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太医们确诊出,太子得天花了。
天花为不治之症,康熙眼前一黑,强撑住身子,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救回太子,否则严惩不贷,同时下令彻查太子饮食。
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
小太子躺在床上烧得迷糊,只剩下一点意识,耳边好像一直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费力睁开眼睛,康熙红着眼守在他身边。
康熙见他醒了,大喜过望,怀中滚烫的身体提醒他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他只能一遍遍和胤礽保证道:“保成,有皇阿玛在,你会没事的。”
胤礽有些无奈,上一次过天花没什么记忆,下人们都说太子出痘,是皇帝衣不解带守候在太子身边,后来毓庆宫的奴才都以此事为傲,视为皇帝盛宠。
就连他也是这样认为,可惜后来才知道,他皇阿玛只是疼惜儿子罢了,只要是他的骨血,他都十分在乎。
五岁出天花,历史总是惊人的吻合,半点不差啊。
“皇阿玛,保成,保成会没事的。”胤礽虚弱地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他是可以挺过这次危难的,太子爷没有过多的害怕。
康熙连声道:“对,朕的保成是大清的太子,福寿无边,自然可以没事的。保成别怕,皇阿玛在这里,皇阿玛会一直陪着你的。”
喝了点水,胤礽的意识陷入虚无。
天花来势汹汹,它可不管被感染的人有多么尊贵,一日后,太子爷彻底昏迷不醒,太医院束手无策。
对于天花,不管是民间还是宫中,从来没有研制出来过药方。是以一直都是保守治疗,毕竟这位千金之体不能有半点损伤。
可是他们的药不起作用,时日一日拖过一日,太子爷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去,病情越来越危机,康熙帝的怒火烧透了紫禁城的天空。
查出太子的病从是口入,干清宫的饮食不可能出现半点纰漏,唯一的可能就是宜妃的宫里了,康熙下令封宫,审问宫人。
一连审了三日,都得不出头绪来,后来发现了一个荷包,很普通的一个荷包,装着几块没吃完的糕点。
慧敏公主有送太子糕点的习惯,但是她一看这个荷包就一口咬定不是她给的,她送的荷包上绣了梅花,而这个是牡丹。
跟随太子出门的小宫女水儿的回忆证实了慧敏公主的无辜,这个荷包应该中途被人掉包了,当日回来的时候,太子去过梅园摘梅花,回来的时候也没发现荷包不对。
接触到这个荷包的只有水儿和太子,但是水儿在宫外得过一次天花,所以没有被感染,太子没有出过痘,可见那人居心叵测,对太子不良。
康熙捏紧了那个荷包,狠狠的往地上一掷,牙齿间蹦出一个字,“查!”
太子昏迷的日子,紫禁城的天空都是血红色的,慎刑司的刑具滴着永远洗不干净的鲜血,多少人为这个阴谋埋葬,又有多少亡魂在天子的怒火下灰飞烟灭。
康熙铁了心,翻遍了紫禁城也要把毒害太子的人找出来,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凄厉的惨叫划破漫长的黑夜,无人敢入睡。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在宝华寺为大清的储君祈福,悠久的佛颂超度不完不断在添加的鬼魂,破晓的黎明迟迟不来。
太子一直昏迷着,康熙眼睁睁的看着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孩子一点点从他的怀抱中流逝生命,心被撕裂一般剧痛。
当日得知太子走失,他都没有现在这么难受,那个时候好歹还是知道在他的领地上,无人敢加害太子。
可是今日,他才知道自己错了,代价太过惨痛。
谋害太子的真凶已经找到,但是康熙却不能现在就动他们,后宫与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的宝座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给了他很多束缚,连一个普通父亲能够的都很有限,康熙十分愧疚。
“保成,对不起,对不起。你好起来,看着朕,给朕时间,别人伤你的,朕全部都给你千倍万倍的讨回来。”2@3;0[692(39=6
康熙给他的儿子立下誓言,语气中颇有一股狠厉的味道。
第五日,太子的病情越发加重。
第六日,他夜半突然惊醒,坐起来大叫了一声,“额娘!保成想你!”
惊醒了守在床旁的康熙,再看时太子又倒了下去,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过。
三日后,太子的牙关紧闭,药水根本喂不进去,康熙无法,只好掐开太子的牙关,强硬的灌了进去,但还是大半都流了出来。
太医院一干太医跪在床前,一个个面色灰败,能做的他们都做了,甚至连虎狼之药都用了,看上去好像效果不大。
大殿里鸦雀无声。
康熙不愿意相信太子再也醒不过来,咆哮着要太医继续用药,必须治好太子,否则就拿他们全部的人头陪葬。
太医们最后决定放手一搏,这种药方理论可行,实际情况还不知道,可是现在太子病情危急,他们没有时间了。
康熙目不交睫,连日连夜守着太子,一遍遍祈祷上天,不要带走他的保成。
胤礽的气息一日弱似一日,就在众人绝望的时候,他奇迹般的好了起来,不知是上天听到了康熙的祈祷,还是太医院开出的药真的有用。
药终于喂得进去了,这是好事,代表了希望。
众人士气大振,继续强救,直到了十二月初七的傍晚,太子爷终于睁开了眼睛,他露出病后第一个微笑的时候,康熙小心的抱起了他,生怕这个脆弱苍白的笑脸一碰就碎了。
“保成,你没事了,想喝水么?”
胤礽虚弱的靠在他怀里,点点了头。
太子痊愈,康熙帝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缠枝牡丹荷包扔到佟贵妃面前的一刻,她就知道自己再无希望了。康熙没有给她降位,削了她的权,将她禁足,期限是渺茫的永远。
宫门在她的面前合上,沉重的一响,她哭了,装若疯癫,此门再难有开启的一日。
第二十二章:毓庆宫
太子已经六岁,再和皇上同居一宫颇有不便,一时间纷纷上书请求太子搬离。康熙压下奏折很是不悦,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这些人居然敢不让自己继续养了。
窗下,正午的阳光照在孩子白皙的脸庞,柔软的绒毛镀上一层金光,太子捧着一本论语昏昏欲睡,手边搁在一盘御膳房的点心。
自从上次出痘之后,康熙便不许在外用食,起居一应是干清宫照看,连慧敏公主都不敢再随便送他点心了。
“保成。”
一声呼唤叫醒了胤礽游离的神识,扭头看向康熙,“皇阿玛,怎么了?”
康熙走了过去,抽出胤礽手里的书扫了一眼,丢到一旁,拿起一块水晶糕塞到太子口中,轻声问道:“保成,你愿意搬出去住么?”
搬出去?
也对,算算日子他也差不多要出阁读书了,哪有储君一直和皇上住在一起的,若非康熙执意如此,他早就应该搬出去住了。
至于愿不愿意嘛……太子爷嚼着嘴里的糕点,甜味化开了,很是香甜,眉眼带上浅浅的笑意,他自然是愿意的。
“皇阿玛,大哥早就读书了,皇儿也快了,再和皇阿玛住一起怕是多有不便啊。”胤礽眨了眨眼睛,想的却是搬出去住更加自由,就不用一天到晚生活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了。
康熙脸色一黑,小白眼狼。
其实他自己也清楚,太子早晚要搬出天子寝宫,不然会有非议,就算别人不说,太子大婚总不能还在他这里。普通人家的孩子成婚都要分房,何况是天家。
道理归道理,看到胤礽这么高兴出去住,康熙心里很不是味,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被人抢走了一样不高兴。
康熙担忧地问,“保成你从未离开过皇阿玛,能照顾好自己么?”住在干清宫都几次三番受到算计,更不要提出去住了。
胤礽颇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奇怪地道:“皇儿不就在是搬离干清宫么,又不是在皇宫外面建个太子府,紫禁城都是皇阿玛的,还有人敢作乱不成?”
太子府?康熙一愣,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阿哥成亲后是要分府迁出宫去,太子的话,难不成也要出去住么?
大清开国以来,胤礽是第一位明立储君,太子府一事还未有过先例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康熙断不会愿意让胤礽搬到宫外去,只出个干清宫他都不大乐意了。
胤礽捏了块水晶糕送到康熙口中,笑嘻嘻道:“皇阿玛也尝一块,这水晶糕甜着呢,皇阿玛就别老是皱着眉头了。”
水晶糕是很甜,甜的康熙一把抓过小太子,被他的没心没肺气得在他的脸颊上掐了一把,笑骂了一句,“小白眼狼!”
一连几日,又有人提到太子迁宫一事,康熙的脸色很不好看,冷冰冰的丢下一句,“太子的事情朕自有安排,卿等无需多言。”
翻阅奏折,关心太子迁宫,上书最勤快的是他的舅舅和明珠,康熙眼中划过一道精光,屈指敲了敲桌面,陷入沉思。
“皇阿玛,喝点茶。”小太子捧着个茶盏,送到面前。
康熙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夜间饮茶不好,胤礽每次都自告奋勇给他皇阿玛递茶倒水,专门在茶叶里加入很多糖,康熙不喜欢甜茶,往往难以下咽。
但是他宝贝儿子给他沏的茶他又舍不得倒,喝一小口又喝不下去了,放到一边去,渐渐的夜茶也就断了。后来胤礽每次看他熬到深夜,才会端上一杯来催他休息。
“保成,你怎么还没睡?”康熙松开了拧在一起的眉头,接过茶盏放到一边,抱着瞌睡惺忪的太子回去休息。
“皇阿玛不睡,保成也睡不着。”胤礽趴在他怀里随口答道。六年来父子两人鲜少分开,不知不觉间都习惯了两人一起入睡,太子爷自己还不觉。
康熙轻柔的将胤礽放到床上,自己脱了外衣也上去了,搂过儿子,太子爷靠着他温暖的胸膛,将脸往里拱了拱。
“保成,睡吧。”搂着自家的宝贝儿子,康熙帝失眠了。
后宫的嫔妃侍寝完是不准留宿的,所以皇帝往往最后都是一个人休息,没有养太子之前康熙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习惯了有保成之后,他还真不知道如果无人伴自己入眠,会怎么样呢?
不管愿不愿意,太子的东宫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康熙十八年,康熙帝特命人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东宫,以示恩宠。
修葺完成当日,太子爷很高兴地过去巡视了一番,和记忆里差不多,故有的物品都在原位使他一阵恍惚,好像自己从未离开过一样。
张总管挑了一批太监宫女等候在宫殿门口,胤礽在人群中看到一张熟悉的脸。
“你叫什么名字?”太子走到那个太监面前,不意外的听到一声稚气的声音,“奴才何柱儿参见太子殿下。”
“很好,起来吧,往后就跟着孤,孤不会亏待你的。”
“是,多谢太子殿下赏识。”
太子爷轻拍了下他的肩膀,微微笑了,抬头看了眼毓庆宫的匾额,感慨万千。何柱儿,你看,孤又回来了。
何柱儿是个忠仆,唯一一个胤礽众叛亲离之后还肯留在他身边,无怨无悔伺候他的奴才,在他最后凄惶冰凉的岁月里送去一份微弱的微暖。
胤礽一直觉得自己当个太子是失败的,做个主子也是失败的,没想到居然还肯有人忠心对自己,这辈子他绝不可以再那么失败的活着了。
毓庆宫素有小迷宫之称,太子爷幼年时顽皮,这一世收敛了许多还是好动,康熙就特意建了这么座宫殿来讨他欢心。
何柱儿喜形于色,引路带着太子爷参观。其实哪里还需要他带着参观呢?这地方胤礽比任何人都熟悉,他在此大婚,生子,住了三十多年!
太子爷对新居适应得很好,康熙原本还担心他乍一离开自己会不习惯,没想到这孩子谢完恩之后就没露面了。
当夜太子爷是回家的第一天,睡得香甜。而康熙帝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习惯性的摸了摸身侧的,空无一人,他失眠了。
一大早跑到毓庆宫,结果自己担忧一晚上的小太爷正酣眠,气的康熙帝又骂了一句,“真是个小白眼狼!”
第二十三章:景山射猎
六月是个好日子,夏尾秋初,正是个打猎的好时节。
胤礽的骑射还不错,有前世的经验,加上前几年康熙手把手教导,比起大阿哥来居然还要精益一些。
初一这晚,太子爷在康熙的寝殿磨磨蹭蹭不肯走,一会儿摆弄一下香炉,一会儿翻了翻书,又是渴了要水,饿了要吃的,东西摆到面前却一口都不想吃。
醉翁之意不在酒。
康熙瞅着小太子爷坐立难安的模样,心知他有求的是什么,气定神闲的披着折子,非要等小太子爷自己开口。
上月胤礽便听闻康熙要去景山射猎,他等了好几天这人一点动静都没有,明天就要出发了,太子爷终于坐不住,但是要他主动张口就有点不好意思,
“保成。”低低的呼唤声吓了太子爷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