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
秦驰指腹轻轻摩挲着她手背,触感光滑,犹如凝脂。
宋锦这个当事人却感觉痒痒的,有种痒到了心底的异样,她下意识想要抽回手,抽了两回不但没有成功,反倒被他握得更紧。
旋即,她轻叹出声,话中有话道:“你又何必呢?我没有要改变想法的意思。”
“嗯,知道了。”秦驰回答得面不改色,“锦儿仍是可以像以前那样,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我并不会阻止。”
这话犹如一颗定心丸,落到了宋锦的心间,“多谢安郡王的体谅。”
只要不动用强权,硬是把她扣在京师,她便觉得这人能处。起码对于她来说,有利无害。
辇驾快要接近太和殿。
远远可闻宫乐之音,悠扬大气又庄重。
98第471章
这胆子太大了
太和殿内,龙椅高坐。
明武帝神色端重。
朝臣们身着朱袍,头戴乌纱,肃立两旁。
殿堂内带着战后的肃穆,也掩盖不住即将封赏的喜悦与期待。
突然,宫乐停下。
礼官一声高亢的宣读声划破宁静:
“陛下亲临,封赏仪式开始!”
“宣!安郡王秦祈安!”
“宣!安郡王妃宋氏,觐见!”
声音似箭,射穿大殿的沉寂。
朝臣们纷纷低头,行礼如仪。
一个个面上没变化,心里却惊讶极了!
女眷进宫只会参加接下来的庆功宴,鲜少会踏足殿堂。
而这段时间,背地里就有秦驰为了新欢抛弃原配的谣言,就算谣言没有闹得人尽皆知,在场的官员多少都有耳闻。今日,秦驰居然带原配出现在太和殿?
这可不像是要换妻子的意思。
朝臣们暗搓搓的瞅向秦驰,眼角的余光又瞥见宋锦,仅是这一瞥。
所有人的呼吸似乎都停滞了。
整个殿堂仿佛为之一静。
传闻中容貌平平的郡王妃,此时端庄柔美,有着倾世的姿容,美得令人惊为天人。等回过神来一刻,众人又是心头一震,纷纷对秦驰起了质疑。
这胆子太大了!
居然公然玩起了狸猫换太子?
让新欢直接顶替了原配的身份,此举比抛弃了糟糠之妻更为恶劣。真真没想到秦祈安竟然是这样的人!
就……很离谱!
在各种惊疑的目光下,宋锦随着秦驰一同踏入了太和殿。
本该由五品以上官员主持的郡王册封仪式,由明武帝亲自来主持。秦驰从明武帝手里接过金册和金宝,再轮到宋锦接过镀金的银册。
在宋锦接过银册的一刻,秦驰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他真怕宋锦会不分轻重的拒绝,现在这样就挺好。
二人向明武帝叩拜谢恩。
在礼官一声礼成下,二人要起身之际。
“且慢!”
闻阁老微微躬身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一疑问,想请安郡王解答。”
明武帝睿智的双目微微眯起,“祈安,你意下如何?”
秦驰向明武帝施了一礼,再转身看向闻阁老,“不知闻阁老想问什么?”
“请问安郡王,您身旁的女子是何人?”闻阁老有种稳操胜券,终于捉到了秦驰把柄的兴奋感,“坊间传闻安郡王妻子相貌平平,近日又传闻您府上新得了一个美人……”
秦驰反问:“阁老这话是何意?”
“哈哈哈,安郡王,闻阁老还能是啥意思?自然是怀疑您今日李代桃僵。”一声大笑突兀的在殿里响起。
众人不用观其人。
仅是闻其声,便知是宁国公。
宁国公向来口无遮拦,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可是今日殿堂上有此疑惑的人不仅是闻阁老。只不过,闻阁老脑子一热当众说了出来。
倒是当事人宋锦听了,只觉得荒唐又无语。
秦驰转身看向了宋锦。
明武帝一样看向宋锦,“安郡王妃,你可有话要说?”
“回陛下,我乃一介妇人,见识浅薄。以往以为大殿上,大臣们商谈国事,言谈举止,必然是有理有据,不会有捕风捉影之事。今日当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坊间传闻亦能拿来说事。”
宋锦没有正面回答质疑,但说出来的话又直戳人肺管子。
秦驰笑吟吟站出来,双手抱拳向身后两边同僚做出道歉状,实则是添油加醋道:“诸位莫要误会了,我家夫人生性耿直,若有得罪了谁,还望海涵。说来此事也怪不得我家夫人,坊间传闻当不得真,是寻常百姓都晓得的道理,本郡王也没想到闻阁老未经调查就当真了,还搬到了殿前来。”
闻阁老听了老脸一红,“你,你是在左右言他?你敢说身边的女子,是你在乡下娶的原配?”
秦驰刚又想开口。
“够了!”
明武帝严肃道:“闻爱卿,退下!”
随之,明武帝环视了底下臣子一圈,又语带威严道:“日后谁若再拿谣言来说事,就给朕去军中训练三月。朕是老了,可还没有糊涂到连太子的生母是谁都不认识。”
这下子顿时没人敢吱声。
包括闻阁老,惶惶退下。
有脑子的都知道了闻阁老急功近利,大概是这段时间被打压狠了,致使于他失了分寸。质疑再多也没用,真假只需明武帝一个人的态度。
封赏仪式刚开了一个头。
朝廷把秦驰的事放在前面,也是因为秦驰如今的地位卓然,文武百官越不过他。
“继续!”
明武帝缓缓抬手,示意礼官展开卷轴,上面记载着每一位功臣的赫赫战功。
随着功绩的诵读。
裴家父子等将领出列。
在这场叛军内乱中,秦驰解救先帝于危难在前,又活捉赫连楷和逼死了宴江南在后,后来又给南方平乱大军出谋划策,居功至伟。
位列于功臣榜首,无一人敢质疑。
但秦驰现已位极人臣,再升便是称王。
明武帝有意册封秦驰为摄政王,毕竟秦驰现在虽然没有这个名头,干的却是摄政王的活计。只不过被秦驰婉拒了,说不想过于抢今日将领的风头。真实是怎么想的,便不得而知。
明武帝亲自一一赏赐功臣。
诸位武将跪拜谢恩。
掌声与欢呼声渐起。
太和殿内的气氛,如同熔炉般炽热,每人都被这份荣耀所感染,包括旁观者宋锦。
“宣!襄义侯宋宽觐见!”
礼官这话一出。
朝臣们暗瞥了宋锦一眼。
宋锦目不斜视,安静望向殿门口,小声的对秦驰说道:“你说让我来观礼,就是这样观礼?”
“嗯,怎么样?我没失言吧。”
秦驰不会承认自己确实耍了小心眼。
宋锦唇角轻勾,“确实,没有失言。”
宋宽被人扶着进来,临近大殿中间,才松开内侍的手,跪下向龙椅上的明武帝叩拜行礼。
宋宽正式册封为襄义侯。
可定居于徽州。
侯爵一般被封后,是要留在京师。
但也有少数可以离京。
宋宽的侯爵头衔是荣誉,可以提高社会地位,即是所谓的改换门庭,但并没有实权和封地,仅是每年可以在官府领一份俸禄。
在这种情况下,居于京师或是徽州,问题都不大。
98第472章
长公主
宋宽册封过后。
封赏之事到了尾声。
明武帝又勉励了几句,就先退了下去。
宋锦上前扶住了宋宽,笑盈盈的说道:“爹,恭喜。”
“哈哈,同喜。”
宋宽笑而应之。
秦驰也上来道喜,“这是大喜事,岳父要设宴庆贺吗?”
宋宽含笑摇头,“不了,要办也等回徽州再说。”有句心里话他没说出,是他在京师没几个认识的人,办宴席也没意思。
三人在说话。
偷瞄他们的官员不少。
此刻众人终于相信了,眼前的女子真是秦祈安的妻子!
有人蠢蠢欲动想过来道声恭贺。只不过碍于礼节不好上前来打扰,一个不好就不是讨好,而是讨人厌了。
太和殿里有人窃窃私语了起来。
但奇怪的,没有率先离去。
磨磨蹭蹭的不知想做什么。
闻阁老面露耿直似的说道:“安郡王,刚才冒犯了,是我考虑不周。”
说完,他向安郡王拱手道歉。
秦驰侧目看向他,虚虚的回了个拱手礼,若无其事道:“哪里哪里,闻阁老多虑了。”
转而他又环视众人,“诸位可以移步奉天殿,听说请了有名的戏班子唱戏。”
宫宴会有各种表演,杂技、戏班和伶人歌舞是标配,后来还有各家精心培养的出挑子弟六艺比拼等,每年都有人想借此扬名。
跟人寒暄的是秦驰和宋宽。
宋锦作为女眷,只需要温婉大方的作为陪衬即可。
差不多的时候,跟着秦驰出去。
半道遇到李氏派来接宋锦的宫女。
男女的宴席是分开摆设,宋锦跟着宫女去见李氏,秦驰和宋宽去了男宴。
快要到宫宴的地点。
宋锦停下了脚步,从袖间取出一块面纱,戴到了面上,遮掩了大半的容貌。面见圣上无法戴面纱,参加宴会就没有那么严格。
联想到所谓坊间的流言。
为了避免麻烦,宋锦还是决定遮掩下,尤其是刚经历过闻阁老的质疑。
宫人没有带宋锦去人多的地方,而是来到了一处偏殿。
再见到李氏的时候,她旁边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年纪上比李氏大上了不少,像是长辈一样。
“锦儿过来!”
李氏笑着伸手拉过宋锦,介绍旁边的老妇道,“这是姑母,快叫人。”
“姑母。”宋锦端正的行礼。
此时她知道了这老妇是谁,也就是长公主,与皇帝是姐弟,确实是李氏的长辈。
长公主慈笑道:“这是祈安的妻子?”
“正是。”李氏笑应道。
长公主摘下了一枚手镯,戴到了宋锦的手里,宋锦刚想要婉拒,长公主便道:“长者赐,不可辞。”
李氏在旁道:“收下吧,这是姑母的心意。”
宋锦低头一瞧,很是惊讶。
这是双龙戏珠玉镯,雕工精美雅致,仅是这双镯子,放到外面就是价值千金。
宋锦向长公主盈盈一拜,“多谢姑母。”
“哈,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长公主作势打量着宋锦,小半会儿终于开口道,“可否把面纱摘下一会儿,让姑母瞅一眼,外面关于你的传言,着实千奇百怪,每每听了都让人心生好奇。”
“是我失礼了。”
宋锦将面纱摘了下来。
长公主见之,骤然双目愣了愣,数息过后她才感慨道:“方才不能理解你戴面纱的用意,看过之后便懂了。”
于是,她抬了抬手,示意宋锦将面纱戴上,“你之前就做得极好。”
这容貌太过了。
展露在人前,并非是好事,史上因美人祸国的例子不在少数。不过,想到宋锦嫁给秦祈安多年,孩子都生了仨,名声依旧不显,甚至一度传出容貌丑陋,由此可见宋锦平时对此很是注意。
长公主想到此,对宋锦很有好感。
拉着宋锦坐到她身边,宛如长辈似的询问了起来,宋锦一一回答,李氏时不时再添上一两句,气氛很是融洽。
“祖母,您在这里呀。”
一声娇俏的少女声音,从门口传来,“让敏儿一顿好找,还以为您在外面听戏呢。”
宋锦循声望去。
门口风风火火的迈入一个少女。
少女脸蛋儿圆圆,笑容灿烂,周身活力满满,尤其是一对大眼灵动极了,算不得多美的姑娘,但看到她就好像遇见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