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头也是怕了,上次老伴和儿媳妇就去拿了东西回来,现在都是坏分子了,连累的家里都开始走下坡路了,要是两个孙子走了老路,他以后真是一点指望都没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止许老头,许老太也有些怕了。听到许老头的话,也只能不甘心的忍着。
不过等进屋看到李静和许建生了,她就忍不住了。
“建生,给你爸拿两块钱。这事情要不是你闺女闹的,咱家也不用赔钱了。”
李静道,“妈,咱不是和那孩子没关系了吗,咋还要咱们负责啊。”刚她就怕惹事上身,所以没出门,也拉着许建生,没让出门。咋老太太还不放过他们啊。
“你还有脸说!”许老太见她说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你生的这两个东西,咱家也不会这样了。你就是祸头!还有,你户口那事咋样了,我咋听说,你这事情黄了?”
听到老太太前面的指责,李静还有些委屈,等听到后面老太太说户口的那事情,她顿时如遭雷击。
第44章
李静这次回家,
最怕的事情就是老太太提起户口的事情。为了这件事情,
她年前回来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总梦到老太太找她问这件事情。
这次回来,
老太太开始的时候还没问,
她也啥都没提。没想到老太太竟然突然提起这事情了。而且还不是问户口的问题,
而是直接说她户口黄了的事情。
也就是说,老太太竟然早就知道她农转非的事情办不成了?
她咋知道的,
谁告诉她的?
李静眼睛盯着许建生。只见许建生面无表情,似乎不大想管这件事情的样子。不,不是建生,
建生不是这种喜欢挑事的人。那是几个孩子?她看向许红和许梅子,
还有许磊和许龙。
“我问你话呢,
你看啥呢。”老太太拐杖摔了摔,“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你之前是咋和我说的,说把户口转出去,是为了以后农转非的事情,
现在事情黄了,
你说该咋办?”
许老太脸色铁青,面上的表情都带着几分狰狞了。
本来之前她就要问李静这事情的,还没来得及说呢,孙子就被人给欺负了。现在两件事情连在一起了,而且都还和李静生的那两个死丫头有关,在她心里,李静就是罪上加罪。
“妈,
这事情你听谁说的啊。咋会黄了呢,我这还等着矿上的安排呢。你们也知道,每天想农转非的人都排成排了,咱这好歹是干部家属,得先让那些困难户办,你们说是不是?”
“还想骗我!”许老太气的跳脚,“你以为你在城里的事情我不知道?人家矿上领导都点名批评你了,这事情你以为我不知道?”
李静听到许老太提起这事情,心里像是被锤子重重的敲了一下。
老太太真的知道这些事情,到底是谁说的?
这一刻,她对几个孩子也产生了不满。她平时对孩子们多好啊,可这些孩子是怎么做的,竟然把她给出卖了。
这一瞬,她忍不住红了眼眶,委屈的鼻子都发酸了。
许建生看她这样子,原本不想管这闲事的,这会子也不免有些心软。“妈,户口的事情转不转都无所谓的。现在孩子们还在读书,等读完书了,在城里考个工作,这户口也是迟早的事情。当初我不是也是农村户口吗?”
“你这话说的轻巧。知不知道现在家里是啥光景。不说别的了,就是咱家今年的粮食,就比去年足足少了一半。以前咱还能吃个八分饱,现在连五分饱都不够吃的。孩子们大了就不给分粮食了,还有李静,一个大活人,人家说了,不干活不给粮食。”
老太太起的咬牙切齿,一边还捂着心口。
这都怪谁啊,怪谁啊?!“这都是你养的好闺女给害的,要不然谁家敢这么对咱们。我当初在村里,说一句话,许根生都不敢和我对着干。现在分粮也要克扣咱家的了。都是你那样的好闺女给害成这样的。”
许老太直说老泪纵横。
许建生听着老太太这些指责,心里难受,有愧疚有自责。可当初这事情,他也管了,管不了啊。小满的头都被他给砸破了,老太太不照样被公审了吗。现在两个闺女怨他,不认他,连老太太也怨他。他到头来,啥都没落得好。
见许建生没反应,许老太干脆坐在一边的椅子上,捶胸顿足的哭。
“我的命咋这苦啊,辛辛苦苦的拉扯大两个孙女,能挣钱了,一口吃的没孝敬我,倒是给人家买好东西了。你看看,龙龙和磊子可是她的亲弟弟啊,都是咱老许家的苗子,她不给她亲弟弟买书包,还给外人买。现在还要在那出钱赔那书包。这都是你养的好闺女啊。”
老许家其他人都不敢说话,只有刘巧在边上伺候着,时不时的给老太太擦眼泪。
许老头抽着着旱烟,眉头上也是愁眉苦脸的。
大过年的,害的一家人愁云惨淡的,许建生心里也难受。“妈,你想让我咋办,你就说吧,我能做到的,就听你的。”
听到许建生这话了,老太太终于不哭了,指着李静道,“许根生说了,她要是不回来干活,就不给粮食。咱家咋样也养不起一个大活人吧。”
这是要李静回来干活了。
李静顿时变了脸色,嘴唇发抖。让她下地干活?她这辈子就没下过几天地。当初在地主家里伺候小姐的时候,她也是在内宅里面干活,平时连衣服都不用洗的人。让她下地干农活?而且回来老家之后,不止要干农活,还要被老太太给压着。在城里虽然也要干家务,可好歹她说一不二,管着整个家。回来了,那可是要被老太太给使唤的。
这不是还不如伺候千金小姐呢。
而且她可是主任夫人啊,要是让矿上那些大嘴巴的人,特别是焦嫂子之类的人知道这事儿了,以后她哪儿还有脸在矿上待啊。而且李静更害怕的是,这一回来,以后再想回城里去就千难万难了。她本来就是农村户口,要是老太太压着不啊让她回城里去,她可能下半辈子就要留在村里了。
想到这个可能,她后背的都汗湿了。
别说李静自己不乐意,许建生也有点儿不乐意。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媳妇在身边伺候的。“妈,李静回来了,孩子们咋办,我没时间照顾他们。家里少不了人啊。”涉及到自己这边了,许建生还是能找到理由的。
李静一听,立马点头,“是啊妈,就是不为了我,也要为了孩子们着想啊。”
她立马看着几个孩子。可孩子们都不看她。几个孩子可才知道,李静这户口的事情黄了,意味着他们以后不能转城里户口了。
刘巧见老太太板着脸,又见李静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打着圆场道,“妈,我看要不这样。平时让大嫂在城里照顾大哥和孩子们,等农忙的时候,让大嫂回来帮帮忙,赚点工分。到时候咋样也能找许根生要’人六’的粮食。”
她说完,提了一下许建平。许建平见媳妇这么说了,也点头道,“我看这事情成。”
李静听到这话,脸色难看的像猪肝色。不过转念一想,虽然农忙要回来干农活,可到底是不用留在村里了。
许老太本来是想把李静给弄回来,好好的磋磨的,可是想到孙子,这想法也就打下去了。
孙子在城里还得人伺候呢。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洗衣服吧。她又看向许红。许红一愣,吓了一跳,“奶,我马上要考高中了,我听城里人说了,只要咱考上高中,以后就能读大学,大学生一出来就是干部。以后我当干部了,一定要让把奶的成分变好,给奶争光。”
许老太听了,心里觉得熨烫。自己这大孙女没的说的,从小就嘴甜,脑子灵光,而且长的漂亮。要是以后这能成大学生了,那就是人上人啊。以后没准还能找个当官的婆家。
这样的孩子留在村里确实可惜了,还是让她继续读书,以后出息了,老许家才能沾光。
“那行,事情就这么定了。老大家的,以后你农忙的时候就回来挣工分,平时在城里好好的照顾几个孩子。要是让我知道你不尽心尽力的,就给我滚回来种地!地主家都没不干活的丫鬟,咱老许家也没有!”
当着全家人的面被老太太说是地主家的丫鬟,李静心里觉得难堪极了,却半句话也不敢反驳,只能连连点头。
若说之前她照顾孩子们是为了以后让孩子么养老,给她长脸。现在老太太发话了,她以后想不尽力也不敢了。
户口的事情终于揭过去,李静心里的大石头这才缓缓落下了。等老太太去厨房里了,她还半天没缓过神来。
刘巧给她端了杯热茶。
李静想起刚刚老太太知道她户口的事情,心里还是有些没法释怀,见刘巧过来了,她故意指桑骂槐道,“也不知道是哪个多嘴的东西,竟然把这事情和妈说了,要让我知道了,我一定剪了她的狗舌头。”
刘巧道,“大嫂,这事情咱也是刚刚才知道的。我和建平上次进城,哪里也没去,咋知道你这户口的事情呢。不过倒是有吃听前屋许贵和人说你这事儿呢。我估摸着妈是从许贵那知道的。你不是也看见许贵在矿上食堂吗?而且还和二丫他们在一起,二丫肯定是知道这事儿的……”
这话里的意味分明。肯定是许南南告诉许贵,然后许贵回村里来说的。
知道了罪魁祸首,李静这牙齿差点给咬碎了,“我当初要是知道生的这么个东西,我就直接掐死了算了,留着害人啊。”她气的说了一句,又看着刘巧,“刚还是多亏你帮我说话了,要不然妈这关我肯定过不了的。”
刘巧笑道,“这有啥,都是妯娌,再说了,你平时对梅子和龙龙好,他们可没少说你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呢。我觉得我这两孩子倒是把你看的比我和建平都亲了。”
李静就喜欢听这话,心里对梅子和许龙的好感不知不觉的加深了。觉得自己当初没白疼了这两个孩子,要不然刚刚刘巧咋帮她说话呢。
又看着另外一边,张翠琴拉着自己儿子说长道短,一副母子情深的样子,心里免不了有些膈应。
前屋这边,宋桂花家里气氛可和老许家千差万别的。
虽然书包给弄脏了,不过宋桂花拿水一洗,又拿针线把脱线的地方缝缝补补的,和新的也没啥区别了。见书包恢复原样了,木头和石头这心情又好起来了,拉着许小满在屋里捉迷藏。
有几个孩子打打闹闹的,屋里气氛热闹极了。
特别是等饭菜出锅了,香喷喷的味道,都能传到外面去了。
家里好久没能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了,一家人都吃的香喷喷的。
小满还好,她在城里跟着许南南,每天没少吃肉菜。小石头和小木头吃的响声不断。
陈奶奶看着这一幕,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俗话说好人有好报,看来还真是不假。要不是当初儿媳妇好心帮着这姐两,也不会有今天这好日子了。
看着宋桂花这个儿媳妇,比之前还要满意了。别看她就一个儿媳妇,后屋那老许家三个儿媳妇都抵不上自家这一个呢。
吃完饭之后,许南南将之前留的菜和饭装在篮子里,和宋桂花打了声招呼,就去了山上。
之前听宋桂花说了,因为她和许小满搬走了,山上的屋子便空了。没多久,贺秋生就提出搬到山上住,方便干活。
牛栏和这茅草屋没啥区别,加上贺秋生平时也挺老老实实的,所以许根生也同意了他的这个要求。
到了山上的时候,贺秋生正在拿水冲洗猪圈。
许南南姐两走了,所以山上也没割猪草的人了。许根生倒是想找,只是临近年关了,小猪还没抓回来,便也没急着找。
这养殖场便只剩下贺秋生一个人干活。
走近了看到贺秋生的背影,许南南鼻子酸了酸,“贺老师!”
第45章
许南南觉得,
在这么多帮助自己的人里面,
她最愧对的就是贺秋生。不管是许根生,还是宋桂花,
她总能慢慢回报。而贺秋生不同,
他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太过敏感,
她甚至连光明正大的和贺秋生来往都没法做到。更别提帮助贺秋生了。
她知道,贺秋生最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物质上的帮助。他最想要的是离开这里。
像他这样的人,
最在乎的就是自由,从身体到精神的自由。
可她无能为力。
“南南回来啦。”
贺秋生回头看到许南南,立马扔下手里的木桶,
笑着从猪圈里走出来,
还边拍着身上的衣服,
似乎是想将味道排散。
许南南忍住了心里的情绪,带着点鼻音道,“贺老师,你咋跑山上来住了,
大冷天的,
山上冷。”这时候大过年的,已经很冷了。她和小满现在都穿上羽绒服了呢。再看看贺秋生穿的衣服,虽然也是棉的,可也很单薄。
贺秋生笑着道,“冷是冷,清净。”又看着许南南道,“你怎么来了,
可别让人看到了。”
“看到了也没事,这大过年的,给你送点吃的。”许南南拎着篮子给贺秋生看,“贺老师,我还带了点老白干,你喝点暖和暖和。”
听到有酒,贺秋生眼睛亮了亮。
这年头粮食紧缺,连白酒都少了。贺秋生已经好几年没闻着酒味了。
“那我倒是要喝一杯了。”
许南南见他开心,心里也跟着高兴。刚上山的时候,她就想着这大过年的,别的不能送,酒还是能让贺大叔喝点的。酒水能驱寒,留着给贺大叔冷的时候喝上一口也好。
把小凳子给搬到门口,许南南把饭菜摆好。
用棉布遮挡住的,这会子还是热乎的。
“多了,吃不下,我中午就吃过了。”贺秋生边说着,边拿过酒瓶子开盖。
“吃不下就留着晚上吃,在山上倒是也方便,能生活热饭。”许南南坚决道。
贺秋生喝了口酒,觉得整个人精神一振。拿着酒瓶子闻了闻,“这酒不错啊。够味。”
“贺老师,你要喜欢,我以后多送点回来。”许南南笑道。只要贺秋生能高兴,她肯定是不遗余力的。
“偶尔喝喝就行了,咱不能贪杯。”贺秋生一脸认真道。喝了一小杯,吃了几口许南南送来的肉菜,他便问起了许南南在城里的情况。
许南南高兴道,“拿了会计中专毕业证,就等着来年矿上招考了。”
“这么快就拿毕业证了?”贺秋生惊讶道。
“那可不,贺老师你不是说过了吗,我是小天才。我们会计专科老师也这么说我,说我有天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允许我提前参加毕业考试啊。”许南南自吹自擂道。没办法,毕竟这事情也确实很少见,她必须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天分极高的天才。
“好啊,好!”贺秋生似乎很激动,倒了杯酒,一口就喝赶紧了,满脸赞赏的看着许南南,“没想到我这辈子最后还能教一个天分这么好的学生。这运气也不算差了。哈哈哈。”
听他这么夸,许南南又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只能笑着掩饰。
贺秋生高兴完了,又鼓励道,“南南啊,你这样的天分,一定要坚持读书,要是能考上大学,做大学生就好了。现在的人啊,都觉得中专高中就够了,反正城里的那些单位也就这些要求,但是南南啊,你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知识永远是不嫌多的。别人是高中生,中专生,你就要做大学生。这样你才有更高的起点。”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贺秋生觉得大学生才是最好的。他曾经的那些学生,现在多半都是在全国各地做骨干呢。连当初成绩平平的李成文,现在不也是矿上的副矿长吗。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许南南知道贺秋生的观点是没问题的。只是熟知未来走向的她也知道,这个观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行不通。
“嗯,我现在还要照顾小满,考大学的事情不急,反正我还年轻呢。我听说那些考大学的好多都快二十了。”
许南南打着马虎眼道。
贺秋生想到许南南现在的现状,还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去读大学。毕竟她还带着一个妹妹。
贺秋生心里有些失落,觉得如果自己没遭这事情,也许就能帮这孩子一把了。
只是他不遭这事,也许也碰不到这孩子。
缘分就是这么说不清的事情。
贺秋生只吃了一点儿菜,就没再吃了。他身体并不好,对食物也没有太大的追求。许南南也没强着他吃完,帮他端进屋里,用盖子盖好,准备留着晚上热着吃。
刚要出去,突然发现贺秋生的桌上放着一双手套。
而且还是一双皮手套,新的。
许南南从屋里出来的时候,贺秋生又去干活了。
“贺老师,我先回去了,明天过来看您。”
“回去吧,没事儿就别再来了,不方便。”贺秋生说了一句,转身又开始干活了。
许南南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眼贺秋生。又叹着气离开了。
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反正她只知道,贺老师确实是帮了她的大忙就是了。
回到宋桂花家里,宋桂花也没问她去干什么了。只是给她和小满安排了住的地方。家里就两间正屋,一间是陈奶奶带着两个孙子住,一间是宋桂花两口子住。
这次许南南和许小满回来了,总不能让她们去外面住。宋桂花便让两个儿子跟着她和许贵住,让两孩子去陈奶奶房间住。
陈奶奶现在对许南南姐妹两也越发的亲切了。
知道两孩子睡自己屋里,还特意把新床单拿出来铺上,好让两孩子睡的舒舒服服的。
晚上许南南和许小满睡觉,陈奶奶点着油灯不睡。
这要是在以前,陈奶奶可不会舍得晚上点油灯的,早早的就睡下了。不过为了赶在大年初一把新衣服做出来。她也是咬了牙了。
过了一会儿,宋桂花也拿着针线和布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