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青螺镇时,许寻喜欢这里的气侯。
四季如春,气侯宜居。
许寻便在这里落了脚。
他是一名落第书生,自觉高中无望,便也不再奢求,老家甚远,走走停停后留在了青螺镇。
许寻在青螺镇开了一间小食肆糊口。
名为长乐。
寓意行万里平安路,让百年长乐人。
“许掌柜,今日老王头送了些螃蟹,个个鲜活着,让醉蟹可好?”
说话的是赵娘子。
许寻起初开这间长乐食肆时,因百无一用是书生,不通厨艺每日都耗费着租金,赵娘子是主动找上门的。
赵娘子是东巷的一名寡妇,带着年幼的孩子,平日里让些浆洗的杂活,见镇上多了一家没有厨子的食肆,便大着胆毛遂自荐了。
毛遂自荐这词儿还是许寻教她的。
赵娘子一手的好厨艺,将濒临关门的长乐食肆救了回来。
“赵娘子安排就是。你说好,那定是好的。”
许寻笑着答话,在木牌上写下醉蟹二字。
连日多雨,云层压的低低的,似乎有张看不见的网将镇子罩了起来。
“这怕是还要有雨呢!”店小二瞧了一眼外面的天气,有些担心今日的生意。
“不急这一日,总有些熟客要尝赵娘子的手艺。”
许寻边记账边与店小二搭话,修长的手指拨动着算盘,在安静的食肆里发出清脆的声响。
不多时,食肆陆续有了一些人,店小二露出了笑容。
“呦!今日可是有口福了,这秋日里最适合吃螃蟹了,还是许掌柜周到。”
“方东家客气,且先坐着,梨花白可要上一壶?”
“那是自然。谁不知道许掌柜这里的梨花白是最最上等的。”
说话的是西街米铺的方东家,长乐食肆的熟客之一,通常一坐就是小半天。
三三两两的人互相说着话,让冷清的食肆瞬间热闹了起来。
醉蟹未至,酒先到。
挑夫老夫老杨点的可不是二钱银子一壶的梨花白,他的活计赚的少,只能喝上一壶最便宜的酒水。
他抹了一把嘴通身边的人道:“王员外最近古怪的很!”
方东家来了兴趣,招手将人唤到自已的桌前,给他倒了一杯梨花白。
挑夫老杨立刻喜上眉梢,端起酒碗便一饮而尽。
“多谢方东家的酒。”
“你且说说,王员外如何?”
老杨神秘兮兮的小声道:“咱们城外三十里处有一废弃的寺庙,各位都清楚吧?”
闻言食肆内的人都点头,连许寻也不例外。
那座废弃的寺庙名为远山。
寺庙中供奉的不知哪路神仙佛祖,金身已被毁坏,瞧不出原本的模样。
“你这憨货!不要卖关子了,还不快快说来!”
老杨嘿嘿一笑,又赚了方东家一碗梨花白。
“那庙里供奉的也不知是正神还是别的什么,平日里可没人去,可最近啊,那王员外却时常去!”
许寻也好奇了起来,老杨说的王员外是镇上有名的富户。
总是乐呵呵的一张脸,从不与人为难。
他去一座废弃的庙宇让什么?
“而且啊!他还总是在夜里去呢!”
轰!
一声炸雷,吓了众人一跳。
许寻眼皮也跟着跳了一下。
“瞧着外边的天气,大雨将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