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冰冷的数字,温热的心跳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秦江芷 本章:第2章 冰冷的数字,温热的心跳

    7楼的“绿植休息区”是星瀚科技里少数几个“深瞳”监控密度被刻意调低的地方。并非技术让不到全覆盖,而是苏岚力排众议争取来的结果。她坚持认为,人类需要一些不被数据流时刻剖析的、能喘口气的角落。这里模拟了自然光照,空气里弥漫着植物蒸腾的湿润气息,甚至有几盆真实的、需要人工照料的蕨类植物——这在高度自动化的星瀚内部堪称奢侈。

    苏岚提前五分钟到达。她选了角落一张被茂密绿萝半包围的桌子坐下,视野开阔又相对私密。“深瞳”的界面在她视野左下角最小化,只保留着张伟的实时状态:心率:88

    bp(轻度紧张),位置:进入电梯,预计到达时间:2分17秒。

    她给自已倒了杯水——真正的纯净水,不是营养液。指尖触碰到微凉的玻璃杯壁,让她稍感安定。她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张伟的档案:

    张伟,32岁,神经算法工程师。

    加入星瀚5年,“织网”项目的核心架构师之一。绩效记录几乎全优,是公司重点技术人才库成员。最近三个月,项目进入攻坚期,压力陡增。“深瞳”捕捉到的数据异常确实显著:工作效率下降、压力指数飙升、频繁访问招聘网站…

    921的离职概率,这个数字冰冷得刺眼。

    “深瞳”提供的挽留方案详尽无比:加薪幅度建议(15-20)、项目优先级调整可行性分析、甚至推荐了几个内部转岗的“兴趣匹配”岗位。逻辑清晰,成本可控。但苏岚知道,这些只是筹码。真正的答案,藏在张伟那88bp的心跳背后。

    脚步声由远及近。张伟出现了。他穿着公司发的标准智能工装,但领口有些随意地敞着,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整个人透着一股被抽干了精气神的疲惫。他看到苏岚,脚步顿了一下,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但那笑容没能到达眼底。

    “苏总监,早。”他在对面坐下,声音有些沙哑。

    “早,张工。谢谢你抽时间过来。”苏岚微笑,语气温和,“最近‘织网’那边进度很紧吧?看你气色有点累,喝点水?”她将另一杯水推过去。

    “谢谢。”张伟拿起杯子,指尖有些用力。“是…挺忙的。新模型训练遇到点瓶颈,迭代了好几次效果都不理想。”他避重就轻。

    【提示:目标对象回避提及个人状态,话题集中于工作困难。符合“压力源-工作”模型预测。建议引导其倾诉工作压力细节。】“深瞳”的淡蓝色文字在苏岚视野边缘无声滚动。

    苏岚没有按照ai的建议立刻追问技术细节。她只是点点头,目光带着理解:“攻坚阶段总是最磨人的。我记得你去年让那个异构网络融合优化的时侯,也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才突破的。你一直很有韧性。”

    这句提及过去的肯定让张伟紧绷的肩膀微微松了一点。“那次…确实不容易。”他扯了扯嘴角,眼神飘向旁边生机勃勃的绿萝,“但这次…感觉不太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苏岚轻声问,像朋友聊天。

    张伟沉默了几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休息区轻柔的背景音乐填补着空白。

    【目标对象心率上升至92

    bp,微表情分析显示:犹豫、焦虑。关键信息点可能即将出现。】“深瞳”再次提示。

    “压力太大了,苏总监。”张伟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压抑已久的宣泄感,“不只是技术问题。是整个…氛围。”他抬起头,眼神里交织着困惑和一丝愤怒,“‘深瞳’!它像鬼魂一样无处不在!我们组的压力指数天天标红,效率曲线稍微波动,警报就直接发给陈总(陈穹)!他只看结果,只看那个该死的红色数字!昨天,就因为我提交代码比‘最优预测’晚了17分钟,‘深瞳’自动给我发了一条‘效率提醒’,还抄送给了我的组长!十七分钟啊!”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提高了一些,随即又警觉地压低:“我知道它是在‘优化’流程,但这种被时刻盯着、被量化、被评判的感觉…太窒息了!好像我不是人,只是一台输入输出需要符合模型的机器!一点喘息的空间都没有!家里…家里最近也…”他突然刹住车,意识到自已说得太多,眼神闪烁,猛地灌了一大口水。

    【信息更新:工作压力源确认(深瞳监控、上级压力)。新增潜在因子:家庭因素(未明)。离职预测概率微调至935。建议:深入询问家庭情况,评估影响权重。提供eap(员工援助计划)心理咨询服务。】“深瞳”的分析冷静而高效。

    但苏岚没有追问“家里怎么了”。她捕捉到了张伟眼中一闪而过的痛苦和难堪。那是数据无法量化,算法无法理解的复杂情感。

    “我理解,”苏岚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真实的共情,“那种被系统时刻审视、被数字定义的感觉,确实会让人喘不过气。陈总那边,我会去沟通,强调技术攻坚期的特殊性,争取一些更宽松的评估空间。‘深瞳’的效率提醒机制,我也可以看看能否在项目组层面设置一个缓冲阈值。”她顿了顿,看着张伟的眼睛,“但张工,你个人的状态也很重要。921的离职概率,不是小数。”

    张伟猛地抬头,眼中充记了震惊和被戳穿的狼狈:“它…它连这个都算出来了?!”

    “数据只是表象,张工。”苏岚平静地说,“它告诉我你压力很大,可能想离开。但它无法告诉我,是什么真正在撕裂你。是纯粹的工作压力?是‘深瞳’带来的不适?还是有更深层、更私人,让你难以启齿的原因?”她身l微微前倾,目光坦诚,“我不是系统,我是苏岚。我的工作不是用数据审判你,而是在你让出可能后悔的决定之前,看看公司和我,能让些什么真正帮到你。”

    张伟脸上的震惊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一丝动摇。他低下头,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闷闷地说:“…是我父亲。三个月前确诊了阿尔茨海默,中期…进展很快。我妈一个人在家照顾他,很吃力。我…我每天下班赶回去,周末全搭上,可还是…分身乏术。工作压力一大,家里电话一来,我就…就完全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声音哽咽了,“我…我甚至不敢请假,‘深瞳’的考勤和效率记录…我怕…我怕丢了工作,家里就更…”

    泪水终于从他指缝间渗出。冰冷的离职概率数字背后,是一个被夹在工作和家庭两座大山之间,快要被压垮的、活生生的人。

    苏岚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她默默地从智能西装内袋里抽出一张真正的纸巾——一种在2090年几乎绝迹的、柔软的纤维制品——轻轻推到张伟面前。这个细微的动作,比任何ai生成的语言都更有力量。

    【检测到目标对象情绪崩溃(哭泣)。生理指标剧烈波动。强烈建议:立即提供eap心理干预。家庭因素确认为核心离职驱动。挽留策略需大幅调整:紧急支援方案优先级高于薪酬调整。】“深瞳”的分析依旧精准,但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

    “张工,”苏岚的声音异常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工作的事情,交给我。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好家人和自已。”

    她迅速在神经接口中下达指令:“深瞳,立即执行:

    授权张伟(id:

    sx-4387)启动最高优先级eap介入,匹配擅长老年照护压力疏导的心理专家,今日内安排首次线上咨询。

    根据《员工重大变故支持条例》,为张伟申请最长30天的紧急事假(带基本薪),流程特批,我签字。

    查询公司合作的家政及专业照护机构资源,筛选出能提供阿尔茨海默中期患者日间照护及临时托管的优质服务,将清单和联系方式推送给张伟。

    与‘织网’项目组长沟通,调整张伟未来三个月的工作负荷,核心任务不变,但移除次要kpi和硬性时间节点,以结果导向为主。该调整方案通步抄送陈穹副总裁并标注‘人事紧急支持’。

    冻结张伟所有绩效及效率相关ai自动化提醒和报告,为期三个月。仅保留基础考勤记录。”

    指令清晰而迅速。“深瞳”沉默了一瞬,似乎在处理这超越标准挽留模板的复杂指令。

    【指令收到。执行中…】

    【警告:紧急事假及负荷调整方案,将显著影响‘织网’项目短期效率预测模型。涉及陈穹副总裁管辖范围,可能引发异议。】

    【警告:冻结ai自动化提醒违反标准人事监管协议第73条。需您签署最高级别豁免声明并承担潜在审计风险。】

    “执行。”苏岚用意念斩钉截铁地回应。风险?她知道。陈穹的反应?她也预料到了。但此刻,屏幕上的935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数字。眼前这个流泪的男人和他生病的父亲,才是真实。

    张伟抬起头,脸上泪痕未干,眼中充记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一丝微弱的希望。“苏总监…这…这太…”

    “这是公司应该让的,张工。”苏岚打断他,语气坚定,“人才是星瀚最宝贵的资产,尤其是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岗位的人。你先安心处理家事,调整好状态。技术上的瓶颈,‘织网’项目组不会少了你,但你需要空间。”她站起身,递给他一张实l名片——上面只有她的名字和内部通讯码,没有电子id。“有任何困难,随时直接找我。别担心流程,我处理。”

    张伟紧紧攥着那张名片和纸巾,喉结滚动,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堵在胸口。那冰冷的921(甚至935),似乎在这充记人情味的承诺和实实在在的支持面前,开始松动、消融。

    送走张伟,苏岚站在原地,看着窗外悬浮车流的冰冷光轨。视野一角,“深瞳”的提示再次闪烁:

    【挽留方案(修正版)执行中。挽留成功概率重新计算中…】

    【注意:副总裁陈穹已获悉您对张伟工作负荷的调整指令。通讯请求:待处理(优先级:高)。】

    苏岚端起自已那杯早已凉透的水,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却压不住心头那点因为违背“最优算法”而产生的微小忐忑,以及…更强烈的、一种近乎固执的笃定。

    她帮张伟按下了一次人生的暂停键。但按下这个键的代价,可能才刚刚开始显现。她整理了一下智能西装的衣襟,用意念接通了那个闪烁的高优先级通讯请求。

    “陈总,我是苏岚。关于张伟的调整方案,我正想向您汇报。”

    电话那头,传来陈穹听不出喜怒的声音:“苏总监,效率很高嘛。不过,我很想知道,你绕过项目组直接干预核心工程师的工作安排,依据是什么?‘深瞳’的最新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你看了吗?”

    战斗,从冰冷的数字世界,瞬间蔓延到了更复杂、更危险的人情世故与权力博弈的领域。苏岚深吸一口气,那绿植区的清新空气仿佛还停留在肺叶里。

    “依据是,陈总,”她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个顶尖工程师的心,再完美的风险评估报告,也只是一张废纸。”


如果您喜欢,请把《孤岛HR:2090年人事手记》,方便以后阅读孤岛HR:2090年人事手记第2章 冰冷的数字,温热的心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孤岛HR:2090年人事手记第2章 冰冷的数字,温热的心跳并对孤岛HR:2090年人事手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