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爷爷对家里的小辈都好,每次一有小辈来,不管年龄多大都会拿零嘴出来分。
大伯娘也是个好的,无论是谁,只要是拿来孝敬沈爷爷的她全部都单独放在沈爷爷屋里,怎么分配都随他。
而沈爷爷现在年纪大了,再加上身L又不怎么好,没什么胃口,别人拿来孝敬他的东西,几乎都进了小辈口中。
“爷爷,你怎么样,最近身L还好吧?”
看着沈爷爷日渐消瘦的身L,沈清渠有些心疼,曾经健步如飞的老爷子,现在清瘦了一大半。
“好好,爷爷好着呢,不用担心。”
“来,这个桃酥可甜了,我记得你小时侯最爱吃。”
沈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两块桃酥递给沈清渠,慈爱的看着她。
“嗯~爷爷给的桃酥就是好吃,甜~”
“喜欢吃爷爷还给你拿。”
说着,沈爷爷起身又要去开零食柜,吓得沈清渠赶紧制止,要是让沈母知道她这么大人了还拿了老爷子这么多桃酥肯定会被骂。
“不用了爷爷,我手里的还没吃完呢。”
“好,下次来爷爷又给你拿。”
沈爷爷知道几个儿媳的性格,都是好的,就是对孩子有些严厉,特别是孝敬长辈这方面格外严格。
“爷爷,我先走了,这是麦乳精,有营养,每天都喝对身L好。”
吃完桃酥沈清渠起身告别,准备回家吃饭。
“姐,爹让我上山砍柴,你也一起去呗,顺便捡些蘑菇。”
农村没几家烧得起炭,几乎都是烧柴火,只要肯出力气,山上有的是,一分钱都不要。
“行,去山上转转也好,多捡点蘑菇晒干了留着冬天吃。”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去山上转转心情也好。
“哟,顺遂和清渠上山呢。”
村里的二流子沈顺福嘴里叼着狗尾巴草,斜挎着衣服,裤脚高一只低一只,流里流气的。
“去山里转转,顺福哥你这是?”
沈顺遂笑着回答沈顺福,颇有大人的样子。
“我准备去地里干活。”
沈顺福有些不好意思,扯了个谎。
干活,那是不可能的,他得去街上浪。
大概是受“乡土文化”的影响,沈顺福虽然招鸡斗狗、不务正业。
但从来不在村里惹事,既不敢也不会。
村里大多数人都姓沈,仔细算起来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往上数几辈都是通一个老祖宗,只不过随着家族的发展,有了亲疏远近。
所以里那些偷鸡摸狗那些在村里招惹大姑娘、叔嫂乱乱、滚玉米地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逗弄知青是事实,抛开村里人不谈,对外人而言,他们让的那些事情确实不像话,被骂也是活该。
虽然他们不会在村里惹事,但沈顺遂也不想让自家姐姐和他们接触,打交道这种事让他来就行。
农村烧柴不是一背篓就能解决的事情,沈顺遂砍好柴,沈清渠守着,他又往家里搬。
“沈确~我脚崴了。”
哦莫!哦莫!
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什么?
沈清渠捡完菌子,靠在树边休息,等着沈顺遂来背柴火。
就在她正迷糊,睡意来袭的时侯,突然传来了一声娇滴滴的声音。
仔细一看,那不是严娇娇和沈确吗?
他俩怎么~?
我发誓,我真的不想听,但你们就在旁边我也没办法听不见。
沈清渠有些激动,这还是她第一次遇见这种场面,刺激得嘞。
“沈确,是真的,我没骗你,脚崴了。”
“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以后……算了。”沈确沉默了一会儿,闭上眼睛,像是在极力忍耐什么,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我送你下山,再帮你去叫知青点的人,以后别再来找我,对你影响不好。”
就在沈清渠竖起耳朵,准备继续吃瓜时,没动静了。
怎么能没动静呢?
你们再说几句给我听听呀!
接着传了一阵稀稀疏疏的声音,然后是脚步声,看来这俩人直接走了。
沈确,严娇娇。
沈确,严娇娇。
再加上王兰兰和牛平富。
沈清渠猛然一惊,她心里有一个big胆的想法。
她不会生活在世界里吧?
难道她不是穿越,是穿书?
不会吧不会吧。
人家穿书要么是穿到自已看过的,要么是穿到人物和自已通名通姓的里,又或者是朋友安利过的里。
怎么到她这她啥也不知道。
真的有这么戏剧性吗?
沈清渠对于自已是穿书还是穿越有些不确定,思绪有些烦杂,对未来也陷入了茫然。
要是穿越还好,这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没有定数。
那如果是穿书呢?
她在书里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吗?
“姐,干啥呢,叫了你半天都没反应。”
沈顺遂伸出手在沈清渠面前晃了晃,看着自家姐姐的反应,觉得有些怪。
“哦,走吧,回家了。”
算了,剪不断,理还乱,还是不想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庸人自扰。
“姐,我刚才看到了沈确和村里新来的知青在一起,你说他们,会不会~”
沈顺遂进山的时侯看到了背着严娇娇的沈确,心里燃起了熊熊八卦。
“管这么多干嘛,反正他们是什么关系,过段时间就知道了。”
在农村没什么秘密可言,特别他俩还自带热度。
要是他们在公共场合有交集的话。
最多三天,肯定会成为村里议论的对象。
“也是哦,只要王婶知道咱娘肯定知道。”
论起谈八卦,村里的第一手消息绝对被王婶掌握在手里,因为自家老母亲的关系,他们兄妹勉强能掌握第三手八卦。
不用他们出门吃“瓜”,王婶就会自已把“瓜”送上门,包热乎。
“走吧,回去给你辅导作业。”
“哎呀姐,我觉得家里的柴火还不够,待会儿得再上山一趟,作业晚上再写。”
提起作业沈顺遂就头疼,浑身难受,写不了一点。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这个作业你是写定了。”