠山倒了,他手里还有兵权在,便不可能会容忍其他人骑在他的头顶上。

    只要施元夕拒绝,便一定会惹怒他。

    这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圈套。

    若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边疆军心动摇,波及战事。

    施元夕多少也清楚谢郁维的用意,可不管如何,双管突击步枪都不能落在严广海那样的人手中。

    只是受限于边疆战况,轻易不可变更主将动摇军心。

    不代表施元夕就真的完全不能动他。

    她轻抬眸,缓声道:“启禀圣上,边疆战事僵持不下,对百姓、民生及朝堂影响过大,又逢着惠州洪涝,国库空虚,若长此以往下去,只怕会生出更多的祸事来。”

    “边疆拥兵二十万人,而那北越大军共计十万,战事兴起已有近一年时间,中间还曾送出去两批武器,这等情况下,都未能将北越军队击退。”

    “便是边疆将领失职!”

    施元夕查过兵部的账册,光这一段时间的军需开支,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她在惠州时,便收到过王溪的信件,他在信中提及路星奕,说是严广海多次避战,懒战,甚至还在好几次可以追击的前提下,勒令退军。

    路星奕看着在这过程中被反复消耗折磨到没了士气的将士们,心中愤慨不已。

    去主帐中找严广海,还被对方斥责。

    虽未被革除军职,但却也遭到了军中将领孤立,如今处境算不得多好。

    严广海将脏活累活都丢给他,自己每日待在城中享乐。

    而这些事情,经由严广海的手递交到朝堂中来,就变成了他居功甚伟,路星奕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

    路星奕刚投军时,曾得到严广海的赏识,那时的他也没想到,对方的真面孔居然会是这个模样。

    施元夕心中却清楚,这战事对百姓和朝堂来说是危害,在严广海的眼中,却是他的一门生意。

    道理很简单,只要战事一日不停,他便能继续留在边疆做土皇帝,朝廷送来大把银两供养他,他想如何便能如何。

    这等情况下,他怎么愿意结束战事呢?

    那武将听得施元夕的话,当即变了神色,高声道:“施大人这是何意?边疆将士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敌国来犯,到了你这里,便成了失职?”

    “有没有失职,眼下尚不好说。”施元夕冷眼扫向他,道:“到得如今,便该快刀斩乱麻,尽早结束战事。”

    她上前一步,缓声道:“边疆之事,臣有计可解。”

    “还请皇上下令,在边疆军中设立一支火铳队,由王溪将军率领全军,正面迎敌,尽快击退北越大军!”

    她手里有的,可不只是双管突击步枪。

    当日魏昌宏兴事时,镇北军坐镇下,她收缴了魏家手里所有的枪支。

    这其中,也包括了魏昌宏之前千里迢迢送去惠州的那些。

    东西是她让人损坏的,她自然也有修复的法子。

    经历多番变革,他们手里的工匠已经趋向成熟,几日之内就将损毁的火铳全部修好。

    施元夕确实也让人给王溪送了双管突击步枪,但只有一千来把,余下的数目都留在了京中。

    加上这一千把,他们所持有的枪械便接近于五千。

    五千把枪,在得到周瑛同意后,她已经派人将其全部装箱,送往边疆。

    严广海坐拥兵权,自视甚高,她就直接扶持王溪和路星奕,与他争夺军权。

    边疆军本身就是吕成坊带出来的军队,时至今日,吕成坊这个名字仍旧在军队中具备号召力。

    更别说路星奕在军中蛰伏许久,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在军中颇有威名。

    魏家积弊已除,谢郁维要争权,就不可能阻拦边疆平复战事。

    她的话一出,谢郁维便意识到她想要做的事,他眼眸发沉。

    他了解施元夕的处境,施元夕更了解他们谢家的作风。

    此前谢魏两家争锋,为了跟魏家形成区别和对比,谢家轻易是不会做出有损朝堂、官员和百姓的事情来的。

    也就是说,谢家要脸。

    施元夕瞥了他一眼,这也是此前朝堂谢家多半都隐身的缘故。

    不想沾染上恶名,又不想落于人后,于是便只能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施元夕偏要将他们架到明面上烤,既是要表现出勤政爱民的模样,那就得要装到底。

    她目光穿过所有人,直接落在了那谢郁维的身上,无数目光注视下,施元夕淡声道:

    “战事不绝,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若有尽快结束战事的方法,当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尽快落定才是。”

    “此事,中书省的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在场的官员都清楚,名为中书省,实际指的就是谢家。

    中书省那些官员一时无言,她都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上了,他们若出口拒绝,他们成什么了?

    谢郁维眼中晦暗不明,沉声道:“臣以为,此事可行。”

    朝上顿时变得尤其热闹。

    站在谢郁维不远处的广郡王怎么都没想到,谢郁维竟是会这么直接应承下来。

    他脸上的表情一瞬间便冷却了下来。

    这般细微的变化,旁人不一定能注意得到,施元夕却看得一清二楚。

    她轻勾唇,抬眸看向眼前的人。

    谢郁维懂审时度势,也爱惜羽毛,他身侧的人可不会这么想。

    他从前跟先帝共同进退,也算观念相投,志同道合。

    如今与他为伍的,可不是先帝。

    江太妃和广郡王,不像是能甘心做他人手中的傀儡的人。

    当下,小皇帝赐下圣旨,由天子亲卫携带圣旨出京,八百里加急送往边疆。

    至于施元夕的东西,已经在送往边疆的路上了。

    边疆局势复杂,哪怕是有这么多武器在手上,几十万的军队也不是几千人轻易能对付得了的。

    这也是谢郁维轻易应下的原因所在。

    但他不知道的是。

    她送往边疆去的,不只有武器,还有……那几个跟在她身边,已经彻底学会制造炸药的工匠。

    当初她在去往惠州的路上遭遇暗杀,他们都知晓了她手里有炸药。

    那东西杀伤力过强,只怕人人都以为,制造难度也跟子弹差不多,应该都是她亲手所做。

    所以谢郁维大概能猜到她送了炸药过去,但绝对猜不到,她送走的,是源源不断可以批量制造武器的人。

    有枪支有人手有旨令都未必能行。

    但有炸药……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散朝时,几方各自为营,施元夕与李侍郎等人一起,缓步往宫外走去。

    行至一半,却见宫中突然混乱起来,来往的宫人急步匆匆,有奔着他们来的,也有得了召令往深宫内去的。

    宫内伺候的人,是不会轻易做出这样急切的姿态来的。

    施元夕停住脚步,抬眸看向后方,恰逢周瑛派人过来,将消息告知他们。

    “还请各位大人留步。”宫人满头大汗,神色中还带着几分惊色,低声道:“慈宁宫传来丧讯,太后娘娘薨逝了。”

    魏太后死了!

    伴随着这一声落下,所代表着的,便是这两年多来,压在这片土地和所有朝臣头顶上的那片乌云,彻底消弭散去。

    周遭的朝臣得了消息,心头皆是一紧,随后顾不得其他,皆是整理衣装,往慈宁宫的方向去了。

    施元夕亦是如此。

    抵达慈宁宫后,宫人已经在装殓尸身,施元夕并未上前去看。

    基于魏家所行的事,今日朝上已经议定了废黜太后之事,如今太后人没了,也只会按照寻常宫妃的规格下葬。

    只她一死,朝上无人摄政。

    小皇帝年幼,先前又并非按照储君培养,如今仍是孩童心性,暂且无法稳定朝局。

    朝臣汇聚,便为此事。

    慈宁宫中主殿已空出大半,不复往日奢靡的景象。

    周瑛穿戴整齐,静坐在殿内,抬眸看向入殿的所有朝臣。

    殿内陡然安静下来。

    施元夕缓步上前,轻声道:“臣等见过太妃娘娘。”

    先他们一步出宫,在得到消息后,便立即折返赶回宫中的谢郁维,抬头便听得她道:

    “太后薨逝,圣上年幼,又逢着边疆战乱不停,朝局动荡。”施元夕情绪平静,神色笃定地道:

    “为避免江山震荡,民心不安,臣恳请太妃娘娘主掌六宫凤印,坐镇后宫、朝堂,以便安抚民心。”

    来了。

    死去的魏太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位置该由谁来接替。

    施元夕身侧,郑奇明、于翰林、李侍郎等人亦是同步上前,与其一起道:

    “请太妃娘娘临朝听政,协助圣上处理政务,匡扶我大梁社稷!”

    第108章


如果您喜欢,请把《黑月光她只想夺权》,方便以后阅读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4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49章并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