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姜菱有这个能耐,她肯定愿意去帮佟婉月,不光是给朋友出气,也是给自己出气。
但是这要丁艳往里面填人情,
姜菱不确定佟婉月愿不愿意麻烦她。
姜菱说出自己的顾虑,丁艳嫌弃地摇了摇头,
“你们这些人就是顾虑得太多,
只要想就去做,
管那么多干什么呢。”
这位姐姐真是通透得不像话。
“哪儿能跟您比啊,但凡能学到您的两分生活智慧,便足以应付我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苦恼。”
“哎哟呦,瞧这小嘴儿甜的。”
其他同事听了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只有陆建军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小声在心里念了一句拍马屁。
他往常都在科里拍魏明的马屁,如今魏明被开除了,
他同时失去了后台和盟友,在财务科格外的孤单。
刚送走一个没有血缘的姐姐,
姜菱那有血缘关系的大姐就找了上来。
把姜菱叫出办公室后,她有些难堪地开口,“三妹,你能借我一点钱吗?”
姜菱问:“借钱不是不行,大姐你要借多少,用来做什么能跟我说吗?”
“雅儿病了,我想送她去医院。”
上一波厂里裁员,姜莲正在被裁员的行列,她没有了工作,她原先工资上交家里,手上没有钱给孩子看病。
孩子看病是大事,姜菱兜里一共揣了十块钱,全都给她了。
“够吗,不够我跟同事借点。”
姜莲连连点头,“够了够了。”
“孩子生了什么病,严重吗?”
姜莲的面容哀苦,“我把她送到医院去,大夫说是白喉,要住院,我没有钱,就想到了你。”
“我婆婆说丫头片子没有必要救。”撑了这么长时间,她忍不住掩面哭泣,“但是雅儿还那么小,我怎么能眼睁睁看她送命,小妹你放心,这钱我一定会还给你。”
十块钱而已,还不还都无所谓了。
可是姜莲她现在的问题不是钱,只要不离开婆婆,她永远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是说,也是钱引起的。姜莲手里没有钱,女儿生病了带女儿看病的权利不在她身上。
这次是孩子看病不给钱,下次孩子读书,她婆婆继续不给钱呢。
姜菱忍不住叹口气说,“大姐,我二姐早就说过了,你不应该把你和大姐夫的工资交给公婆,你公婆对你们一家四口不好,你们就应该想办法搬出来,而不是继续给你小叔子一家当血包。现在是孩子生病了,你没有钱要出来借,要是你没有借到钱呢,孩子难道就不治病了?就活活等死?”
眼看她哭得可怜,姜菱不忍心再说重话,“我二姐门路多,你问问我二姐,哪里招工人、服务员、售货员,外面赚的工资可比厂里多多了,你跟大姐夫想办法出来租个房子,可比跟你公婆小叔子住在一起日子好过得多了,不仅能攒下钱,雅儿和诗儿俩丫头也不受气。”
姜莲说:“我这阵子有在外面找工作,只是没找到。”
姜菱急死了,“对呀,所以我说让我二姐帮忙,她人脉广,二姐公婆认识的人多,万一就遇见合适的工作了。”
其实姜菱没说的是,姜荷卖牛仔裤,摊位上说不定需要人帮忙,姜莲虽然窝囊了一点,干活是一把好手。
具体还得姜荷自己看合适不,要是二姐没有这个想法,姜菱却说了出来,这等于把姜荷给架了起来,她不想也得干了。
姜莲手里紧攥着刚借到的十块钱,“前一阵子,我说了二妹几句,她生气说以后都不跟我来往了。”
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上次姜荷来家里的时候,都没有跟姜菱提起过。
“你为啥说我二姐啊?”
“她上次回家来闹,搞得红云动了胎气,我觉得她不对,就说了她几句,你知道你二姐,只能听进好话,说了两句就恼了我。”
姜莲她就是这个性格的人,本着吃亏是福的核心思想,只要自己吃亏,能保证家里的表面和平就行。
二姐却不是这种人,让她吃点小亏,跟要了她的命一样。
上次姜菱给二姐出了个小主意,她拎着近百块的东西来家里送礼,证明她非常在意姜家父母联合亲家坑她这个亲女儿。
姜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她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赶不上姜立武这个十来岁的孩子。
按理说,姜莲婆婆不许她带着孩子去看病,最好的方法姜立武已经教给她了,就抱着孩子来厂子里跟婆婆要钱,她婆婆是个要脸的人,不可能在单位同事面前说生病的孙女不用治,扛不过去是她没福气。
不说同事们要在背后指指点点,第二天妇联就要来找她谈话了。
但是姜莲她豁不出去,就只能自己吃亏了。
这是亲姐妹,还给姜菱挡过巴掌,她不能不管,“你先拿钱去给孩子看病吧,我托人帮你找工作,实在找不到再去麻烦我二姐,要我说姐俩没有隔夜仇,你知道我二姐的性格,就别在她面前说她不乐意听的话。”
姜菱让她先走,“缺钱了再来找我。”
她这算是花钱买糟心,把钱借给姜莲,她就没想过能够收回来,想到姜莲家的那些事,她就忍不住浑身难受。
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
这种坏心情持续到下班回家。
她推开房门,陈向阳坐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宋观书在里屋摆弄收音机。
“呦,哪来的收音机?”
陈向阳笑了笑,“收破烂老头那块买的,说是不能用了,我看着还挺新的,想着万一能用呢,就给买了回来。”
“能用吗?”姜菱挺期待的,好歹有个打发时间的东西,哪怕听个声音看不到画面也成啊。
宋观书正在用细小的螺丝刀将收音机外壳缓缓拧上,“不能用。”
两张脸同时垮了下来,宋观书忍住捏姜菱脸的冲动,他说,“下次别想着占便宜了,人家又不是傻子,真有便宜还能轮到你。”
陈向阳哀号一声,“我的二十块钱!”
姜菱震惊了,“你花了二十块买个破烂!?”
陈向阳顾不得哀嚎了,姜菱这个语气更可怕,他弱弱解释道,“我这不是想着,万一能用,就赚到了,买个二手的收音机还得四五十。这么一算能少花二十块,我就心动了。”
姜菱点头,“这跟赌博的性质相似,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陈向阳呆呆地问,“那要是搏失败了呢?”
“就你现在这样,单车变空气。”
往常姜菱下班回家时,宋观书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今天被陈向阳给耽搁了,忙着修理收音机,晚饭还没做好。
姜莲的事情令她有感而发,她托着下巴问宋观书,“你打算一直做家庭主夫,还是已经有了别的计划?”
宋观书声音含笑,“你不是说要一直养着我,这才一个月,就不乐意了?”
“不是的,我觉得你应该去更广阔的天空翱翔,而不是困在灶台旁。”
陈向阳听得牙酸,瞧瞧人家这话说的,怎么就那么好听呢。
“李桂前些天来家里找我。”
这事姜菱知道,她下班回家正好遇见了,她之前问李桂来家里干嘛,宋观书没有回答她。
“他想邀请我与他一起开厂。”
进入这个时代已经小半年的时间,姜菱对于政策有了些许的了解,她问,“你们合伙干家庭作坊吗?”
菜刀在案板上发出整齐的响声,他说,“不是,挂靠在国营厂下,他说具体的程序他去跑,我只负责研发产品就行。”
姜菱对李桂没了解,不过听起来还挺靠谱,“那你们两个人怎么谈分成?”
“这就要看双方各拿出多少原始资金了,具体还在谈。”
姜菱怕他受骗,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多余,这可是宋观书。
从来只有他坑别人的,能坑他的似乎还没出现。
“哥,你要是做生意,带我一个呗,我要的不多,能让我吃饱饭就成。”
宋观书没有回答他,陈向阳眼巴巴地看着姜菱,“菱,你跟哥说说。”
他的事儿,姜菱不插手,他宋观书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在。
宋观书反问:“不是一直带着你吗?”
两张生得完全不同的面容,同时弯起眼睛。
其实,姜菱心底还是希望宋观书带着陈向阳一起,赚得到赚不到钱都不重要,别再当无业游民给谢朗做线人就好。
前天夜里下了一场秋雨,天气逐渐转凉。
姜菱上班前说想吃手擀面,宋观书已经擀好了面,切成均匀的细丝再放进油汤里就行。
手擀面只准备了两人份的,所以陈向阳很有自觉地去小卖部买了几个花卷,三个人匀一匀也够吃了。
晚饭吃的全部都是碳水,免不了晕碳想睡觉。
陈向阳吃饱就不想动弹,“如果咱两家住在一块就好了,就像是中秋那样,在你们家吃完饭走两步路就能回家,多好啊,省得我还得坐公交回家。”
他住在郊区,买个自行车会方便很多,自行车太贵,郊区的路不好,对自行车的损害又大,陈向阳每天都要步行几公里去最近的公交车站坐车。
当初选择郊区,是因为那块的房租低。
现在他手里有了一些闲钱,就考虑到在北城租房。
因为不愿意步行几公里回去,他想到了宋观书家对面的西厢房。
“对了,哥你们家对面这房子应该也出租吧。”
宋观书心中突然有了个不好的预感。
陈向阳正在为自己想到个绝佳的主意而兴奋,“不然我搬进来好了,以后见面更方便了,房东租给谁都是租,不如租给我。”
姜菱觉得可行,“可以啊,咱们彼此间能有个照应。”
非常不可以!
那就是个巨大的电灯泡,中秋节让他住在对面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宋观书每一天都在为那天犯下的错而后悔,绝对不能让他住进来。
然而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陈向阳已经跑去正屋找孙老头商量租房的事情了。
第58章
你今天过生日,他给你买了什么?不会没有给你买吧
如今城镇人口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五平方米,
每家每户的房子自住尚且不足,更遑论出租、售卖、
像孙老头这种极度贪财,
而且家里人丁稀落,愿意把房子出租的情况实属罕见。
少,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陈向阳欢天喜地地回来了,“孙大爷说一个月租金十块,虽然贵了一点,但是比我现在住着的那地方环境好多了,没有臭脚丫子味和打呼噜放屁声,门口就有公交车站,去哪里都方便。”
姜菱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搬过来,搬家要我们去帮忙吗?”
“不用帮忙,我拢共才两件破衣裳和一套被褥。”陈向阳回答道,“不过搬家可能要等到十一月末,
我才交了下个月的房租,房东大娘对我挺好的,
我总不能跟人把房租要回来。要是就这么搬过来,
一个多月的房租就这么打水漂了。我跟孙大爷说好了,
从十一月末开始租房。”
“行,要是有什么用得上我俩的地方你就直说,不要客气。”
陈向阳嘿嘿笑了两声,“那肯定的。”
想到很快就能住在一起,
回家都有干劲儿了。
姜菱坐在炕上擦头发,宋观书突然问她,“去日化厂的家属楼租个房子或者买个房子怎么样?”
姜菱不明白,
他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了,“咱现在不是住得好好地,
为什么想要换房子?”
“住在日化厂的家属楼,你上下班能够更加方便。我不能跟你一起上下班,你自己一个女同志,路上不安全。”他说。
“外面倒也没有乱成那个样子,不用那么麻烦。”姜菱觉得这个真的没必要,钢铁厂的家属院距离日化厂确实很远,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长。“我不喜欢住在筒子楼,隔音不好,邻居吵架的声音都能听见,而且日化厂的家属楼房间很小。”
在姜家住了几天而已,可能不喜欢姜家,她连带着也不喜欢那段记忆中的家属楼。
“搬过去就得跟我爸妈做邻居了,每天都能看见他们,这个更是不要。”
原来她这么厌恶家属楼,宋观书笑了笑,“好,那就不搬去日化厂家属楼。”
姜菱没忍住白了他一眼,“也不是你想搬就能搬的好吧,日化厂的家属院多是两三代人挤在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自己家人都不够住,怎么可能出租或者对外出售呢。”
姜菱以为宋观书就是说说而已,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她像往常一样正常上下班,十一月初的某天下班后,宋观书突然跟她说要搬家。
给姜菱吓了一跳,好端端怎么就要搬家呢。
后来听说是搬到方大娘家,距离现在住的地方只有两步路。
不是换到新环境里,大多数都是旧邻居,不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这一点很好。
但是,姜菱想不通,为啥要搬家。
这院子里最大的祸害刘老太都离开了,如此和谐的环境。
宋观书的回答是,“快要入冬了,厢房终归没有正房保暖,我当初租这间厢房是因为周围没有其他的房源,如今有了,还是单独住一个院子更方便。”
这一点确实,院子里还住着其他人,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但是,搬家也要不了这么着急吧,新家那边得稍微打扫通风,方大娘家几个月没有住过人,应该积了一层灰,咱们这几天先去打扫一下,到时候再搬过去。”
宋观书轻声说道,“我这几天在家里闲着无事,将新家打扫了一遍。”
感情这人早就着手准备搬家,今天要搬了,才通知她一声。
这个房子里属于两个人的物件不多,衣服、被褥还有一些锅碗瓢盆,宋观书早就打包好了。
如果不是怕给姜菱回家面对个空空如也的房子,宋观书已经把所有东西都搬过去了。
既然他什么都做好了,姜菱搬起装着衣服的包裹,“我们走吧。”
毕竟是待了一年多的地方,就这么突然搬走了,她还就这么有点舍不得。
两口子带着行李出门,格外引人注目,坐在后门口的刘老太看见后忍不住冷嘲热讽,“呦,这是下岗以后付不起房租,要去睡大马路了。”
姜菱连着一段时间自己单独上下班,邻居们都知道了宋观书被厂子裁掉,如今失业在家。
当初多么羡慕小两口双职工,如今就有多幸灾乐祸。
刘老太是在背后嚼舌根最严重的那个,当初两家门对门住着,对面小两口天天吃肉,可把他们家给羡慕坏了,不只是羡慕,还有嫉妒。
现在他们家能赚钱的宋观书失业了,就剩下姜菱还有工作,听说日化厂已经好久没开出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