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秋雨敲打着「汲古阁」的雕花窗棂,陈小雨的雨伞尖刚触到青石板,便听见屋内传来宣纸撕裂的脆响。推开虚掩的木门,霉味混合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年逾七旬的藏书家周鹤龄趴在明式书案上,后颈插着三页《永乐大典》残页,纸边如刀刃般浸透鲜血,「水」部的笔画间凝着青铜咒文。
「记录缓缓成型:「当书籍不再是私人坟场的陪葬品,而成为照亮人间的长明灯,每一页纸都能成为桥梁。它可以是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可以是古籍修复的存档视频,甚至是电子书的分享链接,但永远不该是用秘藏正统打造的棺材板。」陈小雨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汲古阁已亮起温暖的灯光,新挂上的「金陵图书馆古籍分馆」匾额下,读者们正捧着周鹤龄的藏书静静,月光穿过雕花窗棂,在纸页上投下希望的格子,那是文明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