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从逻些城回来时,河西的麦子正黄。
百姓们在打谷场上晒新粮,见秦红梅押着论钦陵过来,都围上来扔烂菜叶——论钦陵缩着脖子不敢抬头,金顶宫烧塌的事早传开了,谁都知道是这老小子逼得吐蕃人抢医童。
李恪没工夫理会论钦陵,正蹲在作坊看杜明月造水车。
新水车装了铁轴承,转起来”吱呀”响,比旧的快三成。
”这玩意能浇二十亩地。”杜明月抹着汗笑,手里还攥着改良曲辕犁的图纸——犁头加了钢刃,翻地更省劲。
”殿下!长安来旨意了!”亲兵捧着黄绸子跑进院,声音抖得像筛糠。
李恪展开旨意一看,眉头挑了挑。
武后要去嵩山封禅,让各地藩王重臣都去观礼,特意提了句”安西郡王恪需携家眷赴京,共襄盛举”。
”携家眷?”长孙雨凑过来看,指尖捏着纸角发白,”她是想拿我当人质。”
程咬金往地上啐了口:“不去!就说河西闹蝗灾——咱这刚收完粮,编瞎话也像!”
”别瞎编。”李恪把旨意往桌上一放,”让人煮碗姜汤来——我病了。”
纹的衮服,踩着玉阶往上走,身后跟着文武百官——谁都没笑,脸上僵得像面具。
司仪喊”祭天”,刚要捧祭品,突然刮起阵狂风!
风卷着沙砾往人脸上打,吹得仪仗幡旗”哗啦”响,有面绣着”武周”字样的大旗竟被撕裂了个口子!
武后站在祭坛上没动,指尖却攥得发白——她最信天象,这风来得太不是时候。
”是不祥之兆!”人群里有人偷偷说。
这话像长了腿似的传开,连金吾卫都没敢管——他们也看见旗裂了。
消息传到安西时,李恪正和程咬金吃新蒸的土豆。
程咬金咬着土豆笑:“风裂了旗?老天爷都不待见她!”
李恪没笑,捏着土豆皮出神。
武后封禅本是要显天命,这下倒好,被狂风搅了局——那些反对她的人,肯定会拿这事做文章。
长孙雨抱着孩子进来,孩子手里攥着块玉片——正是那枚玉玺碎片。”洛阳来信了。”她把信递给李恪,”说太后封禅完就病了,让太医天天进宫。”
信里还说,武后让人把那二十石土豆分赐给了大臣,说”安西郡王送的粗粮,正好让众卿忆苦思甜”——可谁都知道,她是嫌土豆寒酸,故意折辱李恪。
李恪把信往灯上一燎,火苗舔着纸边:“她病了才好。”他对秦红梅道,”让人把那箱书信送洛阳去——就说是从论钦陵宫里搜的,不小心掉在了驿站。”
那箱信里有兵部侍郎通敌的证据,还有武后给论钦陵送药材的手谕。
李恪没打算直接呈上去,而是想让它”不小心”被人发现——这样才有意思。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灯苗晃了晃。
程咬金啃着土豆问:“殿下,咱就这么看着?”
”不看着还能咋?”李恪笑着往嘴里塞了块土豆,”她忙着应付天象示警,忙着查谁在背后说她坏话,暂时顾不上安西了——咱趁这时候多造点水车,多练点兵,比啥都强。”
可谁也没料到,武后病着病着,竟下了道旨:让李恪的儿子去洛阳入国子监读书。
”这是拿娃当人质!”长孙雨把旨往桌上一拍,眼圈都红了。
李恪捏着旨没说话。
儿子才五岁,去洛阳读书就是羊入虎口。
可要是不去,武后正好有理由发兵安西。
他望着窗外的麦子地,突然想起封禅时的狂风——或许,这风不光裂了旗,还能吹点别的来?
夜里,安西的作坊还亮着灯。
杜明月在造新的热气球,说要往上面装连弩;铁坊的工匠在锻新刀,火星子溅得像烟花。
谁都知道,洛阳那边不会善罢甘休,这平静日子,怕是过不了多久了。
只是那阵裂旗的狂风,到底是真的天象示警,还是有人在背后做了手脚?
李恪摸着儿子的虎头鞋,第一次觉得,长安的水,比他想的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