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次他学聪明许多,没有无意义的哭闹和反抗。
    二十多岁了,也确实该长大了。
    程之崇想着,又瞥了一眼表,然后再看他。
    他就那么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看着程嘉也躺在那里,用同样一双漆黑的眼睛回视他。
    好片刻后,他才缓慢地意识到,他好像并不是处于意识不清醒的状态。
    相反,那双眼睛平静,清亮,而又锐利。
    程之崇沉默了两秒,垂眼看着他。
    “你在看什么?”
    程嘉也闭了闭眼,又睁开,没有回答。
    秘书站在门外等候,比了个时间到了的手势,提醒他速战速决。
    程之崇耐心告罄,又重复了一遍,“想好了吗?”
    这个问题在同一个地方问过他许多遍。
    想好要跟恰当的人一起玩了吗?想好不允许再撒谎了吗?想好要跟学校收回住宿申请书了吗?想好要在国内读完大学了吗?
    想好要放弃掉你那些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想法,做一个永远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人了吗?
    正如这个同样的问题被重复过许多遍一样,得到的回答也永恒如一,没有例外。
    谁是这场争执里的最终胜者,毫无疑问,从不例外。
    “想好了。”程嘉也轻声回答道。
    跟他从前无数次的回答一样,没有例外。
    程之崇略一颔首,没有感到意外,又扫了眼腕表,拎起公文包,往外迈步。
    “在家里再待两个月,哪儿都不许去,到时间就去学校报道……”
    “我不。”
    身后传来轻而缓的声音。
    因为太久没有说过话,嗓音尚还嘶哑着,声音也很轻,却一字一句,落在安静的空气里。
    程之崇的脚步一顿。
    两秒后,他才缓慢回头,蹙起眉,确认般地问,
    “什么?”
    “我说……”
    程嘉也盯着天花板的亮光,一字一句地重复道,
    “我不。”
    想好了。
    他不要就这样算了。
    不要死在自由奢侈的高墙之外,不要每次事到临头,总是被“差一点”打败。
    刚才程之崇站在那里,问他在看什么,他没有回答。⒎%⒈.0⒌⒏⒏⒌︿⒐0﹔
    现在程嘉也盯着天花板上的亮光,想,他在看过去的自己。
    那个七岁因为恐惧而大哭的自己,十三岁因为矛盾而挣扎的自己,还有十八岁因为抗争而伤痕累累的自己。
    他在跟他们告别。
    从此之后,那些被迫加诸于身的囚笼枷锁,都不能再困住他分毫。
    他从永夜中来,将要前往另一片广阔的海域。
    此岸无际。
    139
    出于爱
    139
    出于爱
    139
    彻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上课的铃声早已响过,早自习上到一半,本该去值守的陈绵绵却还枯坐在窗前。
    她坐在书桌前,桌上摊开的是从前那本日记,一些细枝末节的线索从寥寥的笔墨中延展开来。
    她想起很多事情。
    要搬出宿舍那一次,虽说是奶奶提的议,但却是程之崇拍的板,三言两语定下让两个人都不太愉快的事件,却甚至没有问一句程嘉也的意见。
    他当时情绪就差到极点,坐在餐桌上,只字未言。
    当时她还以为是她的原因。
    第一次见面那一天,他姗姗来迟,神情和语气都不是太好,彼时她以为是他性格本来如此,天生冷漠寡言。
    直到张彤带她去看的那一场,程嘉也无缘无故退出乐队后的live。
    他人明明站在二楼,垂着眼,看离开后的第一场表演,在台上人邀约后,手指攥紧了栏杆,最后也只是转身离场,留下一句半真半假的“没兴趣”。
    怎么可能真的没兴趣?
    那是他的歌,他的舞台,他一手组起来的乐队。
    旋律词曲间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感情,是他从不对人说的经历背后,唯一的情绪出口。
    如果有可能,谁不想顺顺利利、毫无阻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何至于连这样的人生自由都被明码标价,当作是十七天禁闭后的有期回馈?
    她还想起程嘉也发着高烧坐在她门外的时刻,手臂上的伤口还在红肿淌血,大脑被高温灼得发晕,还是固执抿唇,宁可枯坐门外,也不肯讲一讲到底为什么胡闹的原因。
    因为他不擅长。
    他像一个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被设定好程序的人,被过于要求情绪稳定,要求喜怒不形于色,要求将所有的事都埋在心里,永远不要裸露出自己脆弱的那一面。
    所有的情绪都是不该被说出来,只能自我消化的。
    这是他从孩提时期就知道的道理。
    时至今日,她终于能从他过往的经历中,窥得他形成这样性格的一星半点,却甚至还是从别人口中。
    而她也终于知道,那天夜里,程嘉也敞开心扉,却仍坚持避而不谈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
    剖陈伤口,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
    而他也不愿意拿来当成获取同情心的筹码。
    他不需要。
    陈绵绵就那么坐着,看着清晨的阳光落在窗台的绿植上。
    多肉饱满碧绿,她却心乱如麻。
    似乎过了很久,似乎又没有,陈绵绵终于起身,把那本笔记本合上。
    手在纸面要彻底扣上之前,在空中顿了顿,停在原地。
    门外忽地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
    敲了两下门,但无人应答。
    几秒后,有人推门而入。
    脚步声渐近。
    “我看门没锁,就进来了。”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陈绵绵顿了两秒,但没有回应,也没有回头,只是安静地站在原地。
    “怎么没去上课?”池既停在门口,上下打量她几眼,有些担心地道,“没有不舒服吧?”
    陈绵绵背着他站着,脖颈微垂,良久,才回答道,
    “没有。”
    池既噢了两声,“那就好。”
    “那我先去帮你守一守,你晚点再过来?还是说我待会儿直接帮你代课了……”
    “池既。”
    陈绵绵忽地出声喊他,声音很轻,平而缓,打断了他的规划。
    池既顿了一秒,停住,看她的背影,“……怎么了?”
    又过了好片刻,陈绵绵轻声开口。
    “你知道,程嘉也去哪里了吗?”
    池既神情猛地一顿。
    四四方方、不算太大的房间里,两个人隔着一段距离,面朝同一个方向站着。
    陈绵绵依旧对着书桌前的窗户,逆着光,身影纤细,发梢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极浅的颜色,却又极有距离感。
    池既看着她的背影,垂在身侧的手蜷缩一瞬,然后又松开。
    好半晌后,他尽量声线如常地回答道,“我怎么会知道呢?”
    他甚至还笑了一下,用轻松的语气,想要化解这点不同寻常的气氛似的。
    “怎么了,他不见了吗?”
    “是不是待不下去了,回家了?”
    “这不是你早就猜到的吗?也不用很诧异吧。”
    陈绵绵越是不说话,不应答,池既就越是心虚似的,用尽量轻松的语气在身后回应,一句接一句,试图让她回想起她从前对程嘉也的猜测。
    然后进而把这件事合理化。
    陈绵绵还是没有出声,直到池既也不再开口。
    房间里静了一阵。
    清晨还未升温的风从开着的门里吹进来,犹带着夜风露水的凉意,吹动她的发梢。
    良久,陈绵绵才在身后人沉默的忐忑不安中,回过身来。
    她脸色略有些苍白憔悴,像是没休息好,但神情却平静,瞳孔漆黑,目光平稳,直直地望过来。
    和陈绵绵视线对上的那一刻,池既的心脏忽地往下坠了一下。
    他见过那个眼神的。
    无波无澜,没有情绪。
    陈绵绵从前对程嘉也,就是那个眼神。
    冰冷平静,礼貌克制,像是再没有半分情感一般。
    “那我想知道……”
    陈绵绵看了他一会儿,抿唇垂眼,复又抬起来,抛开上一个话题,又问了一句。
    “你的论文,究竟是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仿佛当头一棒落在池既身上,他那点故作轻松的表情全都僵在了脸上,再维持不下去。
    ……她知道了。
    她什么都知道了。
    池既再不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方才看不见她的神情,单单看她站在那里,身形和语气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虽说有些猜测,但还是抱了侥幸心理,妄图她无从得知。
    妄图他还能做她记忆里那个,永远光风霁月的学长。
    但是,他好像错了。
    陈绵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相反,她只是知道了之后,还想给他一个坦白承认的机会罢了。
    而他依旧抱着同样的侥幸心理,浪费掉了。
    就在上一刻。
    清晨的房间里,是长久的沉默。
    朝阳缓慢攀升,将门框的影子越拉越长,落在他们中间,像一条越不过的楚河汉界,真正意义上把两个人分隔开来。
    陈绵绵等了他一会儿,但没有等到回应。
    她最后一丝耐心也告罄,垂下眼,最后看了一眼手里的笔记本,然后合上,装进包里。
    “我知道了。”她说。
    然后转身收拾东西。
    手机、充电器、身份证、钱包、笔记本……
    她弯身寻找检查着短途旅行必备的物品,不再把视线投向身后的人。
    池既看着她忙碌动作,却把他当成空气一般,再也无法忍住。
    “如果不是他,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他几乎是压着火气,低低吼着的,手在腿侧紧握成拳,胸膛起伏,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些认同感。
    陈绵绵收拾东西的手一顿。
    “如果不是他,我会顺利毕业,顺利拿到学位,带着我凭本事得到的优秀奖项,去一个人人羡艳的公司,获得非常优越的职位,但是你看看我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奖项被撤销,论文差点过不了,到手的工作飞了,人人都知道这件事,人人都对我指指点点,好像我之前的优秀和努力全都被一笔勾销了一样,只能待在这个破地方虚度时日!”
    池既愈说愈激动,气息急促,脸颊涨红,脖颈青筋血管浮起。
    “凭什么有人就可以如此轻易地毁掉别人的人生啊?”
    “凭什么有人就是出生就在罗马,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啊?”
    “就凭他投了个好胎吗?!”
    一长串带着愤怒和不忿的质问甩出来之后,房间里依旧一片沉默,靠分秒的时间来平复他的情绪。
    陈绵绵依旧保持着方才的动作,一动未动。
    笔记本在方才收拾的过程中又摊开来,摆在桌上,又是相同的一页。
    二十岁的程嘉也在纸面上握着吉他,垂眼,侧脸,安静地弹奏着。
    仿佛所有灯光和欢呼尖叫都与他无关。
    他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像那天在黄昏暮色的操场上,为她弹奏那首歌时一样。
    像他口是心非,一边说赵墩墩弹得太难听,一边俯身纠正他拨弦时一样。长,腿
    佬阿姨﹒整﹑理
    有人出于怜悯,出于功利,出于履历上光鲜的一笔,而有的人仅仅是出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