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洪武缺德事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作者:落地画笔 本章:第47章 洪武缺德事

    从监狱出来的陈正美美地洗了个澡。

    为了救李景隆,陈正不得不思考如何防止宝钞贬值。

    经过一番琢磨,心中已经有了方案。

    他打算将方法写下来交给李文忠,再由李文忠转交朝廷。

    就在他准备动笔时,李文忠来了。

    与他同行的还有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和胡惟庸。

    陈正看到朱元璋那张黑脸忍不住发笑:“老哥,现在知道感激我了。”

    “咱为何要感谢你。”

    朱元璋现在恨不得掐死陈正。

    陈正:“当初结算工钱时,我要是给你宝钞结算工钱,现在你还剩多少钱?”

    此话一出,胡惟庸心里震惊。

    虽然来之前皇上就打了招呼,不得暴露身份。

    但是从二人之间的对话不难听出,在更早之前,陈正就已经预言宝钞会贬值。

    胡惟庸是个阴谋家,总是把人往坏处想,他盯着陈正质问道:“是你在暗中操控宝钞贬值。”

    陈正瞪着胡惟庸。

    这傻缺谁?

    张口就是冲着他九族来的。

    陈正看向李文忠道:“有劳曹国公,把这位没脑子的蠢货扔出去。”

    “你!”

    胡惟庸大怒:“你骂谁没脑子。”

    “你的话像有脑子的人该说的?”

    陈正反问:“我只是一个百姓,我有操控宝钞的能耐?你张口就来,陷我于不义。”

    胡惟庸被怼的哑口无言,但他还是不服:“是你指使李景隆兑换宝钞,不是你又是谁?”

    “当然不是我。”陈正又补充一句:“也不是李景隆。”

    “那是谁?”胡惟庸问道。

    陈正叹气:“当今皇上。”

    朱元璋听到这里绷不住了,反驳道:“怎么可能是皇上,宝钞是他亲自制定的政策,他怎么会让宝钞贬值。”

    陈正叹气道:“因为皇上不懂经济。”

    “咳咳……咳咳……”

    李文忠咳嗽提醒陈正:“不要左顾他言,现在九江还被关在大牢,再找不到防止宝钞贬值的方法,他就要被皇上斩首示众。”

    陈正叹气道:“想要防止宝钞贬值,就要先弄清楚这件事的根源,宝钞是什么,货币又是什么。”

    胡惟庸讥讽道:“就连三岁孩童都清楚货币就是买东西用的钱。”

    “你这么聪明,那你告诉我,人们为什么用银子和铜钱当做货币,而不用石头和泥巴当货币?”

    “这……”

    胡惟庸被问的哑语,吱吱唔唔道:“银子和铜钱当货币乃是自古就有的事。”

    陈正道:“你有没有读过书?”

    “谁说我没读过书!”

    这话踩到胡惟庸的短处,他是一个小吏出身,最忌讳别人说他没文化,跟了朱元璋之后也才开始读书补充知识。

    陈正道:“既然你读过书,就应该知道最初的货币不是银子和铜钱,起初是以物易物,后来人们嫌以物易物太麻烦,货币就诞生了。最开始货币是贝币,也就是贝壳,随着炼铜手艺发展,逐渐演变成青铜,然后又演变成银子、黄金、铜钱。”

    胡惟庸愣住,他没想到一个乡村野夫居然比自己还有见识。

    刘伯温惊讶陈正学识这么渊博。

    朱元璋听得云里雾里,问道:“这和宝钞贬值有何关系?”

    “关系大了。”

    陈正看着几人:“不管是之前说的贝币、青铜币,还是后来铜钱和银子,以及此时的宝钞,它们的本质都是货币,这点你们能明白?”

    朱元璋几人像小学生一样的颔首点头。

    “既然大家都明白,我就说说货币的价值。”

    刘伯温问道:“什么是货币的价值?”

    陈正道:“货币价值代表它在市场中能交易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这话有点绕脑子,众人还在思考。

    陈正也不打算给他们普及什么银本位。

    这玩意就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举个直观例子,一贯宝钞的正常价值能在市场上交易一石米,这就是一贯宝钞的价值,现在明白了货币价值了吗?”

    朱元璋:“好像明白了。”

    胡惟庸问道:“你刚才说的商品明白了,但是服务又是什么?”

    “一看你就是白嫖党。”陈正鄙视地看了一眼胡惟庸:“你去青楼不花钱?”

    朱元璋也狠狠地瞪了一眼胡惟庸。

    胡惟庸面色发黑。

    “别管他这个鸟人。”朱元璋继续问道:“现在为何一贯宝钞买不到一石米?”

    陈正道:“因为宝钞贬值。”

    “为何会贬值?”

    朱元璋又被绕回原点。

    陈正:“这就是咱们英明神武、高瞻远瞩的皇帝陛下坑害百姓造成的。”

    朱元璋感觉从陈正嘴里说出英明神武和高瞻远瞩这两个词有些刺耳。

    他咬着牙问道:“你说咱……皇上怎么坑百姓?”

    陈正问道:“你知道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李善长道:“折合银子大约五六百万两。”

    陈正意外地看向李善长:“老李很懂行啊,连这都知道。”

    李善长无语,他是当朝宰相,要是连这个都不知道,早就被朱元璋赶回乡种田。

    李善长:“听读书人说的。”

    陈正道:“既然知道了大明一年的税收只有五百万两,皇帝发行了多少量宝钞?”

    此事朱元璋最有发言权。

    最开始发行宝钞时他还保守,只发行了几百万贯,后来他又想大兴土木,于是就随便印发,起码发行了两千万贯宝钞。

    陈正道:“举个例子,一个老农一年一亩地只能产一石米,这一石米的价值就值一贯钱,但是现在市面上钱变多了,米却不变,这会造成什么结果?”

    这次不用陈正继续说,朱元璋就已经知道:“米会涨价。”

    “没错,米会涨价。”

    “放在全国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大明一年生产总值没有变化,但是宝钞瞬间变多,物价能不涨吗?”

    刘伯温恍然大悟:“这就是物价上涨的原因。”

    朱元璋反应过来:“你是说现在物价飞涨,都是咱……皇上滥印宝钞造成的。”

    陈正点头。

    朱元璋脸红,发行宝钞一时爽,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胡惟庸皱眉:“照你的意思只要朝廷停止发行宝钞,就能遏制住现在的跌势?”

    陈正摇头:“不能。”

    朱元璋兴奋道:“现在民间的宝钞过剩,朝廷把多余的宝钞集中销毁,即可恢复。”

    陈正对朱元璋竖起中指。

    “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疑惑地看着眼前的中指。

    陈正:“夸你聪明的意思。”

    朱元璋露出笑容,但又觉得哪不对劲。

    这时陈正继续说道:“之前说的可以称为通货膨胀,是宝钞贬值的原因之一,但还不是最大的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咱们伟大的洪武皇帝干的缺德事太多。”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稳爷》,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稳爷第47章 洪武缺德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稳爷第47章 洪武缺德事并对大明稳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