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如果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那这件事,就当我没提过。”
说完,他没有再给对方任何说话的机会。
“咔哒”一声。
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徐牧野站在原地,看着那部红色的电话机,眼神深邃。
他知道,这场博弈,他已经赢了。
对方没有别的选择。
剩下的,只是时间和价格的问题。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楼下,一辆辆满载着轮毂轴承和减震器的卡车,正排着队,缓缓驶出厂门。
每一辆卡车,都像是一个移动的钱箱,将红旗厂的声望与财富,运往全国各地。
一个崭新的,属于红旗厂的时代,正在开启。
而华星,将成为这个时代里,第一块被他收入囊中的,重要的版图。
......
正如徐牧野所料。
河东市的效率,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仅仅过了一天。
第二天上午,汪海洋的电话,就再次打了过来。
电话里的声音,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和试探,只剩下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疲惫。
“徐厂长,我们这边......原则上,同意您的所有条件。”
“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当面敲定。”
“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来我们河东一趟?”
“或者,我们派人过去?”
徐牧野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不用那么麻烦。”
“你们带着阳光厂管事的人,还有华星厂的全部资产清单、技术资料目录和人员名册,直接来海阳。”
“我们就在红旗厂的会议室里谈。”
“我的时间很宝贵。”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将谈判的地点,定在自己的主场。
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绝对压制。
“好,好。”
汪海洋连声应下。
“我们明天就到。”
挂断电话,徐牧野立刻叫来了父亲徐河源,还有蒋行川和肖伟业。
当他把即将收购华星厂的消息,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宣布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
徐河源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震惊与担忧。
“牧野,你......你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华星厂现在就是个无底洞啊!”
“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厂子盘活,这要是被它拖下水,可怎么办?”
肖伟业也皱起了眉头。
“是啊,厂长。”
“我听那些南来北往的司机说过,华星厂现在都快倒闭了,阳光厂往里填了多少钱都打了水漂。”
“咱们去接这个盘,不是明摆着吃亏吗?”
只有蒋行川,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眼神里,竟然冒出了一丝兴奋的光芒。
他是个纯粹的技术狂人。
对他来说,更多的设备,更强的生产能力,就意味着更大的舞台。
“厂长,华星厂那几条线,我听新招聘来的工程师提过,有人以前去看过。”
“说虽然老了点,但底子不差。”
“要是能拉回来,好好改造一下,咱们厂的产量,至少能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