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皇帝,见他反应,更证实了心中所想,不由得在凉亭中走来走去,不断吸气吐气:“老天爷,我的老天爷啊,这这这……都说尉迟家隔几代便出一个情种,当年高祖皇帝如是,镇南王亦如是,如今……我的天,史书诚不欺我,我都替妹妹感到害怕……”
皇帝面色一下黑下来,冷气咻咻往外冒,冷冷瞪着她道:“徐德妃慎言。”
他不是高祖皇帝,也不是镇南王,不会让他的小妃嫔沦落到那种地步。
昔日开国皇帝高祖与文慈皇后身处不同阵营,二人相爱相杀,后高祖皇帝使计离间文慈皇后父亲身边众将,使得文慈皇后父亲众叛亲离,文慈皇后父亲性子刚烈,念及旧主不肯从,自刎于阵前,高祖因此与文慈皇后种下隔阂。
彼时天下百姓水深火热饱经战火,文慈皇后顾忌大局,于天下人前三问高祖,一问天下大定之时,可为仁君?二问平定天下之时,可宽厚待下?三问欲将降兵败将如何安置?
听了高祖答复后,文慈皇后含泪忍痛带着父亲剩余部下,披麻戴孝降于高祖,后全力助高祖成事,天下大定。
平定天下之后,文慈皇后欲退隐,高祖如何能肯,强纳文慈皇后入宫中,不久后生下一子,二人也算是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最终结局十分惨烈,高祖皇帝将文慈皇后旧部诛杀殆尽,文慈皇后随即自刎。
高祖皇帝追悔莫及,赤红双眼亲自提剑前往后宫大开杀戒,幸得文慈皇后留下的儿子说了句“母亲厌恶血”,这场杀戮才得以终止。
不过事后,后宫中四妃集体上吊,前朝几家勋爵的家主一夜之间悄无声息死去,只留下几封请罪遗书,至于遗书上写了什么,除了高祖,无人得知,后人只能从这些反常中猜出一丝端倪,真相永远掩埋在了尘埃之中。
再是后来高祖皇帝散尽后宫,亲自将文慈皇后之子养在身边,将其抚养长大,在文慈皇后之子十五岁时,高祖皇帝留下几位辅政大臣后薨逝,与文慈皇后同葬一穴。
这便是文慈皇后与高祖的爱恨情仇故事。
而另一个镇南王与镇南王妃的故事,更是悲凉,镇南王妃直到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镇南王对她早已情根深种,带着满腹绝望逝去,留下永生永世轮回转世皆不愿再遇镇南王的誓言。
镇南王和镇南王妃算得上青梅竹马,确切地说,是豆蔻年华的镇南王妃对镇南王一见钟情,从此死皮赖脸黏着当时还是势弱皇子的镇南王,千百遍说要嫁与他,镇南王对此置若罔闻,镇南王妃黯然心伤。
镇南王妃的父亲乃当世大将,肱股之臣,只得镇南王妃这个独女,对其视若珍宝所求无有不从,唯独在得知女儿倾心镇南王后,苦口婆心劝女儿回心转意,此非良人。
第932章
徐将军
彼时正值芳龄的镇南王妃眼带泪光,洒脱地道:“爹爹,我知他非良人,他心中只有大业没有儿女私情,尤其是他待我与旁人并无不同,兴许还比旁人厌恶个几分吧,我只是……我只是……唉,不说了,爹爹,我听您的,您是我的亲爹爹,是我最重要之人,他…他算个球呀,比单将军还不如。”
就在镇南王妃彻底放下镇南王时,一场宴会上,镇南王妃被人设计,阴差阳错之下,被出征回来不久的镇南王所救,却被外人撞见二人衣裳凌乱不整,为保镇南王妃名声,镇南王妃父亲护国大将军,只得请天子为二人赐婚。
成婚之后,镇南王妃戒了诸多爱好,一心一意侍奉夫君,待镇南王事事周到细心,然镇南王却待镇南王妃不冷不热,彼时的皇帝年老力衰,旧病缠身,朝中形势严峻,太子心胸狭窄无能无德,皇子间明争暗斗,上演夺嫡大戏,稍有不慎将粉身碎骨。
便在此时,镇南王妃的父亲护国大将军出征平乱河西,在战场迎敌时被人暗箭所伤一头栽下马,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我军大败,镇南王妃得知噩耗去求镇南王相助,镇南王冷漠拒绝,镇南王妃欲乘轻骑千里救父,镇南王将其软禁。
紧接着墙倒众人推,弹劾护国大将军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镇南王妃心力交瘁以至病倒,更糟的是,有人搜出护国大将军暗通敌国图谋造反的证据,镇南王当即大义灭亲,废除镇南王妃之位,并亲自带人查抄护国大将军府。
抄家灭族噩耗传来,镇南王妃拖着病躯躲过护卫求见镇南王,就在这时,有人来报护国大将军已身亡,宛若天地旋转山崩地裂,这消息成为压倒镇南王妃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急火攻心引发血崩,满腹绝望了无生趣,在弥留之际苍凉一笑:“若有轮回转世,愿为奴为婢,愿做牛做马,只求生生世世与君不再相遇。”
镇南王妃薨,镇南王大恸。
此后镇南王性情大变,不再隐忍,将多年的布局一一引出,用铁血手腕扶幼弟上位,以摄政王身份代政,亲自领兵,于一年后平河西灭匈奴,为将军府平反,几年后急流勇退,卸下摄政王一职,从此退出朝堂,归隐山林,人生可谓一代传奇。
镇南王本可自己登上大宝,据说是因镇南王妃之死,让其对权势斗争再无心思,才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与他人,只可惜佳人香消玉殒,只留镇南王一人在尘世之中踽踽独行。
史书上对这位传奇的摄政王留的最后一笔,是镇南王游历古刹名寺,带着一条威武的大狼狗,名唤单将军,至此史书上再无镇南王记载,镇南王不知去向。
后有野史称,镇南王一生都在致力于让镇南王妃复活,再续前缘,痴情至此,后来有人说镇南王妃好像真的复活了,似在山间乡野看见镇南王和镇南王妃二人琴瑟和谐谈笑风生,有人斥荒谬,人死不能复生,此乃无稽之谈妖言惑众。
总之众说纷纭,镇南王的去向成了迷,真相被掩埋在历史洪流之中,不得而知。
高祖皇帝和镇南王是尉迟家史上有名的痴情种,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为一人散尽后宫王府,但文慈皇后和镇南王妃两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徐德妃猜到皇帝欲裁撤后宫,才有此一说,害怕尉迟家的痴情种是被下了诅咒,连累莲花也出事。
而且史上裁撤后宫的帝皇,皆遭到群臣反对,德妃可不希望莲花也遭到非议,与其引发严重后果,还不如弄批样子货去堵住朝臣的嘴,反正皇帝的心在莲花身上就行。
而对于皇帝,历史上的先祖,皇帝最敬佩的就是高祖和镇南王,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幼时的经历更像镇南王一些,但对于某些事,皇帝却不敢苟同镇南王的做法,就如对镇南王妃的感情来说,生前不珍惜,死后才怀恋又有何用?
逐步裁撤后宫的事,皇帝自有主张,他明白徐德妃的顾虑,却恼她把自己跟莲花比做高祖和镇南王,于是说话也跟着冷冰冰起来:“你若不知今后要如何,便由朕安排罢。”
徐德妃惊奇道:“万岁爷想将我怎么安排?”
皇帝顿了顿,才将心中想法说出:“回军中去如何?徐将军。”
听到“徐将军”几个字,徐德妃有一瞬的失神,恍如隔世,她有多久没听过这三个字了?
思绪起伏,眼圈发热,她转身将自己掩在黑夜中,笑着掩饰道:“万岁爷,您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在后宫中将我用完,又丢去军中接着用,这是要榨干我的用处啊。”
“随你,出宫后你愿往何处便往何处,朕不强求。”
只是皇帝知道,徐榕英这样心怀抱负的女子,是不甘困在宅院中的,只有广阔的疆域沙场,才是她的向往。
徐德妃眼中泛着水光,面带微笑回忆道:“年少时我以为我会与明哥征战沙场一直下去,直到战死或再也骑不动战马为止,我还同明哥打赌,看谁能战到最后,那样的日子多美啊,不曾想那一战是我们的最后一战,这便是命,便如此吧。在此先多谢万岁爷,等我知道自己想要如何,再告予万岁爷吧。”
“好。”皇帝答应下来。
两人又聊了半晌,将散之时,皇帝看向徐德妃,心下略作犹豫,他收到沈石来的一个消息,但消息还没探明,不敢确信,不能轻言。
沈石如今还在辽北辽东交界地带,那里离鞑靼、奴儿干部都很近。
最终,他还是开口问道:“当初,若是沈明未死投了敌国,你会如何?”
徐德妃一怔,没想到皇帝会问她这样的问题,还是假设不存在的问题。
她肃着容斩钉截铁道:“明哥乃顶天立地的英雄,从不惧个人生死,投敌这样的事他绝不会做。如他真的投敌……”
她停顿一下,深吸一口气才重新道:“我便是追杀千里,亦要亲手将他斩杀。”
皇帝沉默片刻,道:“等出宫后,你先去辽北找沈石一趟吧。”说完转身大步离开。
第933章
徐德妃莫名于他的反应,却没有多想,带着人莫名其妙地返回华英殿,途中,她心头一震,整个人呆立当场。
皇帝从不做毫无意义的事,更不会信口开河做荒谬的假设,除非事有端倪……
当年沈明和许多将士的尸首被敌国战马踩踏变形,死状极为惨烈,沈明的尸首是后来好不容易拼接回来的,凭面容根本不能辨别,只能用盔甲和身上之物辨认。
一想到那个可能,徐德妃心热如火,未曾交代一句,拔足追着皇帝而去,却在想到了什么时半道停下,当头如一盆冰水泼下,冷得透彻心扉。
若是沈明还活着,为何这么多年……不来找她?!
这一日之后,根深树大屹立百年不倒的薛家,随着薛婉君的自尽,彻底覆灭于尘世中。
天子加封薛氏为皇贵妃,赐谥号“华慧”,停灵皇家寺庙之中,命朝廷命妇分批前去哭丧,只待年后葬入皇家陵寝,葬在先皇后陵墓旁,两个生前宿敌,死后长眠终于重聚一起。
陪同薛婉君一同自尽的,还有彩琴,而华庆殿其余人等则全部被投入诏狱中,等待年后开朝时与这一次后宫制造混乱的人一同处置,华庆殿封闭,时隔多年,这座华丽的宫殿再次被尘封。
随着搅弄风云的主子和助纣为虐的奴才死的死,下狱的下狱,自此后宫被彻底清理干净,宫里妃嫔人口简单,奴才遵守规矩往来有度,环境十分清明。
临近年关,在忙碌中迎来封玺之日,有朝臣感慨皇帝仁德,在薛家这事上,薛贵妃非但没有受到连累,死后还得葬入皇陵,极尽尊享哀荣。
在感慨之余,朝臣们忽然觉得不对劲,掰着手指去数如今后宫中能数得上的妃嫔,数完徐德妃再数方嫔,后面数不下去了,他们知道的高位份的妃嫔,只数得出这么两个来!
他们再仔细去回忆,去数东宫时候皇帝纳娶了几人,还有当年先太皇太后采选进宫了哪家女儿,后面被迁入和泰庙中的妃子有几个,犯了事被贬被处死的又有多少,数来数去,发现宫里剩的妃嫔竟然不够一巴掌之数,当年采选进的那么多莺莺燕燕,经过这些年只出不进的消耗,竟然所剩无几!
这还得了!
这个发现让群臣心开始躁动起来,只可惜即将过年,皇帝已经封玺,而且华慧皇贵妃薨逝,丧期未过,不宜提请广开后宫采选的事,群臣只得按捺下来。
忙忙碌碌又过一年,这一年的春节,民间没有大肆庆祝,相对较为冷清,宫中喜庆的装扮都已取下,换为素淡的装饰。
对于薛婉君的死,莲花既没有同情可惜,也没有幸灾乐祸,人死如灯灭,对于这件事她没有做任何评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在发现皇帝的情绪不大好默默陪伴,以及深沉干着她的大事。
这一日,皇帝在书房的小榻上手持书卷闲适地看着,偶尔喝一口热茶,抬头看一眼离他不远的人。
他的旁边,是莲花在属于她的办公桌上,咬着笔头皱眉沉思,时不时算算写写,偶尔询问一两句狗头军师小吉子和小林子,她的桌上摆了两个算盘,看着十分忙碌,一个闲一个忙,两人难得调了个个儿。
齐嬷嬷着了风寒有几日没有去主殿,宫里近期又禁止娱乐,莲花精力没处发泄,加之徐德妃连年都没过就秘密离宫出去了,她心情不好,所以把管苍澜院内务的事情揽了过来,让齐嬷嬷好好养病,别操心,万事有她。
齐嬷嬷没什么大事,只不过年纪大了,那日着急莲花在外面被冻了一冻,以及年关太累,才感了风寒,经过调养已经渐渐好转,不过她有意放手让莲花去练练手,也怕病根没好利索去主殿染上莲花,所以一直没接手回来,只偶尔让胖丫过来问问情况。
宫里最重要的三个主子都在苍澜院里,皇帝的大部分事务由尚宫局和张庆在管,只是在苍澜院的一些日常交集事务需要莲花管,齐嬷嬷的都归到苍澜院内算,加上莲花她自己的,事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齐嬷嬷以为要让莲花弄明白,至少需要十天八天的,正好给莲花找点事做,转移转移注意力,反正做不好还有她兜底。
却没想到莲花拿到账册后,第一日还差遣人来问问齐嬷嬷,账册里哪些是什么意思,第二日开始就没人就账册的事来问了,让养病的齐嬷嬷直犯嘀咕。
这期间,苍澜院里奴才各司其职,吃喝事宜样样正常,偶尔有阵动静传来,却不知是什么事,如此过了两三天后,齐嬷嬷扛不住了,让胖丫去看情况,可别是莲花在憋什么大招,回头吓人一跳。
还别说,预想中的大招是没有,结果大大出乎齐嬷嬷的意料,平日里糊里糊涂想法简单粗暴的人,竟然一反常态,管账管得井井有条清晰明了,仿佛天生就是个算账的料,算得又快又好,十分适合拿账本管事,而且干得热火朝天,还乐此不彼,甚至觉得要算的太少了,把一年的账分门别类都盘了一遍。
“嗯……万岁爷那套龙泉窑莲瓣纹茶盏杯盖儿磕缺了一角,继续用,显得万岁爷穷酸,若是弃了,那又浪费,这可如何是好?”莲花拧眉沉思。
皇帝拿着杯盏的手顿了顿,撩起眼皮看莲花一眼,侧耳倾听她准备怎么办,他心道,以他小妃嫔的行事作风,指不定将就将就真让他用了。
小林子提议:“主子,再补一个杯盖就成了啊。”
小吉子摇头:“世上只此一套,再无别的了,哪来相同的杯盖儿去换。”
莲花在一旁想了想:“这样吧,将那缺的那一角磨圆,挂个滤茶勺,便看不出坏过的样子,这样爷每回喝茶时,就不必拿杯盖拨弄浮沫了。好了,不必换了,这八十八两支项划去,从中拿出五两赏给磨得好的宫人。”皆大欢喜!
小林子应“是”记下。
莲花拨弄一下其中一个算盘,接着在账上划去八十八两支项,又在赏人的分类上,添上五两支出,写上事项。
皇帝放下茶盏目光重新落回书上,心下有些好笑,不过一套杯盏罢了,应当是齐嬷嬷把这套杯盏消去收了起来,却被莲花盘点时候发现,于是重新拉出来当成重要的事项讨论,他的小妃嫔,真像个守家的小财迷,这感觉很是不赖。
第934章
小富婆
将器皿盘点完,莲花翻了翻库存册子,发现该盘的账都盘完了,实在没得算了,让小吉子把重新整理好的库房册子收好,拿出另一本账本,开始算起过年给奴才打赏的银子来。
“……今年不宜大办,原本的节目取消,好些个支出都没有了,这样子好了,大家伙儿尽心尽力累了一年,将那些砍掉的支出,再拿出五成的银子赏给大家伙儿,按照品级和负责的事情赏,让大家伙儿暗地里高兴高兴。”
她一边说一边开始算,她的人有几个,齐嬷嬷名下的人有几个,星辰殿常来跑腿的人有几个,红封分为几等,每等需要几个,拢共需要兑多少散碎银子。
算完这项,莲花写了个条子,交代小吉子等下领着大壮等人,去库房支取银子后带个箩筐找尚宫局兑碎银,今日把这事办齐,明天一早给大家伙儿发红封。
小吉子领命,拿着条子收好。
如此这般,莲花把过年整个院子要用多少米面粮油肉菜又拉出来给盘一盘,每日做什么菜色,几人份,汤羹如何布置,额外加餐支项都怎么安排,各花多少银子一一算出来交代下去,她甚至都算到元宵节去了,还是没多久就做完了。
合上册子,莲花一筹莫展,这点事务怎么就这么不经算呢?
她算账的瘾头都没消呢,事儿就干完了,当然,这瘾头可能一辈子都消不了,如今的她对处置苍澜院事务十分熟门熟路,每日起床用膳后料理,最多不过一刻钟就能处置完。
嫌不过瘾,她开始折腾,已经把齐嬷嬷之前记的账重新拉出来规整了一遍,又把库房的物品清点了一次,还重新整理了一遍苍澜院的各项事务,给每项事务划了花销范围,给每个奴才重新定了职责范畴,等等等,过年的事务还特地拉出来算了几遍盘了几次,还是很快就弄完了。
正事算是正式料理完毕,莲花让小吉子他们出去办事,她将桌上的东西都收拾收拾,一个没忍住,又重新掏出其中一本摆到自己面前,细细翻去,美滋滋地看起自己如今资产几何,一年攒下多少银子。
去年的今日,她跟小青两人可怜巴巴地在偏殿中围着火炉烤火,斤斤计较算着每日怎么吃,除夕跟新年该包什么馅儿的饺子,怎么吃得饱,穷得叮当响。
今年的今日,每日吃得好喝得好,吃喝拉撒都不成问题,账上有近乎一万两银子的盈余,这是莲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里面的钱除了她的月例银外,还有她投壶赢的银子,那几乎能顶她一年的月例银,其余大部分是皇帝的赏赐以及齐嬷嬷的贴补,赏赐和贴补的钱远远大于苍澜院日常开支,银子越聚越多,当初送给皇帝给她爹娘还债的银子,后来皇帝也都还回来了,所以莲花现在是小富婆了。
看银子能让人心情大好,莲花摸着账册人模狗样地感慨:“世人皆道皇恩浩荡,此言果然不虚,我如今能带着小的们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多亏了万岁爷的隆恩呀,还有奶奶,奶奶也不赖,哈哈哈……”咧着嘴直笑,笑得见牙不见眼。
皇帝闻言抬眸瞥她一眼,笑骂一句:“小财迷,掉钱眼里去了,这么点银子就将你收买了?”
莲花扭头看皇帝,一把合上账本,起身走过去,眉飞色舞地道:“万岁爷,此言差矣,我心志十分坚定,怎是一般银子能收买的?唉,怪只怪爷太好了,不光长得好看,连您赏的银子都与众不同,很是赏心悦目,我抵挡不住,没得办法呀。”
皇帝开怀大笑,放下书本伸手去捏了捏她的脸颊:“顽皮,今日心里可好受些了?”
听这么问,莲花眉毛耷拉下来,走到小榻边挨着皇帝坐下:“唉,小青不在,德妃姐姐不在,奶奶也见不着,有事做还好,若是无事,总觉得心里头空空的。好些日子没见奶奶了,明日便是除夕,不知能不能和奶奶一道过?”
齐嬷嬷怕自己的风寒染给莲花和皇帝,所以一直没到主殿这边,也不准莲花接近偏殿,所以几人七八日没见过了。
皇帝揽着她:“昨日朕问过御医,齐嬷嬷的风寒好得差不多了,明日想来是无碍了。”
莲花眉头松下些许,想起什么,又拧了起来:“德妃姐姐也不知她如何了?现下天寒地冻的,姐姐往那么冷的地方去,听说辽北那边泼水成冰呢,还有大雪封山,道路崎岖难行,唉,姐姐太急了,可我又劝不住……”
莲花师父走南闯北的人,都因大雪和河面结冰航运不通,推迟回蜀中,而徐德妃却突然要往更北的地方去,怎能不让莲花担心?
皇帝揉了揉她的脑袋:“徐榕英自小随徐虎在军中长大,又从军多年,曾多次在恶劣之境带兵急行,什么样的路都走过,极擅在恶劣的地形地貌急行,不会有事。辽北一带她以前也是去过的,对那面的情形她了若指掌,临行前又做足了准备,何况她有亲卫护着,徐虎亦派了老兵跟去,囡囡安心,你的德妃姐姐不会有事。”
“万岁爷说的是,希望姐姐一切顺利。”莲花稍稍安心了些许,她希望徐德妃好好的,能得偿所愿。
莲花能明白徐德妃为何那么着急,沈明的死对她影响太大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煎熬,忽然听到消息,有人在疆域边境发现了一个像沈明的人,得知这消息怎么坐得住,让徐德妃继续在京中等,无异于另一种折磨。
莲花靠在皇帝怀里,把玩着他的头发,接着道:“万岁爷,能不能叫那胖太监放小青回来过个年呀?”她想小青了,不知小青过得怎么样了。
之前小吉子带着小青突然来请命,说小青想试着学武,以后好保护莲花,让莲花应允。
至于小青为何起习武的念头,源于有一天,胡淼淼无意中碰见小青一个人将水缸扛起翻面,把水缸里结成一坨的冰给倒出来。
第935章
莲家喜事
胡淼淼看得叹为观止,遂起了心思,他拿一双小眼在一旁走来走去,观察小青根骨,边看边点头,最后好像发现了什么,明里暗里问小青愿不愿意跟他学几招。
恰好小吉子经过听见,他想起齐嬷嬷敲打他们要进步的话,于是拉着小青仔细琢磨,觉得这事可行,而且小青也愿意,有这机会去试试也好,要是学不成,最后也没什么大碍,于是就带着小青去找莲花提这事。
莲花舍不得小青,但也没有拦着,她只是要小青想明白,练武很苦很累的,要是决定好了,她就支持。
小青听了后,意志十分坚定,坚持要去试试,莲花只好应允,却没想到小青那么着急,第二日就收拾个小包袱跟着胡淼淼走了,年都没过。
皇帝知她心疼自己的丫头,劝道:“将人叫回来未尝不可,朕知你心疼你的丫头,只是习武要持之以恒,这才去没几日,下盘都未练稳,若现下把人回来过节,只怕回去后还得从头开始练起,你确定?”
莲花小小的叹了口气:“还是不要了,我见过二哥哥习武,知晓开头最难最累,还是别让小青多遭这份罪了。小青吃得多,正是长个儿的时候,爷,你让胖太监多给她吃点,别抠门,我有银子。”
皇帝笑着亲她一口,调侃道:“对,囡囡如今乃是苍澜院大巨富,家底丰厚,不差银子。”
这话她爱听,莲花眼睛笑弯成月牙儿,露出八颗洁白的小贝齿,谦虚的表示:“哎呀呀,一般一般,在万岁爷的光辉照耀之下,哈哈哈。”
二人说了一会儿笑,提到莲沐苏和莲万真的婚事,皇帝问:“真不需要朕赐婚?”
莲花摇头:“不必了,大哥哥和二哥哥现下无功无名,受不得爷如此恩宠。二位嫂嫂能嫁入我们家,看中的也不是这些,还是等二位哥哥自己给嫂嫂们挣诰命好了。”
皇帝点头认同,赐婚对旁人是天大的荣宠,但对莲家未必是好事,莲家在京中根基太浅,脚跟都没有站稳,并不适宜太过张扬,而且也对莲沐苏后面出去办的事不利。
莲沐苏和莲万真的婚事,几家已私下往来谈妥,八字都暗中合过了,只等丧期过去,请媒人上门提亲,诹吉行聘交换庚帖。
莲沐苏的婚期差不多是定在来年春日,那时他的腿差不多养好了,莲万真的则会迟一些,还等回头算了吉日后才能定。
莲花是参加不了她大哥哥的婚礼了,来年春日正快临盆,谁都不敢让她这大肚婆去,莲万真的努努力还是能去的,对此,莲花也是遗憾惋惜兼期待。
提到莲沐苏和莲万真的婚事,苏然和莲长和先前是万万没想到两个儿子婚事这么快有着落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来可以慢慢做的事,一下子变得紧急起来。
莲长和和莲秉成两家现在是忙得脚不沾地,虽然在皇贵妃丧期,但该准备的还得提前准备,他们刚来京城,先前住的宅子都是临时落脚的,什么都没有,如何娶两个新妇?
好在郭家案件审完后,莲家家产都归还了,有银子好办事得多,但有时候有银子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譬如寻一个合适长住的宅子,就很不容易。
京中好的宅子都在达官贵人手里,轻易不会出手,莲家那么多口子,小的宅子装不下,也不愿意轻易将就,显得太过寒酸,对亲家和自家面上都不好看。
为这事,苏然着急上火嘴角冒泡,寻京中最好的牙人去看,连看十几个宅子都不满意,要么太小了,要么位置太偏了,都不是好去处。
便在这时,皇帝送来了及时雨,因莲家是被郭家所害导致流离失所,故而郭家被查抄后腾出的宅子,以官府的名义,让莲家补一笔银子拿下,之所以要银子,是怕落人口实。
拿下宅子后,苏然喜极而泣,郭家的宅子本就镇远侯府原址,能重新回去,对她意义非凡。
宅子原先是郭家的人住,莲家人都膈应得很,所以在宅子定下后,准备重新整修一遍,格局不动,先把郭家的痕迹抹去,莲秉成和林月娟便在张罗这事,争取莲沐苏成亲先能收拾出来。
苏然和莲长和两人负责置办聘礼,琐碎之物不计其数,临时置办许多东西都不齐全,还是吕家和珍宝阁的大东家了解莲家的情形,十分理解,特地派了管家在帮忙这事,才算好一些。
再说到将要成亲的正主之一——莲沐苏,他和吕家大小姐的能成事,只能说缘分妙不可言。
莲沐苏在黄府养腿期间,吕大小姐因她娘身子不适,特去黄府求医,恰好听见莲沐苏那一番人废心不废的话语,被深深折服,那一次两人算是正式见面,认识了。
之后吕家大小姐每每去黄府时,便会路过莲沐苏休养的房间,两人得以交谈一二,一来二去交集越来越多。
莲沐苏与吕家大小姐谈吐见地十分契合,心中欢喜,却顾忌吕家大小姐的名声,见了几次后,便开口直言,往后欲避开吕家大小姐。
吕家大小姐也不扭捏,当即问他:妾悦君良久,可为君妇?
莲沐苏先是一愣,随后缓缓笑开,拱手郑重行礼答道:得此佳妇,吾心甚悦。
二人就此约定,莲沐苏派人回去跟苏然说,吕家大小姐回家试探她父亲,吕行之得知后大喜,就怕自家女儿反悔似的,险些想先一步去找媒人给莲家提亲。
接着说到要成亲的另一个正主莲万真,按理说他这么不解风情的人,靠自己是不可能娶到媳妇的,但偏偏老天爷都帮他。
当日他去珍宝斋取那套翡翠头面,被珍宝斋的小东家尹洛泱拦下,想跟他换这套头面,被他无情拒绝。
后来有日护着苏然去看宅子途中,恰好遇到去收玉石料的尹洛泱遇到歹人,莲万真当即出手去救,把那一群歹人打趴,顺便把料子给抢了回来,无意中算是英雄救美了一回。
第9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