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睁眼时,灵暮晨发现自已躺在一片温润的石地上。头顶是半圆形的穹顶,镶嵌着夜明珠,发出柔和的光。四周石壁上刻记古老的符文,在珠光下泛着幽蓝,像是活物般缓缓流动。
这是哪里?他挣扎着坐起来,左肩的伤口已经结痂,不再流血。身上的粗布短打沾着血污,却不见其他外伤——方才那道银芒,竟只伤了他的皮肉?
他摸向腰间,玉佩还在,只是原本温润的玉质变得通透,隐约能看见内部流转的青色光纹。想起爷爷最后的叮嘱,他扶着石壁站起来,顺着符文的指引往前走。
石室并不大,约莫方圆丈许。尽头处有座石案,上面摆着个青铜灯台,灯油早已干涸。灯台旁立着块半人高的石碑,刻着青冥诀三个大字,笔锋苍劲如铁。
灵暮晨伸手触碰石碑,指尖刚贴上,整座石室突然震颤起来。符文的光变得炽烈,石碑上的字迹开始流动,像是被注入了生命。他听见自已的心跳声震耳欲聋,再看石碑,那些流动的字迹竟组成了一段文字:
青冥者,天地未判之始也。修此诀者,需守三戒:一戒杀心,二戒贪念,三戒忘本。每渡一劫,便得见一分青冥真意
扑通一声,青铜灯台突然发出轻响。灵暮晨这才发现,灯台底部有个凹槽,形状与他腰间的玉佩分毫不差。他将玉佩按进去,只听咔的一声,灯台里渗出点点荧光,在半空聚成一本泛着青光的书册。
《青冥诀·初篇》
引气入l,先观心镜。心若明镜台,方能纳万气
灵暮晨按照书册指引盘膝而坐,试着将意识沉入丹田。起初只觉一片混沌,像是有团乱麻堵在胸口。他想起爷爷教他认草药时说的话:每味药都有自已的性子,急不得,慢工才能出细活。于是放缓呼吸,想象自已是一棵山涧的野草,任风雨吹打,根却始终扎在泥土里。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觉得鼻尖有丝清凉的气息钻入。那气息像春晨的露水,又像松针上的雪,顺着鼻腔滑入喉咙,再往下沉,竟到了丹田。他惊喜地睁开眼,看见石壁上符文的光顺着他的指尖流入l内,与那股清凉气息融合。
这是灵气?
他想起村里的老人讲过,深山里的精怪会吸收天地灵气修炼。原来这《青冥诀》,竟是教人吸收天地间的灵气为已用。他又试了几次,每次引气都比前一次顺畅。当第七缕灵气沉入丹田时,他感觉浑身轻快,连左肩的伤口都不疼了。
咕噜——
肚子突然发出声响。灵暮晨这才意识到,自已从昨天晌午到现在都没吃东西。石室里没有食物,只有石案上摆着个青瓷碗,里面盛着清水。他喝了口,甘甜清冽,竟比山涧的泉水还清甜。
看来这密室自给自足。他擦了擦嘴角,继续研究《青冥诀》。初篇只有短短百字,却反复强调守心。他想起祠堂里的惨状,想起月芽最后的眼神,胸口又是一阵发闷。
修的是心他默念着爷爷的话,爷爷说过,灵氏世代行医,救过山下的猎户,帮过迷路的商队,从未让过伤天害理的事。那些修仙者为什么要灭门?
石室的符文突然暗了暗。他抬头望去,发现穹顶的夜明珠不知何时换成了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与外界截然不通。再低头看《青冥诀》,第二篇的内容缓缓浮现:
练气一层,可御轻物;练气二层,可通耳目;练气三层,可见真形
灵暮晨按照指引继续修炼。这次他试着将意识延伸出去,竟真的看到了石室的每一个角落——石缝里的苔藓,穹顶的星图,甚至连青铜灯台的铜绿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又试着听,听见了山涧的流水声,远处鸟雀的鸣叫,甚至自已血脉流动的声音。
原来这就是练气他惊喜地发现,自已的五感竟比从前敏锐了十倍不止。更奇妙的是,心中的悲痛似乎被这股灵气冲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力量。
爷爷,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着石碑轻声说,我会好好修炼,查明真相,为你和族人报仇。
石室的符文突然大放光明。灵暮晨感觉丹田处有团热流在游走,最后汇聚在膻中穴。他想起《青冥诀》里的话:练气三层,可见真形。难道他要突破了?
就在这时,石室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