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刘彻不满!石勒开心!教育和选人用人历史变迁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作者:非盘不可 本章:第53章、刘彻不满!石勒开心!教育和选人用人历史变迁

    “石勒,奴隶,皇帝,胡瓜,黄瓜?”

    汉武帝时期,石勒的传奇经历通过林啸之口娓娓道来,让汉武帝和董仲舒等有些坐不住。

    “后世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奴隶,乞丐都可以当皇帝?”

    刘彻的脸色变得铁青,不同于他的老祖宗刘邦听闻草根崛起故事时的洒脱与赞赏,此时的他满心都是担忧与不满。

    毕竟,他推行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代天牧民,好不容易将皇帝的地位抬升到“天子”的高度,可林啸讲述的石勒从奴隶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故事,又把皇帝的身价打下来了。

    这就令人尴尬了。

    “陛下,可能后世礼乐崩坏了吧。林啸那课堂上的学生,都敢用您的名讳。”面对有些生气的刘彻,董仲舒只好解释。

    “可,朕现在怎么办?”刘彻转眼把难题抛给了董仲舒。

    “陛下,这……这……”

    面对皇帝的质问,董仲舒支支吾吾。

    他求助地看向桑弘羊等大臣,然而,这个棘手的问题让众人都不敢轻易开口,朝堂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

    “哈哈哈……”

    “朕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嘛!”

    “林啸老师过赞过赞了!”

    “来人,把黄瓜抬上来,朕要与民同乐!”

    相比汉武帝朝堂,石勒的朝堂上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石勒坐在龙椅上,笑声就没停下过。被林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赞,这种超越时空的情绪价值,让他倍感舒爽。他命人抬上黄瓜,与众人分食,优哉游哉地听着林啸的课,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人间一大幸事。

    “朕才不是石勒的重孙!”

    “朕不叫石闵!朕原名就叫冉闵!”

    听着林啸把自己比作石勒的重孙子,冉闵脸黑如铁,这确实是他不愿提及的“黑历史”。

    可惜,他的愤怒,远在另一个时空的林啸根本听不到。

    “总之……石勒虽然没有读书,但文治武功,都很不错,算是一个胡人明君典范了!”

    “然后,之所以科举没有在他这个时候形成制度,一方面是他继承人石虎太残暴,著名暴君,一方面是后赵历史才31年。总之……石勒提出的科举,并加以运用,早了隋文帝杨坚大概两百多年……”

    “不过,在期末考试之中,题目不会那么难,遇到科举二字,你们无脑选杨坚就对了!”

    课堂上,林啸介绍完了石勒的内容,并针对学生们的考试,做出了提醒。

    “原来如此……”

    “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

    “竟然还是个胡人皇帝提出的科举,然后,清朝结束了科举,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胡人结束了科举?”

    “这算不算老师你说的轮回?”

    同学们听进去了,然后有同学更是举一反三,想到了元顺帝木匠和朱由校木匠的事情,感觉两件事也有点类似。

    “哈哈,这也算吧!历史就是一个圈,学进去了会发现很多巧合。”

    林啸更是欣慰鼓励。

    “好了,再回到我们这一个题目,有谁知道,老师这一题,出这些选项,到底有什么目的,还想告诉大家什么?”

    稍作延展后,林啸又重新调回这一题。

    同学们满脸疑惑,而曹操、黄巢等历史人物也忍不住打起精神,他们早已熟悉林啸的讲课风格——把历史融入到题目之中,从人物讲起,猜到林啸要对这些问题做详细解答。

    “不知道吧,那我就一个个告诉大家!”

    林啸对着题目再次念了一下。

    “刚刚我们已经详细说了石勒和杨坚在科举和科举制上的贡献和历史……”

    “哪位同学知道,我设置的其他选项,有什么意思?”

    同学们默默摇头,清澈好奇的目光打在林啸身上,等待着林啸浇灌答案。

    “很简单,老师依次列出的答案,可以看做是我国教育和选人用人制度的缩影!”

    林啸公布了答案:“第一个,齐桓公姜小白!除了他是春秋五霸,以及什么管鲍之交之外,大家还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秦时明月之中好像有稷下学宫!”

    “老师,这稷下学宫,不会是齐桓公创建的吧?”

    有同学忍不住小声说出猜测。

    “正确!”

    “这位同学答对了!他创办了稷下学宫!”

    考虑到题目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他改变了策略,直接公布了选项对应的联系关系,并展示了变化后的题目。

    “其实,这道题,大家可以这么看!”

    【我国的科举诞生,与哪位皇帝有关?】

    【齐桓公姜小白——稷下学宫】

    【汉武帝刘彻——察举制】

    【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

    【赵高祖石勒——科举之父!】

    【隋文帝杨坚——科举制之父!】

    【武则天——武举之母!】

    【黄巢、洪秀全、维多利亚——科举黑天鹅!】

    他一下子公布了选项对应的联系关系,然后题目变化,甚至多出了一个汉武帝选项。

    “以上,基本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历史上,教育和选人用人制度的变迁。”

    林啸看向课堂,发现即便是他公布了这样的联系,眼前的学生们,眼睛也一下有点迷茫。

    “哦,历史上的教育和选人用人制度的变迁?”

    大明,朱元璋他们来了兴趣,以往这方面的历史课,他们还真没系统去了解。

    “稷下学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黑天鹅?”

    始皇等人看得也迷迷糊糊,实在是这一个系统太大了,不抽丝剥茧的剥开,他和初中生一样,也听不懂。

    “嗯,怎么说到我们的察举制了?”汉武帝刘彻也有些意外,这题竟然把他们也增加进去了。

    “朕,九品中正制?这东西,也流传后世了?”

    曹丕忍不住看向陈群,这会儿,他似乎感觉才到了林啸要讲的东西。

    “好吧,我一个个讲……”

    看到七年级三班的学生们反应迟钝,林啸也觉得这堂课,不太好讲,但都讲到这里了,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我们国家历史最早记载的教育,在商朝时期,当时以宗教和贵族教育为主,官学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西周,才建立分级官学,名字叫辟雍、泮宫、乡校,也有叫序、叫庠之类的称呼……”

    “东周,随着天子式微,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外加百家争鸣……”

    “所以,齐桓公当时就为齐国,创建了稷下学宫,官私合办,主要是汇聚诸子百家各学派融合,推动百家争鸣……孟子在这里讲学,荀子三任祭酒,也就是校长……”

    “秦国的丞相李斯,就在稷下学宫学习过!”

    “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学术性大学,里面的学生,更多是思想融合,学成之后,可以在各国找工作,也就是去当官……总之,到这个时期,能学习认字的,还是贵族!”

    “当然,稷下学宫出去的学生们,也不一定去当官效力……”

    “他们往往去当官,还是要看诸侯和贵族的脸色……”

    “譬如信陵君养几千门客……”

    “毛遂自荐等等,算是那个时期读书的出路。”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人才出路,要么就去诸侯手下当门客得教育,要么就去各国战争储备下的官学,还有人推荐进行学习……要么去孔子创办的孔子大学等私学……”

    林啸试图通过描绘春秋战国时期学生的学习和出路场景,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变迁。

    果然,随着配图和一些成语故事结合,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

    “然后就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军备竞赛和各种变法谋求人才。”

    “最终大秦开辟了独特的军功体系和人才招引体系,再加上一系列制度设计,使得大秦最终吃鸡胜利。”

    “只不过,由于他们统一后太短,才搞到书同文,禁止私学的地步,然后又发生一系列比教育还严重的事情发生,导致大秦奔溃,教学体系建立更无从说起。”

    林啸讲得也越发具体:“到了刘邦创建汉朝,初期讲究休养生息,在学习上更是趋近于躺平,让各郡国自己着手,他们主要矛盾是休养生息和匈奴威胁,然后还要消化一大堆功臣集团的后代。学习和教育这个时期,放任发展的。”

    “到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然后与匈奴决战,为了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在董仲舒的提议下,察举制应运而生。察举制就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让一些有才能的平民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但随着时间推移,察举制也出现了弊端,比如容易被世家大族操控,形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局面。”

    “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起初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人才的家世、道德、才能等评定品级,然后按品级授予官职。然而,后来逐渐演变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工具。”

    “直到隋文帝杨坚时期,科举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选人用人的格局。虽然石勒早有科举的尝试,但杨坚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隋炀帝时,又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进一步完善。而武则天则开创了武举,为选拔军事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一个简单清晰的脉络,在林啸的讲解之中,娓娓道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方便以后阅读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第53章、刘彻不满!石勒开心!教育和选人用人历史变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第53章、刘彻不满!石勒开心!教育和选人用人历史变迁并对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