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笑声惨烈地荡于牢狱之上,流窜于牢道内尤为凄凉,李杸踉跄地向后退去,一步未站稳,跌坐在地,无奈痛哭流涕,“朕今生怎会遇上你这个恶鬼……”
“日日诛着朕的心,朕却到死……也未拿你有何办法。”
“来人,陛下累了,本王见有间刑室还空着,带陛下去歇息吧。”楚扶晏转身不再瞧看,吩咐起狱吏,意味深长地落下一语。
“陛下若是长睡不醒了,便不必再惊扰。”
“是。”那狱吏像是个聪明人,瞬间会了意,唤上二名狱卒便将这囚犯带走。
回于府宅已近午时,顺着游廊一路来到王府书室,忙完早朝该行之事,脱下朝服,他自是想来见一见夫人。
自打共居寝殿后,书室便也一同而用。他这位娇柔可欺的夫人,在闲暇时就喜待在此处习练字画,时不时还会唤他来品鉴一二。
书室的房门被悠然推开,一抹芙蓉般的温婉倩影现于眼前,柔桡轻曼,翩若浮云,发髻接落花,举手投足间满是纤柔。
他悄步走近,在她的身侧默默一站。
“夫人又进步了。”
楚扶晏沉声赞许,引得案前女子羞愧地顿笔。可手还未收回,就已被他从后握住。
颇为专注地望起案上墨画,他凝神片刻,轻握素手,带她继续作画:“本王恰好有空闲,来教夫人作字画。”
温玉仪愣神一霎,侧目看他,见他真就聚精会神地添了几笔。那画作却似神了一般,立马栩栩如生了。
她觉得让大人赐教实在难得,便全神贯注地投入于墨画中。只是……
只是方才有府侍来报,早朝过后大人去了趟天牢,她知晓他,大抵是去见了李杸。
据说大人面容阴沉,似是起了些杀意。她此刻望去,又觉清颜并无异样,较平日还多了份闲适。
难忍心上好奇,温玉仪悄声问道:“听说夫君方才去了天牢?”
他听罢回得直言不讳,想来那人受尽极刑,今日必死无疑。
“李杸撑不了多久,最多半日。”
话音刚落,便有侍从匆匆走来,在案旁恭敬地行礼:“楚大人。”
随侍走上前,抬手附其耳边低言了几语,又缓步退离书室。
意料之外般轻哼了一声,楚扶晏将墨笔握得稳,柔声相告:“本王还是高估了他,才受了半个时辰,便在牢中丧了命。”
李杸落于大人手中,本就活不了多长时日,死在牢狱是那小皇帝唯一的归宿。只是惨死得如此之快……她心感讶然,想必是大人用尽了酷刑。
温玉仪淡然思索,目光回于字画上,想着早朝之举,轻缓地问道:“新帝登基,大人可还满意?”
“目前看来还满意着,谁知将来会不会走李杸走过的路。”
忆起那刚坐上龙椅的新帝,那新君一副未见过世面的模样,端坐朝堂之上哆嗦得找不着北,他轻蔑一笑,冷然回语着。
可李杸是被大人亲自赐死,受得万千苦刑,身为其外戚,刚登上皇位的新帝会对他抱有恨意。
她小心提点,唯恐大人再遭不测:“新帝若知真相,知大人杀了李杸,会对大人怀恨的。”
第103章
夫人不必羞怯了,今晚唯你我二人知。
大殿上身着龙袍的孤影暂且掀不起风浪,
再者,有李杸的下场摆于天牢内,估摸着新帝不会亦不敢有何举动。
楚扶晏落完最后一笔,
画作便成了:“那龙椅是本王扶持他坐的,若非本王找寻,
他还是个穷乡僻壤里的书生,
如今多少会对本王存有感激之心。”
“不过有夫人的这句提醒,本王定谨慎行事。”他搁笔顿了顿,放低语调,似虚心听清了她的劝语。
轻展开字画,
温玉仪爱不释手,秀眉若新月而弯,
闲然回忆起方才他所授的画技。
愁绪微淌过眉梢,她适才光顾着言论新帝,却忘了习上技艺。
此生最见不得身旁这娇影落泪,瞧她蓦地自恼,忙猜测起了原由,楚扶晏望回墨画,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便随它去了:“夫人不必犯愁,
本王今晚再来教一回。”
“嗯……”她良晌低眉颔首,愁眉顿时一绽,
这才缓缓放落了书画。
楚扶晏确认着旁侧的娇玉之影心绪尚好,长松了一口气,眸光不自觉地落于她的淡雅素裙上,
眉心又微拢了起。
“莫说本王了,
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她怎还安闲自得,
他敛声柔和地相告,生怕她记错了日子。
“明日就要大婚了。”
“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本王……不懂女子之物。”唯怕她误会,他连忙多道一句,语声越发轻了。
犹豫着似犯了难,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故作无辜道:“我本是想着手的,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我执拗不过……”
他闻言诧然,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
“楚大人!”
话语言至一半,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朝主子眨了眨眼:“奴婢一收到婚贴,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想着大婚这一事,没有奴婢在,主子定是不习惯。”
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怕会闹得不成样……
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冷声一咳,极为严肃地告诫道:“那你也应该明白,明日何时该在,何时不该在。”
“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
剪雪抬手发誓,瞬间会了其意,随后在空中比划着:“奴婢已想好,在庭院远远观着,如有人敢靠近,奴婢通通轰出去!”
听此女婢的回话,他顿然放心下来,正声赞誉道:“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还是挺机灵的……”
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
温玉仪又恼又羞,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忙抬声遏止:“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我……我羞臊。”
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便大胆地靠近了些,悄声细语道:“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
说是窃语,可全让她听了见,楚扶晏回眸看时,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羞意似要溢出眸框。
“婚仪之事,可办好了?”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雪身上,觉丫头能再会他意,低声忽问。
剪雪柳眉一弯,知晓弦外之音:“奴婢已准备妥当,大人有何吩咐?”
“本王想听听……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
淡漠之语意味深长,他眉宇仍稍蹙,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
“那大人真问对了人,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大婚当前,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丫头兴致正起,愿与大人娓娓道来,“大人想听哪方面的?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
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楚扶晏凝眸静听,顺着回廊稳步而行:。
“甚好甚好……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
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
“一个吃里扒外,一个沾沾自喜……”温玉仪无奈轻叹,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
次日红绸漫天,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摄政王府笙鼓齐鸣,喜气洋溢。
殿内的铜镜明亮,照出一抹玉姿娇靥,丹唇浅勾,红衣素手,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
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未过几时,随庭院一小厮高呼。
她手持团扇,足抵红莲,轻步向大殿行去。
园中桃瓣纷飞,周围热闹非常,她偷瞧两旁景致,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
她心下欢悦,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便心生欢喜。
他脾性阴晴未定,时常残暴不仁,却唯对她倾下一心。
除了王府,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忙得不可开交。
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衣衫褴褛,似常年在此赊着账,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
观望窗外景色久了,心觉疑窦重重,恰逢掌柜经过,他便拽其衫袖问道:“敢问掌柜,今日是什么日子呀?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
“你若想知,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我便和你详尽道来。”掌柜摊了摊手,此事似没得商量。
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书生前思后想,迟疑地拿出钱袋,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
能得上一些钱,掌柜自是怡悦,将铜钱收于袖中,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大人要迎娶美娇娘,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
“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很是喧闹……”听罢,那书生幡然醒悟,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便疑惑又问。
“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竟也喜闹腾?”
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就放了手里的活,悄然说道:“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大人脸都黑了一半,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
“娘家人?”那新妇娘子来路,书生也是有所耳闻,心头疑虑便更深了,“可我记得,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温府不应该都……”
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怎反倒盛荣成此……
“谁知道呢……”掌柜喜笑着一扬袖,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
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书生再作沉思,随之又晃了晃头。
“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也不会闹成那模样……”
说起闹腾,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
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
“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你兴许猜都猜不着……”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双眸微凝,回得缓慢。
“项太尉之子,项辙项公子。”
如此听着更觉怪异,书生深知祸从口出,说了几字,不敢再言道下去:“项太尉不是也……”
“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楚大人之命,可是比皇命还大……”掌柜顺手酌起烈酒,似想起些趣事,敛声轻语道。
“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
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只觉有些荒谬:“亲自操办?这费心又费神之事,楚大人竟不嫌烦乱……”
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伸了个懒腰,继续招待起来客:“这天大的喜事,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
“那是那是,还是掌柜说得通透。”
知晓了原由,书生恭敬送走掌柜,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
夜幕渐渐昏暗,城中繁华如梦,明月透过帘幕,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
殿门徐徐被推开,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
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饶过屏风,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端坐于软榻边。
他小心翼翼地走近,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便瞧她娇面红霞衬,佼佼乌丝,玉带珠花。
当真令他欢喜欲醉。
被望了太久,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小声说道:“外头……好像有些吵嚷……”
“项辙被剪雪拦着,无碍,”他低低一笑,依旧凝望这抹娇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
“嗯……”娇羞而应时,她又觉有何不对。
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原是别有图谋……
神色忽而微变,她颦眉细思,道出一个揣测:“大人收买剪雪,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
楚扶晏笑而不语,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
“夫人,来,”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他举杯恭然而敬,“本王敬夫人。”
她敛眉轻笑,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心上一片欢畅:“那……妾身也敬大人。”
喜酒入喉,极是浓烈,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眉目起了波澜。
将她扶回榻上,他轻柔低笑,于耳畔低喃:“夫人不必羞怯了,今晚唯你我二人知。”
“真好……”
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似自甘醉了酒。
他佯装不解,开口轻问:“好在何处?”
深思了许久,她容色虽醉,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
“夫人既觉着好,本王也觉如此……”
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沉醉一夜花月。
红颜映烛火,春色满香帷,双影缠作鸳鸯戏,共枕修千年。
—完—
第104章
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
正值盛夏,
绿树阴浓,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
虽烈日当空,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
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
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
吸引着来往之客。
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朝后一指,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
“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
“休妻?”听得这一词,
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倏然来了兴趣,
拭了拭细汗,赶忙向茶馆行去。
“我曾有耳闻,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这可要去仔细听听。”
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里头座无虚席,与所道别无二致。
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
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
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
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
“上回说到,楚大人放落碗筷,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