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宝钞的情况,老朱当然清楚。
当初因为连年战乱导致铜矿开采不足,铜钱铸造受到很大影响。
而他与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元虏打仗,又急需大量的银钱用来支撑。
最终采用了元虏遗留的交钞制,在自己的地盘上直接用宝钞纸币当做银钱使用。
发行了各种不同面额的宝钞,规定一贯宝钞等同于一两白银。
此后无论是采购各种物资,还是支付俸禄、军饷、赏赐全都使用宝钞。
等到开国后更是成立宝钞提举司,正式将大明宝钞定为唯一通用货币。
同时又禁止民间互相用金银交易,让大家大额用宝钞,小额继续用铜钱。
老朱一直以为这个制度挺不错的。
不用耗费真金白银便能获取物资,发放赏赐,又能缓解民间商贸铜钱荒的难题。
可没想到仅仅过去几年,一贯宝钞从最开始规定的兑换一千文钱到现在只能兑换四百文钱。
起初他以为是有官员贪污舞弊,便让亲军都尉府暗中调查。
结果发现宝钞根本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很多人要么使用笨重的铜钱,要么暗中偷偷使用金银。
甚至还有一些地方的百姓干脆直接以物易物。
这下老朱坐不住了!
大明宝钞如此之好却不被认可,肯定是官吏从中作梗。
下令继续严查,结果还真让亲军都尉府查到户部使用空印文册。
老朱顿时暴跳如雷,怪不得宝钞贬值,原来都是户部和地方布政司、州府故意使坏。
于是将户部以及各地牵涉到空印账册的官吏全给砍头的砍头,充军的充军。
等杀的人头滚滚,大明宝钞该重回正轨了吧?
可结果万万没想到,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根本没止住。
现在洪武十五年一贯宝钞就只能换到二三百文钱。
老朱麻了!
砍了这么多头居然不见效?
为了安抚住官员、禁军和各地卫所,只得相应提高俸禄、军饷、赏赐的额度。
既然宝钞贬值,那就多发一点,让底下人不至于因为贬值而受损。
但他一直有个疑惑,咱这大明宝钞这么好,为什么会一直贬值呢?
此刻听到真君问起宝钞的情况,老朱内心有些羞愧不愿提起。
但想了想旋即却又开口说起宝钞目前的情况,希望真君能够答疑解惑。
“老朱,你是大明皇帝不假,”孙泽笑着道,“但不能把大明当成自己家,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他当然清楚老朱的困境。
老朱因为出身的缘故,极其痛恨贪污舞弊。
借助胡惟庸案铲除勋贵集团、加强集权,接着大肆屠戮空印账册的涉案官吏。
站在老朱的立场上,这自然无可厚非。
但老朱却和后世某位光头一样,借着发行宝钞,强行规定只允许单方面兑换,大肆掠夺普通百姓手中那点金银。
同时又不加节制的随意滥发,最终导致大明宝钞一贬再贬,不如厕纸。
说起来宝钞的贬值还真不能归咎到官吏头上去。
从根上就坏了!
当真君说起发行宝钞需要准备金,有多少准备金就发行多少宝钞,老朱有些懵!
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被兑换出去,那不是糟践嘛!
有这么多金银,咱留给标儿的子孙不好吗?
可等听完信用货币运行的逻辑和好处,老朱一拍大腿。
懂了!
他的大明宝钞就是失去了信用,百姓都不相信才会贬值。
以至于宁愿以物易物都不愿继续使用宝钞。
那该怎么提高大家的信任度呢?
就算他不顾惜那些金银,可国库里也没那么多啊。
老朱有些好奇:“真君,历史上咱的大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孙泽看了老朱一眼:“大明战神明堡宗的正统年、后续的成化、弘治年时就陆续不再用宝钞,最后官方直接给废除,改用白银。”
永乐年大明宝钞一贯尚能兑换十文钱。
等到了瓦剌留学生、大明战神明堡宗时期得一千贯宝钞才能兑换一两白银,沦为废纸。
最后成化、弘治年大明宝钞终于被彻底废除,改为银本位制。
听到这,老朱心中一动。
成化、弘治这又是两位子孙,再加上之前真君提起的嘉靖和万历,看来咱大明的皇帝还是不错的嘛。
只不过大明战神是什么意思?
咱的后代里出了一位武力超群的武皇帝?
可堡宗的庙号听着很奇怪呢。
此外废除宝钞改用白银,是咱大明后来发现了大型银矿?
老朱不动声色按下心中的疑惑,此事以后再慢慢从真君那里探听。
当务之急是先搞定他的大明宝钞难题。
孙泽拿出几个喝光的可乐罐,递给了老朱。
“这种材质叫铝,外观看起来和白银差不多。但在你那个时代,比黄金还珍贵,可以充作发行新纸币的准备金。”
老朱看着铝制罐子有些出神,随后语气坚定道:“那就按照真君的意思,咱重新发行新的纸币。”
使用大明宝钞这些年,让他很清楚能得到大家信任的纸币会有多大的好处。
只是还有个小问题:“真君,若是发行新宝钞,那之前的宝钞怎么办?”
孙泽笑了笑:“可以当做没看见直接给废除,也可以予以适当承认并回收,看你自己怎么选。”
怎么选?
老朱当即就想宣布旧宝钞全部作废,所有人从现在开始都重新使用新宝钞。
可看到真君脸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老朱突然反应过来,连忙讪笑道:
“咱回去后找大臣们商议商议,看看怎么把旧钞给收回,然后再考虑发行新宝钞。”
孙泽这才点点头。
要是老朱真的宣布作废不承认之前的宝钞,那么就算发行了有准备金的新纸币。
最终也逃不了继续贬值的命运!
因为信任不是那么容易重建的。
而若是逐步以适当比例回收,虽然依旧会有一些人心存疑虑,但好歹兜住了底。
见真君三言两语便解决了大明宝钞的难题,老朱心情愉悦,大笑着:
“真君辛苦了!这次与咱一道回去,咱已经设宴,定要好生款待一番。”
上次真君来去都突然,他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
就连给真君准备的黄金火铳和铠甲也因为重量的缘故没能带走。
结果只让真君带回去一个修筑大殿剩下的楠木边角料做的木箱。
所以这次他来之前就特意让妹子准备宴席,打算为真君正式接风洗尘。
而且为了表明对真君的重视,这次宴席特意让太子朱标、徐达、李善长、外甥李文忠作陪。
既是接风,老朱还想趁这次宴席让真君好好给大家伙开开眼界,尤其是徐达。
自从拿到对讲机和望远镜后,他就盘算着再次让徐达领军征伐北元余孽,争取一次定功。
至于李善长,则是想着可以从真君那多探问一些关于大明将来会遇到的困境。
以便让李善长好好的帮他谋划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