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事啊,搞得这样神神秘秘。
一张黑白报纸摆在老唐的桌上,头版头条的照片赫然是他们丁厂长的脸,只是隔着黑白照片都能看到他面如死灰。
报纸的头版标题则是简明扼要报道了这件事,原来在昨天北城政府组织了一场面向公众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对北城的三个经营不善面临巨额债务的国营厂下达破产警戒通告,这三个国营厂其中就包括了日化厂,
限期一年进行内部整改,若是不能改变现状,
便将要进入破产流程。
姜菱心头叹气,
原书剧情不可逆,
在原书中谢朗母亲工作的日化厂便倒闭了,因厂子倒闭,白处长赋闲在家,她跟佟婉月的婆媳矛盾还令谢朗头疼了好一阵。
如果厂子要倒闭,
那她得赶紧想办法找下家了。
这张今日头条,不止姜菱一个人看到了,许多厂里的职工都看到了,
就是上午没有看报纸,中午去食堂转了一圈,
也知道了这件事。
因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厂里下一步怎么走,工人们的情绪十分激动。
姜菱中午在办公室桌上午睡了一会,从桌上爬起来,在她桌边还站着个小伙子,姜菱定睛一看,原来是姜立武。
也不知道他来了多长时间,姜菱午睡,他也不吱声,就站在一旁等着。
办公室内还有人没睡醒,姜菱将人带到走廊。
这个亲弟弟,姜菱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看见了,离开了那个烂泥一样的家,就不想再去回忆。
姜菱温和地问他,“怎么了,是缺钱了吗?”
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在听见姜菱问他是不是缺钱的时候,竟然抹起眼泪来。
这得是什么样的大事,能让他哭成这个模样,姜菱不确定地问,
“是爸快要不行了?还是妈?”
“你直接告诉我吧,我能接受的。”
姜立武还是呜呜地哭,“都不是。”
“那可真是太……”令人遗憾了。“到底什么事,赶紧说,大小伙子别磨叽。”
两人说话的时间里,办公室内的同事起床陆续醒了,喊姜菱回来,别一直在走廊里站着,“姜菱,带着你小弟回来喝口水。”其实是上班太无聊,姜菱小弟那个样子明显是家里出了事,他们也想听听热闹。
姜菱乐于叫同事听姜家热闹,就带着姜立武回了办公室。
姜立武还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模样,他身上衣服很脏,该是很久没有洗过了。
“三姐,我明天要去中考,大嫂今天中午的时候回家跟妈说,咱厂要倒闭了,让我别去考试了,去外面找个活儿干,也好帮家里减轻些负担。”
姜菱抬眼看了下挂在墙上的万年历,好像前两天听收音机的时候说是这个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
不过赵红云的速度也真是挺快的,估计上午才听到了厂里要倒闭的信儿,中午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回家里说。
赵红云进家以后不想养小叔子了,小叔子要是上学,那还得老两口再养至少三年。
若是姜立武不读书了,他不仅不花钱,还能往家里赚钱,打着这样的算盘,她这几个月没少跟公婆说读书无用,总是这样潜移默化,姜家公婆让小儿子念书的想法被一点点动摇了,尤其是如今厂里面临倒闭,若是再供个学生,家里的生活压力大,倒不如让老五早点步入社会赚钱,他们老一辈没有读高中大学,不也把他们五个小的给养大了吗?
姜菱问他,“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想继续上学,我的成绩很好,老师说我能够考上高中,爸妈原本挺支持我继续读书的,但是听大嫂说了我厂里可能要倒闭之后,就不想让我参加中考了。三姐你是读过高中的人,咱们家孩子里,除了大姐大哥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你和二姐都是高中生,你应该知道,读书有多重要的。”
原本对于姜立武来说,读高中或中专是可有可无的,毕竟还有个他爸的工作等着他接班,现在日化厂即将倒闭,没有工作能让他接班了,他必须要考上高中了。
虽然小小年纪的姜立武不懂,为什么国营厂会倒闭,那可是有编制的铁饭碗的,怎么能倒闭呢。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他能思考的了,他要想的是,明天的中考,他至少要考上一个技校。
姜菱隐约能猜到这小子的目的,家里总共三个姐姐,他为什么只来找姜菱,因为姜菱是个刺儿头会帮他出头,二姐姜荷也是刺儿头。但姜荷她不是日化厂的人,不如姜菱的先天条件好。
姜立武这小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想让姜菱带他去赵红云的领导面前去闹。
姜家现在几乎是赵红云当家作主,姜立武说服亲爹亲娘让他继续念书都没有用,最后还得过赵红云那一关。
赵红云又是个利益至上的性格,她不会同意姜立武继续当拖油瓶。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赵红云打消这个想法。
姜菱在跟宋观书结婚那一阵,就没少在办公室的同事面前讲家里人的坏话,同事大姐对姜菱父母还有她那个新进门的弟妹印象很差。
听见姜立武的话,原本就不好的印象更是雪上加霜。
纷纷谴责起赵红云来,“我说什么来着,娶妻不贤祸害三代,小姜你那个弟妹委实太过分了,小叔子念不念书,她也要掺和,这不妥妥一搅家精吗?”
“对啊,这也太过分了,可怜见的,哭成这个样子。”
“姜菱,你弟妹在哪个科室工作,咱们找她领导去评评理,怎么能有这种人,再说了你公婆管不了她,领导还管不了她吗?”
姜菱不是个爱管闲事的性格,姜立武这小孩有点可怜,小小年纪不读书,下了社会又能干什么呢,虽说现在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在大力鼓吹读书无用,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搞原子弹比不过卖茶叶蛋,
十来岁的孩子正值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刻,就应该在教室里读书,读书是获得知识的最好渠道,或许社会上一些不读书的人也能赚到大钱,但那只是少数案例。
就当她同情心泛滥吧,“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她领导。”
办公室的几位大姐也真是热心肠,看着半大小子哭得可怜,就想起了自己儿子,自家儿子那是无论怎么逼着都不肯好好念书,小姜弟弟喜欢念书又有出息,家里怎么能拖后腿呢。
怕姜菱势单力薄,还要跟上帮忙。
赵红云的车间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她认识姜菱的,还曾经想让姜菱做她儿媳妇,不过没有成功就是了。
姜菱说明来意,“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些家庭问题,可能需要组织从中调解一下。”
车间主任狐疑地让人去喊赵红云。
“在她还没来之前,我先跟您说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赵红云是我弟妹,她现在我娘家当家做主,公婆都得听她的话,这孩子明天就要中考了,家里却不想让她考,原因是赵红云同志认为读书没啥用,想让他早点进厂打工。”
姜菱简明扼要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跟这位车间主任打感情牌,她不说这姜立武小小年纪不读书没出息多么多么可怜。
姜菱长叹一口气,“赵红云同志她可能价值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被如今社会上的一些浮躁的思想给影响到,认为读书无用,一心向钱看,我们也说不好这种观点是对还是不对,只是我们觉得人除了钱以外,还应该有些别的追求,比如说读书报效国家报效社会,就像是几十年前,我们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理他说出的那句话,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弟弟深受感动,也想要好好读书,为改革为发展出一份力。”
姜立武本来只是想要多读两年书,至少有个中专文凭才能更好找工作,被姜菱感染车间主任的这一番话一说,顿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没有错他就是想要通过读书,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跟姜菱一起来的两位大姐听着都觉得十分感动,瞧瞧人家这孩子是怎么养的啊,这孩子真有出息,别管能不能做到,能有这份心就很好。
不能总是扯大道理,姜菱还要往对方头上戴高帽,“我们这次来找您,就是想要让您从中劝一劝,毕竟您是领导,说话更有分量,赵红云同志更听您的话,能让这孩子有个读书的机会,报答国家与社会。”
这一通说下来,车间主任本来是出于面子情,现在也带上了几分真情实感,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不能就这样消失了。
赵红云被工友叫来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她还以为是自己偷偷卖车间材料的事情被主任给发现了。
到领导办公室,就看见了姜菱和姜立武这姐弟俩,即便这时候,她也不清楚这两人为啥要来车间找她。
赵红云可不觉得是她不让小叔子念书,明明决定是婆婆下的,她最多起到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怎么说都跟她没关系。
而且不让姜立武念书那是家事,家里的事情又怎么会闹到单位去呢,三个姑姐就算不愿意,那也只能回家里闹,她是个孕妇,肚子里怀着老姜家的种,她们就算闹又能怎样呢,公婆肯定要向着她的。
看见个大肚子进门,车间主任赶紧叫她坐下,先是问了她两句肚子里的孩子怎么样。
“还能适应车间的工作吗?几月份生啊?”
赵红云摸着肚子,一脸幸福地说,“快了。”
“红云啊,今天找你来,是想要聊一聊家里的事情,是觉得家里负担重吗,我记得你公公还有你爱人都在厂里上班,你们家三个工人,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赵红云虽然不明白车间主任为什么这么问,直觉让她习惯性地卖惨,“我们家实际上就是个面上光的驴粪蛋,我婆婆是家庭主妇,我家小叔子还是个要掌心向上的学生,我这肚子里还有一个,我们家马上就要添第三代了,养孩子多花钱啊,我还只是个临时工,而且厂里经常开不出工资来,这日子着实不好过。”
她说自家困难,可每家每户比她日子难过的有许多。
车间主任长叹一口气,“日子再难过,也不能不让家里的孩子读书啊,不读书一辈子受穷,念了书才能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你说你怎么这个账都算不明白呢,把家里这个小的给供出去,家里勒紧裤腰带一起过三年苦日子,等这孩子有出息了,你们一家子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
听车间主任说完,赵红云这下明白了,原来是为了不让这小子去中考的事儿找了过来,为了不在领导面前留下坏印象,她说,“你们都误会我了,我绝对没有不让立武这孩子读书的想法,都是我公婆人老糊涂。”
她在领导面前打死不承认,等回家之后还是不让姜立武去读书,车间主任到那时候也管不了这些啊。
姜立武这小子心眼多得很,当即跪在赵红云的脚边,号啕大哭,“嫂子,你就让我去考试吧,我为了中考准备了很久,你放心我考上高中以后肯定少花家里的钱,不跟你小侄子小侄女抢饭吃,我一天只吃一顿饭行不行,假期有时间我就去打工挣钱,肯定不给家里添负担,求求你了,就让我去吧。”
就姜立武这一跪,赵红云这几年里在工友和邻居间都将抬不起头了。
要不怎么说这小子能豁出去呢,正常人谁能这么没有底线做到这一步啊。
屋子里的几个人都被姜立武这动作给吓着了,纷纷觉得这孩子肯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才会这样。
赵红云的车间主任还没说话,跟着姜菱一块来的李春娇先开口了。
“容不下小叔子的嫂子我看得多了,还没看过公婆还在世的时候,就容不下小叔子。”李春娇转头跟姜菱说,“要我说,你爸妈就是两个糊涂蛋。”
姜菱笑笑不接她这个话茬,她只说道,“其实我娘家日子也没那么不好过,我们姐妹结婚之前住在家里,每月都要给家里交十块钱,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光我们姐妹给家里的就二十多,我们姐三个结婚的时候手里都没啥钱,但我爸妈他们还是有钱的,就我们姐妹给家里的钱,供老五念书应该绰绰有余了。”
赵红云险些被这个姑姐的语气到破防,三个姑姐给家里的钱,难道他们没有在家里吃在家里喝吗?
还不等她质问姜菱,就听她又说,“我父母的确有些偏心老四,我妈把正式的工作给了老四,却不愿意让老五多读两年书。”
许多人都不知道姜菱家的这些事,要是老两口把工作都给了赵红云爱人,赵红云如今还不让小叔子念书,那这就太过分了。
赵红云自知理亏,她装起肚子疼来,“哎哟,我这肚子,我的肚子疼。”
没有人推搡过她,更没有人碰过她,她这肚子疼得毫无来由,车间主任和李春娇都经历过生产,两人就说,“是要生了吗,给送到医院去?”
不管她是不是装的,毕竟这是个孕妇,万一因为他们怠慢,而导致赵红云出了问题,这责任他们担待不起。
姜菱也说,“对啊,那就喊人给送医院去,去医院住两天,万一就要生了呢,找保卫科的工友用板车给推过去,他们要是不乐意来,就说一个人给三块钱,也不用怕他俩不给钱,就从赵红云和姜立文同志的工资里扣,保证有一群小伙子乐意来帮忙。”
“钱虽然多了点,毕竟事关孩子,大意不得。”
赵红云装着很痛的样子,气若游丝说道,“你怎么张口钱,闭口钱,太俗了一点。”
姜菱不可思议道,“总不能叫人家白跑一趟吧,人家毕竟救了你和孩子一命,而且给孕妇帮忙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要是没钱人家可不一定能干。”
赵红云不舍得叫小叔子读书,就因为她是个爱财如命的,听姜菱那意思,去医院一趟,差不多要花掉她一个月的工资,这她如何能干,本来就是装出来的肚子疼,瞬间不药而愈’
“缓了缓,我这肚子没有那么疼了。”
这下就连赵红云的车间主任都觉得她奇葩,但是作为她的领导,还得把问题给解决了,她说,“红云,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相信你只是一时想错了,不管怎么说,还是得让你小叔子读书,他就念几年书,还能花多少钱呢,你少买两件衣服少吃两块肉。”
“主任,我.......”
车间主任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你也知道,厂里如今是困难阶段,刚才厂长把我们叫过去开了个会,咱们厂要进行内部改革,听领导的意思,可能压迫裁掉一部分的工人。
裁掉工人不只要看平时表现,还得看家庭情况,我也是为了你考虑,你说你们家要是你小叔子不读书能去赚钱了,那你们家的家庭情况可能就稍微好一点,你又是临时工,被裁掉的可能性就大。”
赵红云权衡了一下,她在婆家能如此硬气,除了她怀了姜家长孙,还因为她有工作不用跟人伸手要钱就格外有底气。
她要是没有了这份工作,就算是家里又多了个人赚钱,姜立武一个小孩子又能赚到多少钱,就算他赚到钱了,能到她手里的又能有多少,怎么算都划不来。
于是她谄笑道,“您说得有道理,这孩子有出息,我觉得还是得让他去读书。”
一行人离开了车间主任的办公室后,姜立武开口道,
“三姐,桃酥的钱,我将来会还给你的。”
姜菱去找那位车间主任办事,总不可能空着手去,礼多人不怪,不带点东西去,人家又怎么会那么积极主动地帮忙。
姜立武知道,哥哥姐姐成家以后,就不单单是他的哥哥姐姐了,他们给他花钱不是理所应当的。
一旁的李春娇笑了笑,“傻小子,那又值几个钱啊,你好好读书,出息以后能记得你姐的两分好,就比什么都强。”
姜菱拍拍他的肩膀,“加油好好学,明天不是要考试吗,赶紧回去复习。”
临走前,姜菱还塞给他两块钱,“考试这两天要是来不及回家,就在外面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不要不舍得花钱。”
想了想,姜菱又说,“这两天要是住在家里不方便,你就来我们家住。”
姜立武哪好意思再去打扰姜菱,他摇摇头说不用,“考点离家里近,我住在家里更方便,不然去找同学挤一挤。”
不是方不方便的问题,姜菱是担心赵红云在家里搞事,要是晚上没睡好,或者是考场上拉肚子,影响到考试就不好了。
钢铁厂家属院距离考点远的话,姜菱就说,“这样吧,我带你去职工宿舍,你这两天在职工宿舍住,早晚就吃厂里的食堂,只要你能考上哪怕是技校,赵红云不怕脊梁骨被人戳断,她都不敢不叫你去读。要是你这两天因为状态不好,没考上高中,那就不是她不许你读书,是你自己不争气。”
李春娇都没有想到这个,姜菱指出的时候,她跟着附和道,“对,听你姐的,这是事关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
带着姜立武去了职工宿舍,跟宿管说了叫他这几天在职工宿舍里住两天,给宿管塞了两包烟,给他找了个没有室友的空宿舍,并且麻烦宿管这两天早上去她宿舍看一眼,别让他睡过头了。
宿管得了好处,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李春娇跟着姜菱一起安顿了这小子,回去的时候,不忘感慨,“你这个姐姐当的,真是不赖,比你爸妈都尽心尽力。”
姜菱笑笑,“就算是看见一个陌生人遇见这种事都要伸出手去帮一把,更何况还是亲人。”
李春娇点头说是。
整个厂里都在讨论报纸头条,王强也看到了报纸上的破产警戒通告。
这真是个很好的时机。
中午的时候,同事们都去吃饭,他借口还有事要忙,看着办公室里的同事全部离开,他轻车熟路来到宋观书的办公桌前,将那个标着洗发水的小瓶带走。
这个瓶子在宋观书桌上放了许久,难保办公室的其他同事都看见过,他将瓶子里的液体倒进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瓶子里。
怕被发现,还特意往被倒空的瓶子里灌了半瓶水。
宋观书与姜菱一起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果然看到装着洗发水的瓶子被动了
下午的时候,当着所有同事的面,王强在新本子上誊抄一遍的配方和洗发水递给科长。
“知道咱们厂产品滞销,各位领导一直操心这件事,我也为此食不下咽,想要帮领导分忧,经过我日夜不休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一款比咱们厂以及市面上现有更加优秀的洗发水。”
王强有多少本事,科长和同事们还是知道的,听他吹嘘还比市面上现有得更加优秀,这不就是吹牛皮吗?
起先,谁都没有相信他。
直到他拿着小瓶子让众人闻一闻这个味道,科长感慨了一声,“不说这洗发水功效如何,这味道是真不错,我闺女肯定喜欢,她老早就跟我说咱厂的洗发水香味太浓,不好闻。”
王强推销起这洗发水,就好像这真是他研发的一般,没有半点的不自然。
以至于,同事只怀疑这洗发水功效不行,却没有怀疑过其他的内容。
王强跟一旁与他关系稍好一些的同事说,“冯哥,你去试试,很好用的。”
看了眼外面的太阳,洗个头发很快能干,出于为朋友提供帮助的心,他往头发上抹了些洗发水就出去了。
五分钟后,带着一身的水渍,他回来了。
虽说跟王强关系不错,事关整个厂,他实话实说,“确实比咱厂的洗发水好用。”
大家知道他的为人,知道老冯不会瞎说,拿着他写了配方的本子传阅着看。
“这是在咱厂原有的洗发水配方上进行更新的啊,行啊你小王,你还有这本事呢。”
王强哪里还记得厂里洗发水的配方是什么,同事怎么说,他就怎么应。
“真不错,这下厂里说不定不会被破产清算了。”
本子被传到宋观书手里时,他紧张得很,手心里出了一层汗,到底是偷别人的,面上再理直气壮,心里免不了发虚。
只见宋观书的眉毛微微蹙起,“这……”
王强立刻抢白,他嗤笑一声,“这是我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新款洗发水,你不会要说这配方看着眼熟,像是你研发出来的新配方?”
“要我说你别太好笑,要真是你研究出来的,怎么你从前不拿出来,现在我拿出来了,你想起了自己。”
王强的语气过于咄咄逼人,几位同事都有些看不过眼了。
“王强,小宋他啥都没说呢,毕竟是同事,你这说话也太难听了。”
王强从前在科里的人缘比不过宋观书,同事们觉得他有点太过分了。
“再说了,小宋他不是那种人。”
王强冷哼,“我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就怕日子过得好了,有些阿猫阿狗凑上来,说这都是他做的。”
宋观书笑了笑,把本子递给下一个人,“既然王哥说了这洗发水的配方是他一个人研究出来的,那我自然不能抢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