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年4月-2055年12月)5.1月球的节奏:熟悉与陌生时间如流水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孙俊杰和赵一诺己经在“嫦娥基地”工作了近九个月。
在此期间,中国又发射了一次火箭,送了2名宇航员来到月球基地,分别是67航天器工程师67汤墨,职责67:负责月球着陆器、轨道舱、运输飞船的设计与维护,优化着陆技术(如月面软着陆算法)和地月往返系统。
还有建筑与结构工程师耿伟,职责67:设计月球基地主体结构(如地下熔岩管改造、3D打印月壤砖建筑),确保抗辐射与抗月震能力。
他们西人从最初的兴奋和新奇,到现在的熟悉和规律,月球上的生活,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月球的单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
无垠的灰色,没有风,没有雨,没有植被,只有永恒的寂静。
但它也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那是一种远离尘嚣,首面宇宙的纯粹感,一种在渺小中感受不可思议的敬畏。
每一天,他们都会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和休息,努力适应月球上的低重力环境和昼夜温差。
他们的作息时间被严格地安排,确保他们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完成任务。
生物钟调整是首要挑战,尽管基地内部模拟了地球的昼夜节律,但与地球的同步仍然需要时间适应。
早上六点,模拟地球时间的铃声响起,孙俊杰、赵一诺、汤墨和耿伟便开始了新的一天。
早餐是营养均衡的合成食物,虽然味道乏善可陈,但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早餐后,他们会进行短暂的身体锻炼,以对抗低重力环境带来的肌肉萎缩。
工作时间占据了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
孙俊杰作为指令长,负责基地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
他每天都要检查基地的各个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确保宇航员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