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迟骋都是在这出生的孩子,但迟骋对这里的感触没陶晓东深。
迟骋对这里根本没什么感情。这儿留给他的没有好的记忆,只有疼和冷。
回来了?迟志德正站在门口抽烟,看见他们三个走进来,吐了口烟,平静地打了声招呼。
迟骋没说话,陶晓东问:怎么样了?
等着咽气,没意识了。迟志德这些年变化很大,他两鬓头发都花白了,脸看着也很显老。穿了件米色的夹克和旧牛仔裤。
人或许都会变,他现在看着和以前有点不同。
迟骋进去看老人,陶淮南跟着他。陶晓东也进去看了看,老人躺在床上,衰老的脸上是木然僵硬的昏睡,嘴巴张着,老相尽显。
陶晓东再出来的时候迟志德还在抽烟,也递了一根过来给陶晓东。
陶晓东接了,就着迟志德的火机点了火。
他们站在门口各自沉默着抽了根烟。完全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人生,即便曾经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打着滚长大,可现在一起站在这处,也是没有一句话说得出来。
房子里有股陈旧的腐味,陶淮南站在迟骋身后,默默站着。
这是迟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他挨打的地方。陶淮南看不到,也不想摸。他对这里半点不好奇,迟骋不属于这里。
迟志德走进来时,陶淮南往迟骋身上贴得近了些,即使知道迟志德并不会做什么了,可也还是下意识地想要保护迟骋。
高中了吧?迟志德漫不经心地问迟骋。像是没话找话,也像是看着他们觉得有点恍惚。
迟骋没回他话,跟没听见一样。
迟志德也没真的很想问,迟骋不回他话他就自己坐在桌子前,用手机打着在线麻将。手机里人声传出来,三条五筒听牌自摸,声音不大却让人听着心烦。迟骋微拧着眉回头看了他一眼,迟志德感觉到他视线,抬抬眼俩人对视上,迟骋不耐烦地转了回去。迟志德也没把手机声音关了,还在继续幺鸡。
迟骋奶奶是摔一跤摔成这样的,摔成了脑溢血。不知道是先血管破裂才昏迷摔倒的,还是先摔倒才导致的昏迷。迟志德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几个小时以后,什么都来不及了。
县医院去过了,做了个脑CT,大夫直接让回来准备后事。
迟志德直接把老太太拉了回来,在家总比在医院强。这个小屋是老太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半生眼泪都流在这里,即便是这样可也总归是个家,比灰白的医院病房多点人气。
邻居们陆续过来看她,老家叔叔也来了。这些年陶晓东家的地和房都给老家叔叔用着,每年把地包出去的钱陶晓东也没要过,老家叔叔也一直帮陶晓东照看着迟家老太太。
早就不行了,糊涂了。老家叔叔低声跟陶晓东说着话,见谁骂谁,精神都有点不好了。
陶晓东问:迟志德回来干吗来了?
就说回来看看,老家叔叔叹了句,到底是母子连心呗,好么生的他还回来了,赶上了。
陶晓东没再说别的,脱了外套给迟骋披上了。迟骋身上只穿了件T恤,风一吹衣服贴在身上,显得少年身形又瘦又单薄。
老太太一点意识也没有了,只剩口气慢慢地喘。她没睁过眼,身上的衣服是邻居家一个胆子大的婶子给换的,迟骋给她搭了把手。
在迟骋印象里,她该比现在长得高些。换上又宽又大的寿衣,老人躺在那里只剩下短短一截,干瘪的身形像一截枯枝。
到了晚上人就都散了,老人这口气还维持着,一直没咽。
屋子里站着的再次只剩下了陶家三兄弟和迟志德,迟志德烟瘾很重,把屋子里染得都是烟味。迟骋抬眼扫他,说:你出去抽。
迟志德竟然也没发火没骂人,只是抽着的烟一直没掐灭,没反应。
陶淮南早就呛得受不了了,他对气味很敏感。迟志德一口烟喷过来,陶淮南没忍住咳了两声,迟骋回头看看他,说:哥你带他去睡。
陶淮南马上拉住他的手说:我得陪你。
我不用你陪,迟骋刮刮他手背,说,你跟哥去睡觉。
我不,陶淮南摇头,你不用管我。
陶淮南难得执拗,这一年多他都没怎么跟迟骋说过不了。这天陶淮南哪也不去,一直在迟骋这儿陪他。屋里有一个即将咽气的老人,换作别处陶淮南或许会害怕。但是迟骋在这儿,除了那个几乎不算人的迟志德,这是迟骋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亲人。
把她送走之后,迟骋就彻彻底底只有陶淮南和哥了。
陶晓东也没走,他出去给迟骋弄了点吃的过来,迟骋吃了几口。
其实迟骋脸上没有多悲痛,他更多的是麻木。他对这里,以及这里的人,确实没有很多感情了。奶奶这几年厌恶迟家人厌恶他,可当年他还小的时候奶奶也曾经护着他,在迟志德快把他打死的时候拦过。在医院里奶奶那一跪把迟骋托给了陶晓东,不管是出于给孩子留条命还是想要解脱,都是改了迟骋的命。
迟骋看着闭眼昏睡着的老人,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
夜里迟志德躺在里屋的炕上打呼噜,告诉迟骋老人咽气了叫他。
迟骋一句话也没跟他说过,扯了把塑料凳子过来坐在床前,沉默地坐着。
陶晓东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村里的晚上总是格外黑。他托老家叔叔给找了个当地的阴阳先生,后续需要的一切东西他都带来了,有经常合作的殡葬用品店,一车都给送了过来,这会儿连车带人都停在院子里。
陶淮南的椅子就挨着迟骋后面坐,他靠在迟骋身上,手环着他的腰,整个人贴在迟骋背上。热乎乎的身体和呼吸一直包围着迟骋,两个人互相依靠着,后来陶淮南脸贴着迟骋的肩膀睡着了。
老太太是天快亮的时候走的,费力地喘了会儿,最后终于咽了气。
在她喘得越来越艰难的时候,迟骋就已经不顾陶淮南意愿把他抱了出去。阴阳先生提前说过,老人走时不要让瞎小孩在跟前,怕冲着他。
其实对这些他们都是不信的,但迟骋还是提前把陶淮南弄了出去。陶淮南搂着他不松手,迟骋轻声哄他说:乖一点。
陶淮南摸着他的脸,摇头:我不怕那些,我陪你。
我不用陪,别进去,迟骋跟他贴了贴脸,你听话。
夜里温度下降,两人的脸都冰凉。陶淮南皱着眉,说:不要推开我。
不推开你,你在这儿陪我,我知道你在。迟骋亲了亲他的嘴,你是最听话的,是不是。
他这样低声哄着说话,陶淮南实在招架不住。
他红着眼睛,还想再说点什么,可也不想再让迟骋分心。他点点头,抱着迟骋的脖子,吻吻他的脸,说:我最听你的话。
有阴阳先生在,一切事情都按部就班。迟骋被指挥着做这做那,让磕头就磕头,让干什么干什么。
他机械地听着阴阳先生的指示,跟着迟志德一起完成很多步骤。
陶淮南被迟骋锁在车里不让他出去,哥也没给他开门。他坐得端端正正,听着外面嘈杂的声音,想象着迟骋在那边的神态。
陶淮南一共回了老家两次,一次是葬爸妈的时候,一次是迟骋奶奶去世。
当年爸妈的骨灰装在棺材里摆在院子,迟骋光着身子被他爸撵得慌不择路,逃进他们家。那会儿他还叫迟苦呢,话也不会说一句。
现在他是陶淮南的迟骋了,长得很高,听别人说他现在挺帅了,不丑了。
陶淮南想要抱着他,抱抱当初那个冻僵了抢他牛奶的小男孩,但他被锁在车里出不去。屋里的男孩失去了他最后一个亲人,从此他只有一个家了。
第67章
那一宿迟骋一夜没合眼,
陶淮南也一样。
前半宿他在屋子里陪,老人咽气之后他在院子里陪。院子里人来人往,有闻讯来送一程的邻居,
也有帮着忙活摆殡葬用品的店老板和伙计。陶淮南刚开始被迟骋锁在车里不让出来,
后来陶晓东把他放出来了,
陶淮南也没有非要进去,他不想让迟骋操心他。
===第47章===
陶淮南在一个不碍事的墙边站着,周围人声嘈杂,一时间陶淮南突然恍惚地想起小时候那次了。那时候哥要给爸妈守灵,
院子里每天人来人往,迟骋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脏小孩,
每天在墙根儿蹲着。刚开始陶淮南怕他,
等后来不怕了就跟他一起蹲着。那时候也和现在一样,大人们各忙各的事,瞎小孩和脏小孩找个空地不碍事就行。
现在瞎小孩还是这样站着,
脏小孩已经长成了能扛事的大人。
迟志德想要把老人土葬,他们这儿从前老人过世多数都是土葬。但现在不行了,没有火化证后续很多事都会很麻烦,所以他们还是得把老人拉倒县城殡仪馆去。
迟志德再怎么不靠谱,这种时候看起来也像个正经人一样忙着。殡仪馆的车来接的时候,
迟志德抬着拆下来盖着黄布的门板,呜呜地哭了半天。天已经亮了,
深秋的天冻得人有些冷,配上时而夸张时而哀凄的哭声,
更是让人不自禁地发抖。
迟志德双眼通红,
把门板抬上车时,喊了几声妈。
陶淮南后背贴着墙,
跟着车离开之前,迟骋朝他走过去,把陶晓东之前给的外套脱了下来罩在陶淮南身上:别贴墙,凉。
你穿,陶淮南把衣服推回去,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迟骋和他说:等会儿你别去,你在叔家等我。
陶淮南说:我想陪着你。
迟骋不想让陶淮南去那种地方,迷信那些东西信不信先不说,可总归是一个让人去了就压抑的地方,而且冷。人多事杂,迟骋顾不上他,又怕他磕碰。
迟骋于是把他按在怀里抱了抱,贴在耳边说:在这儿也是陪我,我很快就回来。
陶淮南看不到他,只能抬手去摸他的脸,说:你别难过。
迟骋背对着身后嘈杂的人群,亲了亲他的脸,说嗯。
迟骋没经历过这种事,他没经验。跟陶淮南说着很快回来,可一天他都没能回来。老人要在冰棺里存一天,明天起早才能入殓,这些迟骋提前不知道。陶晓东陪着迟骋过去了,陶淮南被老家婶儿给领回了家。
婶子对他很热情,陶晓东这些年对他们家照顾很多,房子和地都白给他们用,平时托老家叔叔照顾迟骋奶奶,当然也会带着他们一份。
陶淮南心里惦记迟骋,没太多话说。但婶子怕招待不好他,一会儿给端点这个一会儿给拿点那个,陶淮南吃不下什么,还要时常回答她的问话。
婶子一直感叹着小孩都长这么大了,偶尔还叹息着说迟家小孩子有福,走大运了。
村里人都这么觉得的,陶淮南看不到他们打量迟骋的眼神,但是他耳朵灵,别人小声的嘀咕他都听得到。
有人说迟家小孩命好,被陶晓东捡回去给瞎子弟弟作伴儿,哪怕一辈子伺候个瞎子也值了。另外的人反驳他说,啥一辈子,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等陶晓东老了呢?到时候心里记着情分的能帮着照看照看,心里没有的谁还管那些罗烂事儿。
外人总是喜欢凭自己的臆断去揣测别人家的事,陶淮南听着他们说那些,却也不生气。
在别人嘴里他从小就是个拖累,小时候拖爸妈,后来拖哥哥,现在拖迟骋。听得都已经习惯了。
迟骋晚上也没回来,他给陶淮南打了个电话。
陶淮南刚吃过晚饭,婶子准备了好大一桌饭菜,陶淮南强吃了些,他是真的不饿。迟骋在电话里说今天不回来了,让他自己早点睡。
陶淮南说:好的。
迟骋说:等会儿我让哥回去,他陪你。
我不用陪,哥陪你吧,他回来也不放心。陶淮南坐在炕上,抱着膝盖,小声和迟骋说话,你吃饭了没有?
迟骋说吃过了。
村里人家都有大园子,种了菜和果树,园子侧面有一趟牛棚。老家堂哥把牛一个个赶了回来,从窗子底下经过,能听见牛闷闷的哞声。
陶淮南脸朝着窗户,手里拿着电话,听得见迟骋在那边的呼吸声。
迟骋叫了他一声小孩儿。
陶淮南轻轻地应了,说小哥。
隔着电话也不说太多,他们现在不在一处,可两个人却都觉得离对方很近。
陶晓东给他俩请了几天假,他想等这边都完事儿了再回去。以后迟骋应该不会再回来了,还是应该好好送一程。
迟骋也没说非要回去,他一直挺配合,该他作为孙子应该做的事他都做了。
村里也跟过来了一些人,平时无论关系好坏,谁家有什么事的时候村人也都会到场。他们时常看看迟志德再看看迟骋,眉眼间还是能看出像来,可是迟骋现在已经彻底跟迟家人不一样了。
迟志德蹲在殡仪馆的空场上抽烟,迟骋刚打完电话进去了。陶晓东拎着几瓶水走过,也给迟志德递了一瓶。
迟志德接过来,没喝,立在脚边。
他叫住陶晓东,说:唠会儿。
陶晓东看他一眼,问:有话说?
可能这次见面是因为丧事,迟志德整个人一直都显得有些颓丧。他母亲刚刚去世,即便几年都不回来一次,可这会儿他看起来仍然有点悲伤。
或许再无赖的人终究还是有点人性吧。
陶晓东站在他旁边,旁边停着辆小三轮,陶晓东靠着三轮,垂眼看着迟志德。
我一直整不明白你,迟志德咬着烟,蹲那儿说,又不是你儿子,你图点啥?
陶晓东轻嗤一声:你要是整得明白也就不是你了。
损我啊?迟志德也冷笑了下,吐了口烟说,你还真别跟我装善人,我就不信你要没那么个弟弟,你能捡个孩子回去,你闲的啊?
陶晓东没跟他犟这个,本来么,最初领迟骋回来就图这个。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当初怎么想的,日子过着过着也就没人总想着那些。
养个小猫小狗尚且动心,何况养大个小孩儿。陶家这哥仨感情公认的好,说起这个陶晓东绝对是坦坦荡荡的,没亏过迟家什么。
你也不用怕我讹你,没那心思,迟志德撩起眼皮看看陶晓东,又递给他一根烟,挺神奇,真是谁养的像谁,我看他现在一点也不像我和我爸了,倒还挺像你。
你也讹不着,陶晓东接过他的烟,没抽,放在嘴里只咬着过滤嘴,成年了。
够他妈快的。迟志德感慨地说了句。
他们俩之间真没什么说的,迟志德这么多年喝酒喝得,记性很差了。小时候的很多事他都想不起来了,小时候也曾经一起玩过,这些他已经很模糊了。陶晓东虽然记得,可又从小就看不上迟志德,他俩也从来不是什么小玩伴。
因为迟骋他俩才算是有了点牵扯,可又算不上。所以硬唠也唠不出什么,没话好说。
陶晓东也没急着回去,里面空气不好,又冷。他索性靠着小三轮跟汤索言发了会儿微信,汤索言这时间刚下班到家,正边做饭边陪陶晓东你一句我一句地聊。
他俩关系还挺好啊?迟志德问。
陶晓东眼睛落在手机上,没抬眼,只问:谁?
迟苦和你弟。
迟骋。陶晓东纠正了下,然后说,他俩一直好。
还给改名了?迟志德嘲讽地笑笑,怎么没把姓也改了。
陶晓东没搭他这茬,手指还在手机上敲着。
早上我看见他俩亲嘴儿了,迟志德蹲累了,直接往后坐在地上,舒了口气换了个姿势,还是我看错了?
陶晓东视线从手机上挪到他脸上,盯了两秒说:你看错了。
昨天在屋里他俩也一直搂着,真他妈够亲的了。
陶晓东把消息回完,揣起手机,迟志德说:得回你家那是个男孩儿。
迟志德说这话还真没别的意思,也没多想什么,俩男孩儿能有什么事,无非是觉得城里孩子够黏糊的。
他跟陶晓东提这个也没别的心思,没话找话硬聊会儿天。
陶晓东不跟他聊了,拎着一兜水进去了。迟骋正坐在屋里的椅子上,陶晓东把水给他,迟骋说:你回去吧哥,陶淮南自己在那儿不行。
陶晓东摸了摸他脑袋,掌心贴着后脑勺,来回摸了两把,说:他没事儿,不用管他。
迟骋又说:你昨晚就没睡,别熬着了。
陶晓东坐在他旁边,头往他身上倚了下,枕着迟骋的肩膀,闭着眼说:哥陪你。
陶淮南自己在那儿过了一夜,僵硬地躺了一宿,他就没怎么睡着。哥和迟骋都不在,这样的陌生地方陶淮南肯定睡不着,而且他担心迟骋。
迟骋是第二天上午回来的,一大早入殓,取了骨灰再一路拉回来,回来就已经九点多了。
陶晓东自己开车过去的,车上只有他们俩。迟志德和其他人都直接回迟家了,他俩先去的堂叔家。
堂叔儿子穿了身大褂正要去放牛,看见他俩回来,意外地喊了陶晓东一声哥。
迟骋径直进屋去找陶淮南,陶淮南已经听见他俩回来了,正坐在炕沿边扭着头朝着门的方向。迟骋推门一进来,见陶淮南衣服穿得板板正正,头发支着一撮,轻轻拧着眉。迟骋走过去,陶淮南抬起胳膊。
迟骋直接俯身抱住他,陶淮南身上一股淡淡的柴火味儿,迟骋一只手捏了捏陶淮南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