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国跟虞馨儿都没工作,就帮她一起剥。
老二老三媳妇一看夫妻俩这么悠闲,心里不得劲。
他们在外面累死累活,他们在家享受?
老三媳妇更是哼了一声,“妈?早上吃啥?”
何老太一拍脑,“哎哟,光顾着讲话,忘记做饭了。”
她忙站起来,虞馨儿就拦道,“我来吧。”
她愿意代劳,何老太自然放手。
于是虞馨儿慢慢悠悠去做饭。
等到做完,老二老三两口子早就快饿死了。
再看桌上全是鸡鸭鱼肉,简直铺张浪费。
老二媳妇直接说,“大嫂,你咋做这么多菜!”
年还没到呢。
【第21章,要分家?】
虞馨儿见她们生气,笑笑道,“这不是怕你们做工辛苦,想给你们补补嘛。”
“而且爸妈下地干活也很辛苦,做点好吃的大家一起补补,对身体好。”
“再说,你们孩子也要吃啊。”
她这么一说,何父跟何老太都没意见了。
毕竟全家都是苦力活,确实要补补。
老二老三媳妇却呕的要死。
她们也知道要补补。
可这鱼可是她们娘家送来了,她们冻了好久都舍不得吃。
还有那鸡,还是她们三个月前冻起来的,本想给自己加餐的,谁知道被她拿出来煮了。
这么大一桌子的饭菜,全是她们两家人的。
合着老大一家什么饭菜都没出,全吃她们的!!
老二老三媳妇心里特别不平衡。
可眼下再说也无用,只能下手去抢鸡鸭鱼肉。
虞馨儿跟何建国手也很快。
夹了大鸡腿给闺女吃。
何向葵笑嘻嘻的把鸡腿给爷爷奶奶。
还嘴甜道,“爷爷奶奶辛苦了,你们补补。”
何父原本是个重男轻女的。
奈何何向葵实在太嘴甜,太活泼了,饶是他这种古板的老头子,都被她逗笑。
“小葵也吃,多吃鸡腿长个子。”
又把鸡腿给她。
何向葵笑着又推搡几次。
最终何父吃了鸡腿,一晚上笑呵呵的,心情很好。
老二老三媳妇看的心里吐血。
明明是她们家的鸡腿,却成了老大一家做好人的戏码。
真是气死她们了。
晚上回到屋里,两对夫妻就开始在吐槽。
“大哥大嫂太不像话了。”
“吃我们的,用我们的,我们又不欠她们的。”
“就是。这样下去不行,家用早晚被她们败光的。”
两对夫妻一起商量,“要不,分家吧?”
村里很多兄弟的,结完婚都分家出去盖房子了。
只要他们分家,到时候各自盖一栋房子,就是个人的财产了。
老大就是想分一杯羹都分不了。
老二老三也这么想。
“不过爸妈估计不同意。”
何父跟何老太都是希望一家人绑定在一起的那种思想。
想说服他们不太容易。
老二老三媳妇却觉得,“只要咱们手里有钱,自然是我们说了算。”
当初她们手里没钱,只能窝窝囊囊。
如今有钱了,才不受窝囊气。
“再说,咱们还有两个工地要干呢。”
“那么多钱,难不成你想分给大嫂两口子花?”
这话击中了两兄弟的底线。
他们都是自私的人,从小到大只有他们花大哥的钱,大哥却别想花他们的。
于是他们同意分家。
“等下礼拜拿到钱,就跟家里提。”
老二老三媳妇一听很高兴。
没有哪个媳妇不想分家的。
到除夕那天。
老二老三两夫妻都很高兴。
明显是拿到工地尾款了。
晚上破天荒买了不少好酒好菜。
何建国就只买了一点干巴巴的肉,干巴巴的鱼。
一看就是穷鬼。
老二老三看了更嫌弃。
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
等到何父喝的上头的时候,老二老三就道,“爸,孩子们慢慢大了,家里就一个屋子住不下,我们想搬出去盖大房子。”
何父的酒瞬间清醒了。
“你们要搬家?”
老二郑重道,“不,是分家。”
去年村里就流行分家出去盖房子了。
如今他们也想分出去盖房子。
何父看了看几个儿子,又看了看拥挤的屋子,沉默一会儿才开口。
“分家可以,但分家后,谁来养我们?”
一共三个儿子,总不能都出去。
老二直接道,“我跟三弟就在咱家附近盖房子,离您跟妈不会太远,有事我们就过来了。”
他看向何建国,“大哥要是没钱盖房子,暂时就住家里照顾爸妈吧。”
反正村里是长子照顾父母。
何建国点点头,“爸妈,我们就留在家照顾你们。”
“不过我们出力,老二老三要出钱。”
毕竟是同一个父母,没道理全丢给他。
老二老三心里不舒服,但看到何老父在看他们,就应了。
“生活费我们会交,但不能事事都找我们。大哥你也去找份工作吧。”
一个老大爷们天天在家啃老啃兄弟算咋回事。
何建国非但不害臊,还一脸天真,“那你们分家是要分户口吗?”
老二老三对视一眼,“自然是要分户口,不然怎么盖房子?”
主要他们听说不分户口,怕以后房产会混合到一起。
就想分户口一人一本。
何父倒是不太舍得。
分家就算了,分户口就跟丢弃这个家有什么两样。
于是他不太同意。
“你们搬出去就算了,但户口还在一起吧。”
他不喜欢户口上就两个老人。
老二老三见状,便劝道,“爸,分户口又不是分儿子,我们永远是您儿子。”
“再说,我们又不是去老远盖房子,就在咱家隔壁盖,还给您留房间,老了我们也管您的。”
何父犹豫。
何老太更不愿意。
“要我说,直接把咱家盖三层不就好了?分出去盖多没劲。”
要她的意思,三个儿子就该永远在她身边。
何父一听,觉得很对。
当即道,“不然在自家盖?
往楼上盖。
一人一层,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老二老三不太乐意了。
自己一栋,跟一层差别大了。
老三媳妇劝道,“爸,我们现在干工程,知道咱家地基不太好,要是往上盖,将来屋子会倒。”
“而且我们多盖两栋,将来不是多两处房产吗?”
“这在村里也是有面子的啊。”
村长家三个儿子就盖了联排小洋楼,三栋连在一起,还是一家人,而且房子那么大,在村里十分有面子。
何父当时看了也很羡慕村长家的大房子。
想了想,“那你们也盖联排的?”
“跟咱家的老房子连在一起?”
这样他就同意。
两个儿子面面相觑,其实不太乐意。
他们还是更想要个自己的大院子,压根不想跟兄弟分享。
可不联排,父亲估计不同意分家。
便说商量商量。
晚上回到房间,两对夫妻就各自商量。
“真要盖联排吗?”
“那不是又要跟老大老三挤在一起?”
“可不联排,爸妈估计不会同意的。”
【第22章,户口终于迁出来了】
两对夫妻商量一番,最终得出,“联排就联排,咱们可以连成一左一右。”
“老房子在中间,咱们各自两边。”
这样分院子就明确了。
至于老大一家要盖哪里,他们才不关心。
于是隔天他们就跟何父说了这事。
何父一听愿意盖在老宅旁边,心情也不错。
“行,那你们去安排吧。”
到时候他家也有联排三栋楼,想想就有面子。
这头。
何建国跟虞馨儿在屋里小声道,“第一步成功。”
接下来就等何老父拿出户口本。
他们分了户口本就去北城迁户口。
大年初一这一天。
难得全家人都心情很好。
虞馨儿更是把何向葵打扮的可可爱爱,穿着红彤彤的背带裤加毛绒毛衣,一小只看起来跟个小玩偶似的。
再给她扎两个小揪揪,原本红扑扑的脸蛋看起来更像年画上的小女娃了。
何向葵回到小时候,心情也很放松。
一大早就跑去跟隔壁家小孩玩去了。
小孩之间最好打交道了,何向葵就问他们八卦,“过年你们家里有人吵架吗?”
隔壁小孩,“有,我妈妈昨天打了我爸一巴掌,说他再不跟外面的女人断了,就把他杀了。”
何向葵震惊。
没想到第一个瓜这么大。
另一个三岁小孩也说,“我妈说要去打胎,因为肚子里又是妹妹。”
农村第二胎要还是闺女,就不能生了。
所以这年代很多人都只想要儿子。
何向葵没想到每家每户这么多八卦,听完不忘给他们奶糖吃。
这头,老二老三已经去跟村里安排好盖房子的证件。
刚好他家附近空地大,可以一左一右盖房子。
两对夫妻商量,先盖一层吧?
等他们去第二个工地收完钱,再盖第二层。
这样就不会怕出意外。
两对夫妻都商量好,就开始让人来动土了。
何父看工人来量地,心情十分好。
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盖高层,他其实也羡慕的。
如今两个儿子都有出息了,他心情就很好。
就是这老大...
一开始他以为老大去大城市能赚钱,可如今看着,他倒像是最没出息的那一个。
不说盖房子,他都没说要出去找工作。
这么一看,还真有点废。
他甚至劝何建国出去赚钱。
何建国开始演,“去外面随时都要查户口那些,好麻烦,还要跟您借户口,不然就不出去了吧?”
何老父想也不想就把户口本给他。
“你先自己去办一本,反正都是一家人,一本两本都一样。”
其实就是觉得何建国没本事了,要不要一个户口没差别。
何建国反而推回来,“不了吧?我还是跟您一个户口吧,以后有困难让您养我。”
这话让何父翻个白眼,直接推给他,“你今儿就去办一本新的,过完年就出去找工作。”
老大回来前几天,他是高兴的。
但住了一个月了,他就觉得烦了。
何建国叹一口气,只好’勉勉强强‘去了。
他很快办了自己的新户口本,连带闺女媳妇的一起写到同一本。
他回去把户口本还给何父,还叹一口气。
“唉,办了新的还怪不得劲。”
何老父看了看户口本,少了三个人,他也不得劲儿。
不过想想两个儿子房子都盖在一起,也没差别了。
反正左右都是儿子,照样有人给他养老。
他甚至催促何建国,“你们不是会卖饭?干脆去找个饭店当厨子。”
何建国点点头,“行,改天我就跟馨儿去找找。”
户口本办完,他们也没着急走。
过完年走一下亲戚。
相互送点礼,也该去北市了。
去北市的时候,他难得给家里买了牛肉,对一家子道,“我跟馨儿想了想,还是想去大城市闯荡一下,看看能不能混出名堂。”
“往后我不在家,你们帮忙照看一下父母。”
“至于生活费,咱们三兄弟,一人一个月给爸妈六十块吧?”
在乡下,自己种菜种粮食,六十块是很够了。
尤其三兄弟加起来有一百八十块,完全够老两口用了。
老二老三媳妇却觉得贵。
“一人三十得了。家里饭菜都不用啥钱,再说,我们盖房子要花很多钱的。”
何建国却说,“你们的孩子都要爸妈带,给六十算少的了。”
老二老三媳妇还是想讲价,最终讲到五十一个月。
何老父没意见,何老太也没意见。
虽然分家了,但孝敬钱还是要给的。
于是三人都签了字据,每人每个月给五十块。
何建国先拿出一百五,“我先给三个月的。”
他当一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