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办法
陆学远闷声点头:“她爹叫杨大牛,确实会点功夫。当时也是夏天来着,生产队都在老三那个场院里晒麦子,结果生产队的牛发疯了到处顶人,没人能治的住。他长的又高又壮,就上去想把那头牛制服,结果被牛角直接顶穿肠子了。人当场就不行了,还没拉到医院人就没了。”
陆学远一向话不多,但是这种时候他还是把这段往事讲了个清楚。
“你看吧,你看吧,人家雅丽也说了,苏灿从来不会武。可她现在变得这么厉害,那绝对是被脏东西附身了。”
陆老太太向来迷信,这种时候更是笃信不已。
“娘,这事不太可能吧?”
陆庆生其实不太相信这种事。
陆老太太看向杨雅丽,“到底可不可能,你问问雅丽那个冒牌货会不会武不就行了?”
陆庆生看向杨雅丽,她立即摇了摇头再次澄清:“绝对不可能!我跟她从小长到大,别说她会武这种事了。就是她现在的口才都让我觉得奇怪。以前在家里我妈骂她多少次她都不带吭一声的。
出门就更别提了,见到家属院里的叔叔阿姨们全都是溜着墙根走。可是你看她现在,那嘴皮子不是一般的溜。我感觉都不像我以前认识的那个苏灿了。”
这番话绝对是杨雅丽的肺腑之言。
这段时间她一直觉得很奇怪,曾经的苏灿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听听!听听!雅丽可是跟她一起长大的,她都这么说,那这个冒牌货百分百是被杨大牛附身了。”
陆老太太再次笃定了这件事。
陆家人没有人再反对,因为除了这个原因谁也找不出
好办法
就算有的内向的人,也会远远看着她。
苏灿知道这件事肯定会在村子里掀起一些动静,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现在只要陆红武不来找她的麻烦,那就是最好的了。
因为人多力量大,今天上午院墙和茅厕就全都能垒好了。
四间屋的主体垒到上梁的地方,明天一大早就要上梁了,所以今天她得和周大爷去光明公社赶集。
买好鞭炮和上供的供品,还得买点红纸什么的。
离开之前,苏灿看到周青山带着一个村民叫住了自己。
“嫂子,这是咱村的电工赵大亮。带着线过来拉电线的。前两天一直在别的村子里帮忙,所以咱们没拉上电线。”
苏灿一听顿时惊喜不已,赶紧向他道谢。
赵大亮道,“嫂子,你今天去赶集的时候买几个灯泡回来。咱们村的电全都是从北边的化工厂拉过来的,用电不花钱。你买个一百瓦的回来都没问题。”
“还有这样的好事?”
苏灿意外不已,这个村真的是越了解越神奇。
明明是个靠山吃山的村子,但是这里在某些方面似乎又比别的村子先进了很多。
周青山笑着解释:“这是因为北边的化工厂占了一部分我们村里的山林,也算是补偿吧。再说咱们村不大,电费对化工厂来说没几个钱。”
原来如此。
赵大亮很快便去忙了,周青山又跟苏灿交待了一下今天定的东西就到了。
除了两架房梁和二十八根檩条会送过来,还有房梁上需要的苇子和麦秸。这些都是上梁的时候用到的。其他的土和沙子石灰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听周青山说明天就能把屋顶弄好,苏灿有些激动,想着陆战东一回来就能看到盖好的房子,肯定会很高兴。
跟李淑兰和赵静她们交待完中午的饭菜后,苏灿就坐着周大爷的马车去了光明公社赶集,农村就是有这么个好处,十里八乡都是集市。最主要的是东西又多又便宜。
不过这次的路程要远一些,距离桃花村十二里地,因为太远所以桃花村很少有人去赶那个集。
好在有周大爷的马车,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家里的面粉下的贼快,所以今天苏灿又买了五袋。肉和猪下水自然还是少不了。青菜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这些主要的东西之外,苏灿买了一只大公鸡,一条鱼,又买了点桃酥点心,这些都是明天上梁前用来当供品的。再去买了两挂鞭炮。
从到集市苏灿就没停下,还好周大爷对这里熟,所以她要买什么东西周大爷便直接把马车拉过去,买了东西就放到车上。
把东西买完周大爷赶着马车往集头走,出了集头往上就是回桃花村的路了。
“周大爷!周大爷!”
苏灿听到后面有人喊,回头就看到一个农村模样的妇女带着个孩子快步往这边追过来。
她以为是同村的人要搭车,便让周大爷停下了。
对方气喘吁吁跑过来,还没说话捂着胸口缓了缓。
就是这个空当,周大爷回头跟苏灿介绍:“这是老陆家的大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