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岁农家子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姜禾 本章:第1章 四岁农家子

    请退出浏览器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下一章。

    大夏国,天启十二年,雍州郡,万秀村。

    沈家后院。

    四岁的沈淮,弯着小身板,提着一盆对他来说算是庞大的鸡草,吃力的往鸡圈挪动。

    鸡圈是竹篱笆围成的,很简陋,里面养了二十只鸡,其中公鸡五只,其余的都是母鸡,用来下蛋。

    它们看到沈淮,‘咯咯咯’的一阵骚动。

    沈淮放下木盆,一边喘气一边快的甩了甩手,等手上的酸痛感消散,才开始往鸡圈投食。

    鸡群瞬间蜂拥而上,你争我抢。

    趁此空档,沈淮钻入鸡圈,开始捡鸡蛋。

    许是吃不好的缘故,母鸡产蛋量一直不高,今天才下了三个蛋,比昨天还少了一个。

    照这样展下去,估计很快就没蛋捡了。

    这份进项对家里来说可是很重要。

    想想每到集日,不论刮风下雨,奶奶林氏都会拿着攒好的鸡蛋去镇上,卖个十几文二十文的,然后去猪肉摊买半斤肉回来打牙祭,或者去盐铺买盐等必须品。

    如果有富余,偶尔也会花上一两文给他们姐弟三人买饴糖。

    这项银钱不多,但对于沈家而言,蚊子腿也是肉,不用另外掏钱,那就是极大的好事。

    沈淮把最后的鸡草投完,便进屋存放鸡蛋。

    他仔细的数了数,一共有二十三枚鸡蛋。

    后天就是集日,按照沈家的惯例,不出意外,他后天就能吃上肉了。

    想想就很期待。

    若是放到现代,沈淮肯定会觉得自己没出息,可来到古代四年了,愣是没吃过一顿饱肉。

    每次只能尝个味儿,实惨!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已经能秒杀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家了。

    翻开角落里的大肚瓮,现稻糠已经见底。

    看来,只能去挖蚯蚓给鸡加餐了。

    沈淮转身去杂物房找锄头的时候,正好看到二姐沈杏背着竹篓,手拿镰刀,往后门而去。

    “二姐,你要去哪?”

    “没猪草了,我去后山看看,要是运气好,明天就不用出门了。”沈杏一边走一边叮嘱,“等会你去前院守着,别让附近的鸡进来吃稻谷。”

    “知道啦。”沈淮拿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朝沈杏远去的背影大喊,“二姐,你小心点,要是大姐回来的早,我让她去接你。”

    最近忙着秋收,大姐沈月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下田收稻谷。

    七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算个小劳动力了,打猪草,挖野菜,砍柴,煮饭,喂猪这些,算是家常便饭。

    “大姐还要打猪草呢,没那么快回来的,你放心,等竹篓一满我就回来。”

    五岁多的沈杏,很瘦小,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草丛里。

    沈淮收回视线,去了前院。

    晒谷场上,三三两两的麻雀正在欢快的进食,看到有人来了,惊的四处飞走。

    沈淮来到屋檐下,将锄头靠墙,然后抬眼看天。

    阳光很暴烈。

    眯了眯眼后,他很果断的戴上斗笠,拿着谷耙进入晒场翻稻谷,一圈下来,手脚酸痛,累得够呛。

    也没多余的精力去挖蚯蚓了。

    为防中暑,沈淮喝着加盐的凉白开,坐在屋檐下休息。

    这个位置视野很好,可以看到蜿蜒而下的河流,依山开垦的稻田,延绵向天际的茫茫青山。

    啊哈,al生成了好久,还是没能达成想要的效果

    院子也很宽敞,除了晒稻谷的场地,前面还种有好几垄青菜,边缘界线打着木桩,围上篱笆或种有荆棘,隔绝牲畜。

    边角上种着芭蕉、茱萸、丝瓜、姜等常用作物。

    请退出浏览器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下一章。

    他们沈家住在村头,七间青砖大瓦房,坐南向北,位置很不错。

    出了院子下去十丈就是村道;右边无邻居;左边下去三十丈才开始有人家。

    后院也宽敞,设有灶房、柴房、洗澡房、鸡圈也不显拥挤。

    还挖了一口水井,用水很方便,有时也会引到前院,用来浇菜。

    灶房后面二十几丈的地方,建有猪圈和牛棚。

    实行人畜分离,减少气味熏陶。

    猪圈牛棚下方,还有一大块空地,一般用来种豆子或者粟米(小米)。

    上方是个缓坡,是父亲沈继业专门用来种植药草的,大概有两三亩这样。

    再过去就是山腰了。

    那里种有一小片桐油树,是沈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听村里的人说,他们家能住上青砖瓦房,除了爷爷沈七刀打猎的本事,这片桐油树功不可没。

    桐油果值钱,收购价五六文一斤。

    每年为沈家创造十几二十两的收益,不知遭多少人眼红。

    曾有人偷果毁树,结果被抓个正着,沈家二话不说,直接扭送官府,那人被判了三年。

    吃牢饭前,还被游街示众,全家跟着丢脸。

    因此狠狠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辈。

    后来,也有人不死心,掏钱买果实去育苗,却没一个人成功。

    不是育苗出问题,就是移植后养不活,久而久之,大家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后面更精彩!

    沈家的条件,在这十里八村来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但以沈淮现代的标准来看,沈家还是太穷了。

    上辈子,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是中层干部。

    自出生起就没吃过苦。

    唯一吃的苦,大概就是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每次见面,两老都会当着她的面毫无顾忌的对她爸妈说:女儿不能继承家业,就算你们干到正厅级,最后也是便宜了外人。

    好像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似的。

    真的很烦人。

    所以,两老去世的时候,她没掉一滴眼泪。

    后来,国家开放二胎,父母为了响应号召,在四十多岁的高龄生了二胎。

    是个男孩。

    那时候,她已经上重点大学。

    毕业后,她没有听父母安排去考公,而是选择创业。

    经过几年打拼,事业渐有起色。

    后来又借助短视频的风口,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非遗博主,弘扬传统文化,也经常去山区直播助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候,她已经三十出头了,天天被催婚……

    直到现在,沈淮还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胎穿古代,还变成了男孩子。

    一开始,他是接受无能的。

    直到两岁那年,他亲眼看见村中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被家人卖给人牙子,他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时代。

    从那之后,沈淮就开始庆幸自己是个男娃。

    因为沈家子嗣单薄,爷爷奶奶只生了姑姑和父亲两个孩子,到了他爹娘这里,只生了他们姐弟三人。

    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娃,独苗苗。

    沈家就七个人,即便不富裕,也不会到养不起孩子而卖孩子的地步。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dududu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下一章。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方便以后阅读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第1章 四岁农家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第1章 四岁农家子并对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