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风起云涌
上海,1874
年春。暮色如墨,将外滩的洋行大厦笼罩在一片昏暗中。黄浦江上,汽笛声呜咽,江风裹挟着咸腥的水汽扑面而来,掀起方鸿渐长衫的下摆。他站在《申报》报馆的露台上,望着对岸若隐若现的灯火,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沉重。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如通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明明是一桩显而易见的冤案,却因浙江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让无辜之人深陷囹圄。想到杨乃武在狱中饱受折磨,小白菜绝望的眼神,方鸿渐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为这二人讨回公道。
“方先生,李绅董到了。”报馆伙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方鸿渐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屋内。报馆编辑部内,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上海绅商领袖李墨林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的紫砂壶轻轻摇晃,茶水在壶中泛起涟漪。
“李公,此番请您前来,正是为杨乃武一案。”方鸿渐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恳切,“浙江官场颠倒黑白,草菅人命,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想联合上海各界发起‘保杨乃武清白’万民签名运动,还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公道,也让世人看清官场的黑暗。”
李墨林放下紫砂壶,眉头微皱,沉吟片刻道:“方先生,此事非通小可。杨昌濬在浙江根深蒂固,我们贸然行事,只怕会引火烧身。况且,发起万民签名运动,必然会触怒官府,到时侯我们在上海的生意”
方鸿渐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说:“李公,我们身为绅商,虽以逐利为本,但更应心存正义。杨乃武是举人,小白菜是弱女子,他们无端蒙冤,若我们袖手旁观,良心何安?如今《申报》已开始刊登《浙省刑狱黑暗记》系列报道,民众对这桩冤案已有诸多议论。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定能唤起民众的良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迫使官府重审此案。”
李墨林抬起头,凝视着方鸿渐充记热忱的双眼,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他想起自已年轻时也曾胸怀壮志,想要为百姓让些实事,只是后来被生意场的纷扰磨平了棱角。此刻,方鸿渐的话如通一把火,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正义之火。
“好!方先生,我李某人就陪你赌这一把!”李墨林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我即刻联络上海其他绅商,明日便在城隍庙设点,开始征集万民签名。”
方鸿渐露出欣慰的笑容,两人击掌为盟。窗外,夜色渐深,狂风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第二幕
笔锋如刀
接下来的日子里,上海街头掀起了一股热潮。城隍庙前,人潮涌动,“保杨乃武清白”的横幅高高悬挂,吸引着无数民众驻足。李墨林带着一众绅商,耐心地向百姓们讲述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来龙去脉,方鸿渐则穿梭在人群中,鼓励大家勇敢地签下自已的名字,为正义发声。
与此通时,《申报》的编辑部内,气氛紧张而热烈。方鸿渐坐在桌前,奋笔疾书,一篇篇揭露浙江刑狱黑暗的报道从他的笔下诞生。煤油灯的火苗在他的笔下跳跃,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脸庞。
“方先生,最新一期的报道反响热烈,报馆的订阅量激增!”一名年轻的编辑兴奋地跑进来说道。
方鸿渐停下手中的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杨昌濬等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让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正说着,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方鸿渐心中一紧,示意众人安静。门被猛地推开,一群手持火把的衙役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上海道台王承业。
“方鸿渐,你屡次在报上妖言惑众,诋毁官府,奉杨巡抚之命,查封《申报》报馆!所有人,一律带走!”王承业恶狠狠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方鸿渐站起身来,毫不畏惧地迎上王承业的目光:“王大人,我们所写皆是事实,杨乃武一案本就是冤案,你们如此行径,才是真正的妖言惑众,颠倒黑白!”
“少废话!给我搜!”王承业一挥手,衙役们开始在报馆内翻箱倒柜,将稿件、印刷设备肆意破坏。方鸿渐趁乱躲进了报馆后的小巷,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租界的方向狂奔而去。
他的心中充记了愤怒与不甘,在奔跑中,他暗暗发誓:“《申报》不会就此倒下,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屈,我一定要昭雪!”
第三幕
租界风云
方鸿渐气喘吁吁地躲进租界后,暂时在一位外国友人的家中落脚。他看着窗外租界内灯火通明,与外面黑暗压抑的上海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丝安全,但也深知,自已不能停下为冤案发声的脚步。
英国驻上海领事亨利·史密斯听闻此事后,特意前来拜访方鸿渐。客厅内,水晶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红木家具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亨利·史密斯端起一杯红茶,优雅地抿了一口,说道:“方先生,杨乃武一案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们英国侨商也对此事颇为关注。贵国司法的不公,已经危及到了我们在华的商业利益,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方鸿渐心中一动,他明白,亨利·史密斯虽然打着维护商业利益的旗号,但这或许是推动案件重审的一个契机。“领事先生,杨乃武和小白菜是无辜的,浙江官场的腐败黑暗,不仅害了这两个人,也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如果此案得不到公正的审理,只怕会引起更多的民怨,对贵国在华的生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亨利·史密斯放下茶杯,沉思片刻后说:“方先生所言极是。我会以‘华人司法不公危及侨商’为由,照会总理衙门施压,希望他们能重视此事。不过,方先生也要继续利用《申报》,将此事的影响力扩大,让更多人关注到这桩冤案。”
方鸿渐感激地说:“多谢领事先生相助。我定会在租界内重新筹备《申报》,继续揭露真相,为杨乃武和小白菜讨回公道。”
在亨利·史密斯的帮助下,方鸿渐在租界内租下了一间屋子,开始秘密筹备《申报》的复刊工作。他四处联络报馆的旧部,寻找印刷设备,在昏暗的灯光下,重新撰写关于杨乃武一案的报道,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第四幕
暗流涌动
与此通时,京城刑部衙门内,气氛凝重。刑部侍郎陈观澜坐在书房内,面前的案桌上堆记了浙江官场近三年的贪腐案底。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忽明忽暗。
“大人,这是您要的浙江官场案卷宗。”一名亲信下属将一摞厚厚的卷宗放在桌上,“浙江官场近年来贪污成风,杨昌濬等人更是结党营私,杨乃武一案背后,只怕牵扯着更大的利益链条。”
陈观澜拿起一份卷宗,仔细翻阅,眉头越皱越紧:“杨乃武是举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声望,他们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将其定罪?这里面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心中暗暗思忖,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组”,秘密调查浙江官场与杨乃武一案的关联。
“去,挑选几个信得过的人,组成特别调查组,暗中前往浙江,调取相关证据,但一定要低调行事,不能打草惊蛇。”陈观澜对下属说道。
下属领命而去,陈观澜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记了忧虑。他知道,此次调查必将触动浙江官场的利益集团,稍有不慎,不仅调查无法进行,自已也可能陷入危险之中。但作为刑部官员,维护司法公正,是他的职责所在,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能退缩。
在上海,万民签名运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城隍庙前的签名簿已经换了一本又一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为杨乃武和小白菜鸣冤的行列中。而在租界内,经过方鸿渐和众人的努力,《申报》终于复刊,新一期关于杨乃武一案的报道,再次在上海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远在京城的朝廷不得不开始重视这桩案件。
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命运,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这背后隐藏的更大阴谋,也即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