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当初,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您这样的将才,选择了阳光厂。”
“结果......唉,一言难尽啊。”
这番话,姿态放得极低。
几乎是在承认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
徐牧野没有说话,他知道,对方会把故事讲完。
果然,汪海洋的声音,带着一种倒苦水般的苦涩,继续响了起来。
“阳光厂接手华星之后,根本就不是真心想把厂子搞好。”
“他们把华星的技术资料和客户名单弄到手之后,就把华星当成了一个包袱。”
“管理上,完全是一塌糊涂。”
“派来的那个厂长,就是个外行,只知道瞎指挥。”
“厂里的老技术员和工人们,怨声载道,人心都散了。”
“再加上......唉,再加上阳光厂的韩连心,在背后不停地搅局,使绊子。”
“不到小半年的时间,华星的业务就萎缩了九成以上,现在每个月都在巨额亏损,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阳光厂的新任厂长,也是焦头烂额,实在是撑不住了。”
“前几天,他们正式向我们市里打了报告,要把华星这个烂摊子,再‘吐’出来。”
吐出来。
这个词,用得真是生动又形象。
徐牧野的脑海中,甚至能勾勒出阳光厂那个新厂长,一副吃了苍蝇般,急于甩掉包袱的狼狈模样。
“所以,你们就想到了我们?”
徐牧野淡淡地问道。
“是是是!”
汪海洋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都高了几分。
“徐厂长,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邀请你们红旗厂,来接手华星。”
“我们知道,当初是我们不对,我们愿意弥补。”
“只要你们愿意接手,条件好商量,我们市里,一定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
与几个月前,那个拒绝他收购时,高高在上的河东市工业局,判若两人。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风水轮流转。
徐牧野靠在椅背上,手指在光滑的办公桌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一下,两下。
每一次敲击,都像是敲在汪海洋紧张的神经上。
他在思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购。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华星厂现在,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烂摊子。
但这个烂摊子里,埋藏着金子。
华星厂原有的技术底子,并不差。
他们拥有的那几条生产线,虽然不如自己从德国弄来的这条先进,但经过改造,依旧能形成可观的产能。
更重要的是,华星厂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
这些人,是比机器设备更宝贵的财富。
如果能将华星的设备、技术、工人全部整合进红旗厂。
红旗厂的规模,将在瞬间扩大一倍以上。
生产能力,将直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对于他抢占全国市场,实现更宏大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至于阳光厂留下的烂摊子,和韩连心可能的继续骚扰。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都只是疥癣之疾。
他有信心,把这个烂摊子,重新变成一个聚宝盆。
想到这里,徐牧野停止了敲击桌面的手指。
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汪局长。”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清晰地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我对华星厂,的确还有一些兴趣。”
电话那头的汪海洋,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太好了!徐厂长,您真是高风亮节!”
“不,汪局长,你先别急着高兴。”
徐牧野打断了他的吹捧。
“我的兴趣,是建立在一些前提条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