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徐牧野于小剑 本章:第428章

    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红旗厂要大祸临头的时候。

    第二天,《海阳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对厂长徐牧野的专访。

    《刮骨疗毒,向死而生——记红旗厂的自我革命之路》。

    专访中,徐牧野面对镜头,坦然承认了厂里过去确实存在一些经营上的“不规范”行为。

    但他话锋一转,将这些“不规范”,归结为旧体制的弊病。

    “为什么我们要搞股份制改革?”

    “就是因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彻底打破大锅饭,清除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沉疴旧弊,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企业,才有未来!”

    “海关同志的调查,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次危机,而是一次体检。”

    “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

    与此同时,省里的《交通新闻报》记者薛如龙,也对徐牧野进行了专访。

    徐牧野在采访中,高屋建瓴地谈到了工业发展,特别是汽车配件产业的国产化,对整个国家交通物流体系的战略意义。

    两篇报道一出,舆论瞬间反转。

    一场针对红旗厂的围猎,被徐牧野巧妙地,转化成了一场宣传改革成果,巩固正面形象的公关秀。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全都傻了眼。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场灭顶之灾,到了徐牧野手里,却变成了一场无上的荣耀。

    厂长办公室里。

    徐牧野放下手里的报纸,看着窗外,天,终于晴了。

    几天后。

    海阳市海关的最终调查报告,像一片悄无声息的雪花,落在了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桌上。

    没有惊雷,没有风暴。

    报告的措辞,谨慎到了极点。

    “历史遗留问题”。

    “管理存在漏洞”。

    这些字眼,像太极推手,将千钧之力化于无形。

    报告承认红旗厂在改革前,确实存在采购渠道不规范的行为。

    但话锋一转,又高度肯定了其在股份制改革后,主动切割风险业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心与行动。

    最终的处理结果,轻得让所有等着看好戏的人,都跌碎了眼镜。

    对红旗厂处以一万元的象征性罚款。

    责令其“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仅此而已。

    没有查封,没有停产,甚至没有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

    消息传出,整个海阳市的工业系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市第一纺织厂的厂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厂长刘宏伟将手里的《海阳日报》翻来覆去看了三遍,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就是看不懂。

    “罚款一万?”

    他把报纸拍在桌上,溅起一圈烟灰。

    “就这么完了?”

    坐在他对面的几个分厂主任,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比吃了苍蝇还难看。

    前几天,他们还在酒桌上信誓旦旦,说那个徐家小子这次绝对要栽个大跟头。

    红旗厂这艘破船,眼看就要沉了。

    可现在,人家不仅没沉,反而像是镀了层金,浪头越大,飘得越稳。

    “这个徐牧野,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一个主任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恐惧。

    “海关啊,那是海关。”

    “穆丰绅那个老顽固,出了名的油盐不进,怎么到了红旗厂这儿,就变成绕指柔了?”

    刘宏伟掐灭了烟头,眼神阴鸷。

    他想不通。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场必死的局。

    可徐牧野,偏偏就从棋盘的死角里,硬生生活出了一片天。

    这种感觉,比自己亏了钱还难受。

    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对一种远超自己理解范围的力量的敬畏。

    从这一天起,海阳市所有国营厂的厂长们,再提起“徐牧野”这个名字时,语气里,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几分忌惮。

    他们不再仅仅将他看作一个运气好的毛头小子。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方便以后阅读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第428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第428章并对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