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下学期给你添些兵马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作者:肉都督 本章:第42章 下学期给你添些兵马

    隔了一天,二月三日,杨翊一大早就起床,将已经装好的信封带着去了东门传达室。

    信封里面除了他回给《世界文学》编辑黄晓辉的信,还有翻译好的《珍珠项链》稿子。

    杨翊在信中先是提前祝愿黄晓辉过年快乐,然后将《珍珠项链》的稿子介绍了一遍,最后,他又顺带着问了黄晓辉一句,是否能够帮忙找到《老人与海》的英文版。

    之前他让徐晓帮忙找《老人与海》,过了挺长时间,徐晓那边也没有动静。

    因此他就趁着这个机会,跟黄晓辉问问,既然黄晓辉在《世界文学》工作,那接触外国文学的机会肯定有很多。

    除了这些,他还问了黄晓辉,《世界文学》是否收福克纳的作品。

    如果收的话,下次他就将翻译好的《烧马棚》寄过去。

    他拿着信刚到传达室门口,牛小奇笑呵呵地说道,“杨老师,你知道有你的回信么?”

    说罢,牛小奇将一封厚厚的信拿了出来。

    杨翊不用看上面的寄件地址,就知道是《燕京文艺》的退稿信。

    前天他还在盼着,如果《燕京文艺》不要这篇稿子,就赶快退回来让他另投其他杂志社,没想到这么快就“心想事成”了。

    接过《燕京文艺》的退稿信,杨翊又将给《世界文学》的信递给牛小奇,“还有一封寄出去的。”

    牛小奇接去看了看,随即点头,“好。”

    师大的投稿信很多,牛小奇见得多了,也从来不问。

    今天是周日,不用上班,杨翊拿着退稿信,先去食堂吃了个早饭,然后再回了住处。

    信封拆开,《棋王》稿子上面压了一张信纸,是《燕京文艺》的编辑给他写的信。

    开头编辑写了一大段客套话,感谢了杨翊给他们杂志社投稿,然后遗憾地表示他们杂志没有办法刊登《棋王》,并且在后面陈述了理由。

    编辑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棋王》写了知青生活的阴暗面。

    这个理由其实杨翊是挺疑惑的,因为在他看来,《棋王》并没有在知青生活的阴暗面上面着墨太多。

    或者说,这篇只是没有粉饰知青的生活而已。

    而且《燕京文艺》近几期的文章,在杨翊看来,反倒是更加阴暗,充斥了各种各样的讨伐。

    也可能,他们评判阴暗的标准,取决于讨伐的对象是谁。

    既然《燕京文艺》直接退稿,并且没有说任何改稿继续投的可能,杨翊也就没有再纠结。

    他检查了一下退回来的稿子,确定完整之后,又找了个信封,重新装进去,准备回头再投到其他杂志试一试。

    ……

    虽然是一周难得的休息日,不过因为天太冷,所以杨翊上午没有出去,直接窝在了家里。

    前天《烧马棚》翻译好之后,他就给了蒯风。

    蒯风非常高兴,又给了杨翊两篇短篇,一篇福克纳的《献给爱米的玫瑰花》,另一篇是乔治·奥威尔的《行刑》。

    多了两篇翻译的素材,杨翊十分高兴。

    可惜的是,《行刑》不太完整,最后大概还有四分之一的内容缺失了。

    蒯风拿来的稿子,显然是从某本“集”里面撕下来的,至于“集”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蒯风自己也不知道。

    杨翊其实记得《行刑》的内容,只是并不完全确定,因此还是决定将《行刑》先放一放,等到以后找到了完整版再翻译。

    他见蒯风接连拿来好几篇英文,而且作者都是国内鲜为人知的外国作家,便问蒯风能不能弄到《老人与海》。

    谁知道蒯风跟徐晓一样,竟然连海明威是谁都不知道。

    不过蒯风也表示,一定会尽量帮杨翊寻到的,看来他是有这方面的渠道。

    今天正好没事,杨翊就静下心来,准备开始《献给爱米的玫瑰花》的翻译工作。

    凭杨翊的经验,这篇翻译成中文大概有六千到一万字,篇幅还是比较长,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现在的他,也不考虑这些翻译出来是不是有杂志社要,是不是能出版。

    因为他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基本上只要有新的外文过来,他都翻。

    反正现在除了干这些,他也没有别的事情做。

    上午翻译了两千多字,杨翊便停下笔,稍微休息一会儿,起身去了食堂。

    学校已经放假,学生们渐渐离校,中午的食堂,也没有往日的热闹。

    杨翊快吃完的时候,袁田跟刘琰夫妇也来了食堂。

    远远地看到杨翊一个人吃饭,夫妇俩笑着走了过来。

    “杨老师,一个人吃饭啊。”袁田笑道。

    杨翊挠了挠头,“我也只能一个人。”

    刘琰在旁边开玩笑道,“要不,我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只不过想找我们学校的估计没戏了,因为就没有跟你年纪差不多的老师。”

    杨翊笑了笑,“敬谢不敏了。”

    “你还小,找对象的事情不着急。”袁田笑了笑,又说,“既然碰到了,有件事情要跟你说。”

    “什么事?”

    “因为慢班这次期末考试表现非常好,学校领导看到了你的教学成果,所以决定下学期将你们班添一些兵马。”

    这次慢班的考试,杨翊没有单独出试卷,而是直接用了快班一样的试卷。

    用一样的试卷,既能够为杨翊节省时间,也能让慢班的学生跟快班学生放一起比一比,这样才能直观地看出这一学期的教学效果如何。

    昨天所有的成绩已经全部出来,慢班这次考的非常好,虽然整体水平还不如快班,但是第一梯队的学生,如于升、何书琴等人,已经能够进入到快班第一梯队。

    其他慢班学生,有些能够进入到快班中游,还有些即便是吊车尾,也离快班学生不是很远了。

    对于慢班学生能够获得如此进步,杨翊一点都不意外。

    首先,他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了信心,教了那么多年书,一大堆不愿意学的学生都被他调动起来,更别说教这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了。

    这么优质的学生他要是都教不好,那这些年的工作也是白干了。

    另外,慢班的学生,付出的努力也是快班、中班的很多倍。

    快班、中班的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英语课。

    如此强度之下,很多人进步非常慢,甚至有些混子学生,学了一两年,英语还不如刚入校的时候。

    但是慢班的学生不同,他们每周要上六次课,一次两节,有些学生还喜欢“早到迟退”,回宿舍再学,一天在英语上花费三到五个小时。

    也就是说,慢班的一些学生,一天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就抵得上快班学多学生一个礼拜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语言的学习,时间非常重要,慢班的学生花了时间,自然能够看到成果。

    而且今年杨翊也是在给于升、何书琴他们培养语言学习习惯,教他们语言学习的方法,等到明年再来,这些学生根本不用他操心,自己就能高效学习,并且进步比这学期还要更快。

    如果快班的学生依旧按照原来的节奏来,肯定会被于升他们几个超过。

    这次快班成绩最好的就是陈琪了,他跟杨翊学习这几个月,进步也非常明显。

    如今陈琪的英语,在历史系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了,即便是把他放到英语专业,那也是尖子生的存在。

    对于杨翊的教学成绩,学校自然看在眼里,他们决定给慢班加学生,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正是学校缺英语公共教师的时候,杨翊这么好用,自然要多用。

    “要加多少?”杨翊问道。

    “那还不确定,如果是小班的话,应该还会再加十几个人,给你们班凑到四十五个人到五十个人。如果是大班,那应该会有九十人左右。”

    杨翊想了想,说,“人太多了不行。”

    袁田笑道,“怎么,人多了有压力啊?”

    “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水平,人再多也没问题。但是水平差距大了,后面的人我很难顾得上。”

    现在慢班三十多人,已经快到极限了,那些吊车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于升他们几个尖子生在带,杨翊上课没办法照顾到他们。

    “学校也知道这个情况,不然当初也不会分什么快中慢班了。”刘琰笑了笑,又继续说道,“现在学校有个新方案,在你的公共英语班里面,再设置两到三个阶段,快慢班,或者快中慢班。现在你不是给他们一周上六节课么?后面可以调整一下,一个阶段的班级每周上两到三天课。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每周完全不用上这么长时间。”

    杨翊点点头,他完全理解学校的考虑。

    历史系跟中文系的学生,确实也不用花费那么长时间学习英语。

    而且像于升、何书琴他们,水平在快班里面已经处在上游,按理说完全可以脱离慢班,直接进入到快班,跟其他快班同学一起学习。

    这样一来,也能让慢班依旧维持着慢班的节奏。

    以后的情况,可能就是英语不好的学生直接扔到杨翊这个公共英语班里面来,经过两三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跟上了,就回到快班。

    “这种方案也还可以,不过我有个更好的方案。”

    “什么方案?”

    “学校只管把学生给我,至于怎么安排课时,学校不用管。”

    “那你准备具体怎么弄?”

    “我也会将英语班分成两到三个阶段,然后安排陈琪、于升跟何书琴担任助教,初级阶段的学生就让他们这些助教去带。”

    “他们可以么?陈琪以前带过,效果不是很好。”

    杨翊笑道,“陈琪以前代课效果不好,是因为他完全靠自己摸索,现在不一样了,那些初级的教学内容,我怎么教的,他都非常熟悉,现在他只要照着我的模板去教就行,有什么问题,我随时指导。”

    袁田托着下巴点头,“你这个想法是挺好的,不过还要看具体的实行情况。”

    “我有信心。”

    杨翊确实有信心,因为助教这个方案他做过教学实验的,结果很成功。

    当然了,这个方法在具体实行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很多东西,不是什么老师都能用的。

    教师必须很有经验,既了解普通学生的情况,也了解助教的情况,遇到情况才能知道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经过了一学期的接触,刘琰对杨翊也有所了解,她知道杨翊不是那种说大话的人,既然杨翊有信心,那这事大概率是能做。

    “你的想法,我们也会跟系领导们反馈的,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看领导们的意思。”

    杨翊笑了笑,“嗯,一切听从领导指示。”

    “好了,其他没什么事情,我们去打饭了,你吃完回去吧。”

    ……

    下午三点钟,身形高大的青年汉子背着一个蛇皮袋走到了师大东门。

    青年站在门口看了看牌子,确定没有来错地方,随即整了整衣服,走过去敲响了传达室的窗户。

    窗户拉开,牛小奇伸出头来,见到眼前的高大青年,问道,“先生,你找谁?”

    青年汉子盯着牛小奇看了看,脸上挤出笑容,“兄弟,劳烦问一下,这是燕京师范大学么?”

    “嗯,没错,这里是师大。”

    “那这里是东门么?”

    “也没错,是东门。”

    听到都没错,杨钊眼中露出迷茫的神色,其中还带着一点担心。

    二爷爷给的信息如果没错,那老二这时候应该在这间传达室里面工作,如今老二人不在,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劳烦问一些,小兄弟你认识一个叫杨翊的么?”

    “哦,你找杨老师啊。”牛小奇笑了起来,“杨老师调到资料室去了。”

    “调到资料室去了?”杨钊一脸惊疑,他不太理解杨翊调到资料室是什么意思。

    “嗯,有些日子了,大哥你是?”

    “哦,我是杨翊的大哥,我叫杨钊。”

    “原来是杨大哥。”

    听到是杨翊的大哥,牛小奇十分热情,“你要找杨老师么,他现在应该在宿舍,我带你过去吧。”

    杨钊这会儿脑子有点懵,听到牛小奇要带自己去找杨翊,他愣愣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路上,牛小奇说了一些杨翊的事情,解开了杨钊的一些疑惑,但也让他心中添了更多的惊讶。

    才小半年的时间,老二在师大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怎么不仅从传达室调去了资料室,还分了住处?

    ……

    杨翊正在客厅工作,先是听到敲门声,随后又听到牛小奇的声音,“杨老师。”

    “来了。”

    杨翊起身去开门,刚要问牛小奇有什么事情,就看见牛小奇身后的青年。

    看到这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杨翊有种强烈的熟悉感。

    还没等回忆起这个男人是谁,他已经脱口喊道,“哥。”

    身体的本能,比大脑反应还要更快。

    一声哥喊完,关于青年的记忆才浮现在杨翊的脑海中。

    青年叫杨钊,是杨翊同父同母的大哥。

    他们家的情况有些复杂,杨翊除了杨钊这个同父同母的大哥之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同父异母的。

    杨翊的母亲,生了杨翊之后没多久就生病去世,大概在杨翊三岁的时候,杨翊的父亲又娶了一个老婆,生下一儿一女。

    后妈生了小妹之后,不到一年,也生病去世。

    而他们的父亲,六年前出去挖大河的时候,被大水冲走了。

    父亲去世的时候,老大杨钊十九岁,老二杨翊十三,老三杨振新八岁,老四杨歌六岁。

    因为父亲的牺牲,杨钊那一年获得了一个去县商业局工作的机会,从农民转变成了工人,从此住在了城里面。

    后来杨家三个小的生活,靠着他们爷爷、二爷爷还有哥哥杨钊支撑,其实过得还算可以,不然杨翊也不能连续考三年大学。

    杨钊听到这声“哥”,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刚才他听牛小奇说了那么多,感觉像是做梦一样,现在看到杨翊,听到他喊自己,才有一点真实感。

    他上下看了看杨翊,笑道,“嗯,白了许多,也长了些肉,比以前要受看多了。”

    杨翊刚来师大的时候,又黑又瘦,现在长了不少肉,肤色也白了好几个度,确实比从前好看很多。

    牛小奇在旁边笑道,“杨老师,我传达室还有事情,就不耽误你们兄弟俩叙话了。”

    “谢谢你啊,小奇。”

    杨钊也感激道,“多谢你,老弟。”

    “别客气,杨老师,杨大哥,我先走了。”

    等到牛小奇走了杨翊才想起来把杨钊请到屋里,他伸手去接杨钊背着的蛇皮袋,却发现沉的很。

    “里面是什么?”

    “从老家给你带的一些东西,你别动,我直接背进去吧。”

    杨钊背着蛇皮袋进屋,四下打量,“放哪儿?”

    “就放客厅吧。”

    “好。”杨钊将蛇皮袋放下,随后又问,“这屋就你一个人住?”

    “嗯,就我一个。”

    杨钊连连点头,“真不错啊,竟然还有卫生间。”

    “运气不错,工六这边空了这一套。”杨翊倒了杯水给杨钊,“哥,喝口水,一路过来不容易吧。”

    “嗯,一路坐火车过来,也没怎么敢睡觉。”杨钊接过水,灌了一口,又问道,“老二,你怎么调到资料室来了?”

    牛小奇在路上只告诉他杨翊调到了资料室,却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他现在迫切想要知道原因。

    “我不是英文不错嘛,资料室这边正好缺个认识英语的人,就把给调过来了。”

    “你英文不错么?”杨钊挠了挠头,“我一直在县里工作,都没有关心过你成绩。哦,对了,我们家上有几本外文书,原来是你看的啊。”

    杨翊暗自笑了笑,他们家的那几本外文书,大部分是俄语,英语只有两本,而且原主也不怎么看。

    “我也还是在学习阶段。”

    杨钊语重心长地说道,“能从传达室调到资料室,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对你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你可不能不当回事,一定要努力学习,把工作给稳定住。”

    毕竟是在县里工业局工作过几年,杨钊说起话来已经完全不像个农民子弟了。

    虽然杨钊的语气中带着点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官腔,但是杨翊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关心。

    “放心吧,大哥,我肯定会努力的。”

    对于杨翊的态度,杨钊非常满意,他点点头,“嗯,你只要踏踏实实就好……平时钱还够用么?二爹说你刚开始工资没多少钱,我就担心你入不敷出又不好意思跟家里讲。现在家里条件还可以,老三跟老四都在上初中,花钱多点,但是我们还能负担起,你如果钱不够花,跟我说,我还能给你匀一些。”

    听到杨钊还操心自己钱够不够花,杨翊倒是有些汗颜。

    穿越过来,他压根没考虑过原主的家人,一直在过自己的小日子。

    甚至,他还刻意回避原主的这些记忆,对于一个“鸠占鹊巢”的穿越者来说,这些家庭关系实在不好面对。

    不过这次见到杨钊,杨翊发现好像面对来也没有那么难。

    可能是因为有原主的记忆,他对杨钊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叫他哥也没有任何反感。


如果您喜欢,请把《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方便以后阅读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第42章 下学期给你添些兵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第42章 下学期给你添些兵马并对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